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水,人是人
读《沧浪之水》,很无聊的样子,有点公务员之死的气质,才读没几句,就让人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狭隘,既狭隘,偏又敏感,既敏感,偏又无能,而小说又是以第一人称写的,偏偏要把这狭隘、敏感、无能的“我”变成清高有学问的样子,读来就不免无趣了。不过这倒是许多自命“知识分子”的人的典型状态,既是知识分子,那就去做事情嘛,天天忙得很,哪来心思考虑谁对自己怎样,谁又对自己怎样呢?功利心与事业心是两回事,求功利,为自己索取最大的利益,有悖读书人的价值观,而做事情,为世界谋取现实的福利,则是义所当为的事。不能做事业,又觉得自己有才气,于是陷入狭隘、敏感、无能的套路中去了。
古来安身立命,以《大学》为第一,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人实践,一退一进,没当官就修身齐家,当了官就治国平天下,而以修身为基础,朝代越往后,就越强调修身,一般的庸儒,最后就只剩了吃人的道德爪牙了。而这时的道德,所谓的修身目标,大体不过是皇权、父权、男权的利益维护工具,大家沉醉其中,而忘了“仁”为何物。我们现在要强调的就是,治国平天下,不是第二步目标,而是第一步目标,也就是修身的实现途径,只是当今的“治国平天下”,不能再局限于政治的狭隘范围中,而要有更广阔的天地。
天天小肚鸡肠,揣度猜测,还自诩世事洞明,一副受害者心态,格局当然不会高,其中的原因,多半是闲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于是以揣度别人的心思为业,以八卦空谈为业,揣度八卦则不免嫉妒于人,虚度年华则不免贬低自我,期许不得则不免偏激怨愤,那么就终于要落入条框之中。说到底,他何曾明白自己是谁,何曾想过他将如何贡献于社会,何曾体悟到对茫茫生命的慈悲。天底下,哪有人人都体谅你,敬重你,给你准备好条件,然后你轻轻松松地拍拍脑袋,就实现了治国安民的理想,名垂青史,为万世师表的好事呢?而这却是许多人所指望的。
一个人,如果不为一个其它目的所驱动,就要被生命的原始本能所驱动,如果不把其它东西当作其努力的目标,就将以生活中的现实利益为其目标,如果不朝着高尚的方向进步,就要流入卑贱的潮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把治国平天下当作修身的实现途径的原因,修身是克己复礼,是真正的洞明世事,看清方向,是痛苦的牺牲与艰难的斗争,是生命的一种自定义模式。
这世间只有隐者的清高,没有儒者的清高,隐者的目标却不是修身,而且恰恰相反,以适应自己的性情为第一,而否定有责任之说,不过能洞察现实种种的愚昧虚无,因而不致自欺欺人,这是智者之所为。儒者于现实种种愚昧虚无的态度,与隐者有不一致的地方,隐者以摆脱来解放自身,而儒者只是于己于人的悲悯而已,是为仁者。既不能智而摆脱,又不能仁而有为,那叫空读书。
《沧浪之水》的主人公从来不曾清高,也从来没有沉沦,他该是谁还是谁,空读医书,不曾救人,也就救不了自己。
古来安身立命,以《大学》为第一,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人实践,一退一进,没当官就修身齐家,当了官就治国平天下,而以修身为基础,朝代越往后,就越强调修身,一般的庸儒,最后就只剩了吃人的道德爪牙了。而这时的道德,所谓的修身目标,大体不过是皇权、父权、男权的利益维护工具,大家沉醉其中,而忘了“仁”为何物。我们现在要强调的就是,治国平天下,不是第二步目标,而是第一步目标,也就是修身的实现途径,只是当今的“治国平天下”,不能再局限于政治的狭隘范围中,而要有更广阔的天地。
天天小肚鸡肠,揣度猜测,还自诩世事洞明,一副受害者心态,格局当然不会高,其中的原因,多半是闲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于是以揣度别人的心思为业,以八卦空谈为业,揣度八卦则不免嫉妒于人,虚度年华则不免贬低自我,期许不得则不免偏激怨愤,那么就终于要落入条框之中。说到底,他何曾明白自己是谁,何曾想过他将如何贡献于社会,何曾体悟到对茫茫生命的慈悲。天底下,哪有人人都体谅你,敬重你,给你准备好条件,然后你轻轻松松地拍拍脑袋,就实现了治国安民的理想,名垂青史,为万世师表的好事呢?而这却是许多人所指望的。
一个人,如果不为一个其它目的所驱动,就要被生命的原始本能所驱动,如果不把其它东西当作其努力的目标,就将以生活中的现实利益为其目标,如果不朝着高尚的方向进步,就要流入卑贱的潮流。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把治国平天下当作修身的实现途径的原因,修身是克己复礼,是真正的洞明世事,看清方向,是痛苦的牺牲与艰难的斗争,是生命的一种自定义模式。
这世间只有隐者的清高,没有儒者的清高,隐者的目标却不是修身,而且恰恰相反,以适应自己的性情为第一,而否定有责任之说,不过能洞察现实种种的愚昧虚无,因而不致自欺欺人,这是智者之所为。儒者于现实种种愚昧虚无的态度,与隐者有不一致的地方,隐者以摆脱来解放自身,而儒者只是于己于人的悲悯而已,是为仁者。既不能智而摆脱,又不能仁而有为,那叫空读书。
《沧浪之水》的主人公从来不曾清高,也从来没有沉沦,他该是谁还是谁,空读医书,不曾救人,也就救不了自己。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