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能怪谁呢?

我想东野大师已将为人父母的悲凉与失败在本书中描写得淋漓尽致了。本书中不只有一个可怜可恨的儿子,也不只有一对软弱失败的父母。
读完整个故事,很容易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男主人昭夫,他的软弱与龌龊在书中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他深处这场家庭伦理惨剧的中心,既无法拒绝刁蛮妻子的无理要求,也无力管束任性冷漠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也怀着嫌弃之心。似乎一切的错误都是由他引起的,而一切的罪责也该由他承担。但是我却觉得这一切都有一个源头,那个源头就是被诬陷的老母亲——政惠。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那是旧观念了,如今时代变了,教之过父母都应该承担。所以那个如同冷血动物般的直巳的失败应该归罪于昭夫和八重子夫妇,那么昭夫这个懦弱卑微的中年人的失败自然也是政惠这个母亲的教育失败。换句话说,这个家庭的悲剧是由这三代人共同造成的,没有人可以幸免,因为没有人是全然无辜的。
政惠装疯卖傻以逃避婆媳不和、儿子不孝、孙子不肖,这多么像昭夫在妻子儿子面前的不断妥协与堕落啊!这都是面对矛盾时的一种逃避。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教育者不可磨灭的影子,有时甚至就是教育者的翻版。老太太面对困难时的做法和态度被她的儿子学来并复制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老太太自己的悲剧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恰恰是她自己造成的。
我能理解老太太的无奈与灰心,以为善意谎言与自我欺骗就能将眼前的困难全部化解,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它不是电脑系统,注销一下,换个用户登录,就真的有了个全新的界面。老太太的做法只是更大的困难,甚至是悲剧的开端。
如果政惠能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早一点开始积极地面对这一切问题与困难时,早一点与儿子儿媳沟通甚至是摊牌,早一点尽到自己做奶奶的责任,哪怕只是她早一点表明自己神智清明,那么即使这个家庭的问题可能不会完全解决,但是肯定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即使政惠最终冤屈得洗,即使昭夫这对糊涂夫妻阴谋败露,即使直巳这个混蛋受到应有的制裁,我想也不会有人感到高兴,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多败俱伤的局面了。我想政惠最后的欣慰也许只是昭夫最后在亲情面前的崩溃自首吧?这个可怜的中年人总算不是无药可救,政惠当年的教育虽然绝对谈不上成功,但也总算不是一无是处、一败涂地吧?
我想那些初为人父母,或者想为人父母的年轻人都应该读读这个故事,想想也许就是自己今天的一点错误与逃避,甚至是懈怠,都有可能造成将来的不可收拾。一个人有多成功也许并不重要,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的家才真正让人羡慕。
读完整个故事,很容易将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男主人昭夫,他的软弱与龌龊在书中给人的印象实在太深刻了,他深处这场家庭伦理惨剧的中心,既无法拒绝刁蛮妻子的无理要求,也无力管束任性冷漠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也怀着嫌弃之心。似乎一切的错误都是由他引起的,而一切的罪责也该由他承担。但是我却觉得这一切都有一个源头,那个源头就是被诬陷的老母亲——政惠。
中国有句古话:子不教,父之过。那是旧观念了,如今时代变了,教之过父母都应该承担。所以那个如同冷血动物般的直巳的失败应该归罪于昭夫和八重子夫妇,那么昭夫这个懦弱卑微的中年人的失败自然也是政惠这个母亲的教育失败。换句话说,这个家庭的悲剧是由这三代人共同造成的,没有人可以幸免,因为没有人是全然无辜的。
政惠装疯卖傻以逃避婆媳不和、儿子不孝、孙子不肖,这多么像昭夫在妻子儿子面前的不断妥协与堕落啊!这都是面对矛盾时的一种逃避。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教育者不可磨灭的影子,有时甚至就是教育者的翻版。老太太面对困难时的做法和态度被她的儿子学来并复制到了自己的生活之中,老太太自己的悲剧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恰恰是她自己造成的。
我能理解老太太的无奈与灰心,以为善意谎言与自我欺骗就能将眼前的困难全部化解,但是现实生活就是这样,它不是电脑系统,注销一下,换个用户登录,就真的有了个全新的界面。老太太的做法只是更大的困难,甚至是悲剧的开端。
如果政惠能早点意识到这一点,早一点开始积极地面对这一切问题与困难时,早一点与儿子儿媳沟通甚至是摊牌,早一点尽到自己做奶奶的责任,哪怕只是她早一点表明自己神智清明,那么即使这个家庭的问题可能不会完全解决,但是肯定不会发展到这一步。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即使政惠最终冤屈得洗,即使昭夫这对糊涂夫妻阴谋败露,即使直巳这个混蛋受到应有的制裁,我想也不会有人感到高兴,因为这已经是一个多败俱伤的局面了。我想政惠最后的欣慰也许只是昭夫最后在亲情面前的崩溃自首吧?这个可怜的中年人总算不是无药可救,政惠当年的教育虽然绝对谈不上成功,但也总算不是一无是处、一败涂地吧?
我想那些初为人父母,或者想为人父母的年轻人都应该读读这个故事,想想也许就是自己今天的一点错误与逃避,甚至是懈怠,都有可能造成将来的不可收拾。一个人有多成功也许并不重要,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安心的家才真正让人羡慕。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铁马冰河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