爱需细水流长

爱情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有一见钟情的爱情,有海誓山盟的爱情,还有一种爱情可以更长久,那就是细水流长式的爱情。在婚姻中,需要这种爱,两个人才会白头偕老,当然如果两个人分开才会幸福,那么这也是一种爱。
《我们,一次旅行》是继《一天》之后,大卫•尼克斯的又一佳作。与《一天》相比,更源于现实,贴近于生活,在故事性上更加复杂。主人公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是真爱,爱的细水流长。与旅行类书籍相比,虽然本书叫做《我们,一次旅行》,并不是纪实类旅行,而是一本关于爱的小说,一个家庭的结局虽然不完美,但是道格拉斯已经用尽了他所有的力量来挽救这段婚姻,可以说爱让他们在一起,爱也让他们分手。从写作方式来说,本书采用插叙的方式,重温爱情与现实婚姻相结合,使在阅读过程中悲伤、温情、甜蜜相结合,一直会处在他们的情感世界里。从内容上来说,从突然被康妮告知要离婚到最后平静的分手,道格拉斯用重温旅行的方式尽力去挽回婚姻,最后他也明白了爱有时不需要占有,他也接受了分手的结局。
道格拉斯以儿子上学为理由,与康妮重游欧洲等地,同时也重温了他们的爱情。道格拉斯以为这样的旅行,会挽回康妮,挽救自己的婚姻。走过了5个国家,8个城市,在每一个地方回忆着往昔的故事,作为他们来说这一切都是美好的,可是阿尔比的失踪、康妮的返回,又给道格拉斯蒙上了一层悲伤。不禁会问,康妮真的不爱道格拉斯了吗?其实不然,在他们心中,爱依然存在,爱是细水流长的,可是那种爱已经不是爱情,已经成为亲情,康妮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爱,才选择了分手。道格拉斯也从旅行中理解了康妮的爱,所以他选择了放开。人与人之的爱是细水流长的,不仅仅拘泥于爱情。
另外,本书中还可以看到现实婚姻中要经历的故事。道格拉斯是一位生物化学博士,本身的沉闷也许是离婚的理由之一,康妮是富有激情的人,从他们的恋爱到结婚,康妮是更主动的一方,在现实中,很多家庭因为老公的冷漠态度成为离婚的理由;作为父亲,道格拉斯没有太多的关心教导,反而有时会讽刺儿子阿尔比的梦想,作为叛逆时期的孩子,阿尔比选择离家出走,这件事也是现实生活中鲜明的写照。在中国,初高中的孩子是学习最累、最叛逆的时期,家长在这阶段都在给他们无形的压力,书中阿尔比的表现也许正是下一个孩子的作为;一个家庭,康妮和道格拉斯在儿子上大学后选择离婚,也是普遍的一种社会现象,曾经社会调查显示中国在高考之后的离婚率升高很多。
《我们,一次旅行》让我在旅行中感受到了真爱、温情与现实!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