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两个同性短篇间的互文
灿烂的阳光虽然筛落在各处,我的青春却完全是漆黑的暴风雨。
——波德莱尔
《殉教》里有一半的内容,先前已经在别的集子里读过,但为集子命名的这篇《殉教》则是头一次遇到。
刚读了个开头,我就想起他的另一篇小说《香烟》,两篇小说之间有众多互文、相异之处。
更有趣的是,两篇小说的异同似乎昭示着三岛在男色世界的矛盾身份和心态,读来让我感觉到了久违的兴奋。
▼1.环境
《香烟》作于1946年6月,《殉教》作于1948年4月。正是他战后大量创作短篇小说的时期,长篇只写了一部《盗贼》,《假面自白》的出版则要等到1949年7月。当时三岛作为小说家还不够职业,也还没有开始在小说中借人物之口大量论述他的哲学观,没有行动、语言这些词,那时的作品毋宁说更为原始和纯粹,大多靠剧情和感性元素驱动,也更直接地与他的自我经验相关。
这两个短篇的故事背景都设定在贵族男校,充满了禁忌环境里道貌岸然的淫荡。三岛高中就读在旧制一高,这无疑是他的自我经验之一。
《殉教》开头就写“这里是众多贵族子弟学习的学校。他们长到十三四岁,已经具有一副成年人冷酷的心和妄自尊大的灵魂,一升到初中一年级,就得按规定住校,过集体生活”。他将其称为“斯巴达式教育”,这里也是他希腊想象的最早外显之一。
《香烟》的故事也发生在学校,“学校,这种愚蠢的组织,强迫我们把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那里,强迫我们在安排好的几十名无聊的同班生中选择朋友。在这狭窄的围墙内部,拥有同样智慧的几十名学友。”
▼2.人物设定
两篇小说都把人物分割出两个阵营(攻受分明)。
《殉教》的主人公有两个。
一个是被称为“小魔王“的田山,“他是一位发育良好的十四岁少年,看上去像十六七岁……他的裸体就是青年人的造型”,田山率领着一个有几名成员的恶作剧组织,占据这个寄宿制学校的权利中枢,甚至连高年级的学生都要惧怕他。他有一个宝贝——《普鲁达克英雄传》(就是罗马时代希腊作家普鲁达克写的《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其中的男性象征不言而喻)。
另一个则是“长着一张圣人面孔”的亘理,“他似乎拒人于千里之外,穿戴考究,衬衫每天都换新的……他有一身栀子黄的毫无光泽的白皙皮肤,唯有嘴唇是红的,不是涂了口红就是用手搓的。靠近一看,长着一张惊人的英俊面孔……他看上去就像一件美术品,具体部位用笔极为细致,而给人的整体印象却很单薄。他的美只是局限于细部的、仿佛被执著诱惑的美。”而亘理被禁止阅读《普鲁达克英雄传》,他是一个混入斯巴达队伍里的柔弱美少年,一个异类。
《香烟》也是一样。
主角之一是想要加入文学部的低年级学生“我”。另一位是橄榄球部的高年级学长“伊村”。而在《香烟》里那个《普鲁达克英雄传》一样的存在就是“烟”。
▼3.叙事视角
《殉教》用第三人称,但视角经常移动到田山,直接写出田山的心理。相比而言,亘理则被刻画成一个神秘而难以捉摸的人物,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小说的主视角其实是小魔头田山,田山的心理活动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
《香烟》则用第一人称,伊村的心理活动是不在场的,只是客观描写其行动,所以羸弱的文学少年“我”的心理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
这是一个巧妙的设定差异。
▼4.人物关系
《殉教》中,亘理是田山等人欺负的对象。以田山的宝贝《普鲁达克英雄传》被盗为契机,原本游离在团体之外的亘理正式成为田山的眼中钉。田山多次对亘理使用暴力,对他进行残酷的殴打。但同时,亘理的柔弱又深深吸引着田山。“突然,田山萌发一种奇妙的欲情,这欲情与其说是来自沉静的内心,毋宁说是自然形成的,是刚才衣袋缠绕着脖子的恐怖的触感以及奇异的体态两相交合的欲情。……田山翻过两回身子,稍稍有点儿越过距离,骑在亘理的半边身子上。这时,亘理发出从未有过的贝壳一般可爱的小小的 ‘咯咯’笑声。魔王顺着笑声摸索过去,将自己整个脸孔紧紧压在周围长满茸毛的亘理的嘴唇上。”(尖叫吧,我看到这里反正是尖叫了)“少女般又像是猫科动物的整齐而尖锐的白牙,深深刺入田山细皮嫩肉的膀子,一股鲜血从牙齿和肌肉之间渗出来……田山没有感到疼痛。那不是血,他只感到那是一种有些瘆人的、亲昵而又温热的东西抚弄着自己的皮肤。”小说最后,田山让他的手下把亘理吊在了树上,他们都不敢看那张美丽的脸在半空中的样子,这是亘理的“殉教”,被打扮成一个神的样子。
这是一个SM式的施虐故事,到结束时,田山都是单纯、直接的暴力实施者和被迷惑者,而亘理是神秘的、难解的受虐者。正如齐泽克所说“真正制定规则的是受虐者,他的真正目的不是为大对体提供原乐,而是令其焦虑。”亘理虽然是一个异类一个弱者,却是最终的胜利者。
而《香烟》则相反,《香烟》是身为受虐者的“我”在追求成长之路时对一个强壮者的倾心。
有一天,我走在学校的树林中,偶遇躲在其中抽烟的两名高年级学生,他们教我抽了第一根烟,之后我一边承受着随之而来的罪恶感,一边无法掩盖因接近强壮而带来的快感,并且对这种强壮的主人倾心,我把香烟称为“燃烧的热带森林”,对比自己的冷冽。“我联想起那个人的爽朗、悦耳的声音。这时候,一股非常强烈,但却具有甚至使你身体动弹不了的巨大的静谧的感动压制着我的心。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个爽朗的声音的缘故。这种心情,如同我在沼泽边缘仰望从云隙泄露出来的光之后,与似乎是我前世流传下来的那种令人怀念的静谧合为一体时所感受到的心情一样,酷似得简直无法分清了。”当他在路上遇到伊村时:“这的的确确是那个勃勃朝气、悦耳的干脆声!我感动得快要落泪,抬头仰望着他。”
小说的最后,“我”懊悔于自己似乎在背叛自己那颗异类的、文学式的心脏。“我”躺在床上,梦到了一场火灾。
▼5.作者的心理投射
作者在两个小说中分别饱尝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角色,分别扮演了“多数”和“异类”。
在首先完成的《香烟》中,多病而善感的诗人爱慕一位身体健壮而爽朗的运动员;但在后完成的《殉教》中,强壮而原始的魔王爱慕羸弱而脆弱的诗人。
我把《香烟》理解为一种挣扎中的求欢;而《殉教》是这种求欢失败后的复仇形态——你可以毁灭我的肉身,用多数将我抹杀,但最终将被我神秘的感性世界蛊惑,坠落其中,让我作为“神”去殉教。
同时,这两种身份是主奴辩证的最佳诠释,在作者心里,这两种角色,缺一不可。他都想扮演,他即想被羸弱的少年爱慕,想欺辱俊美的天才,又对强壮而原始的肉身垂涎。真是一个贪心的男色恋者。
我觉得这两个短篇是《假面自白》精神的雏形,《假面自白》讨论一个拥有诗人人格的人如何在现实中生存。
——波德莱尔
《殉教》里有一半的内容,先前已经在别的集子里读过,但为集子命名的这篇《殉教》则是头一次遇到。
刚读了个开头,我就想起他的另一篇小说《香烟》,两篇小说之间有众多互文、相异之处。
更有趣的是,两篇小说的异同似乎昭示着三岛在男色世界的矛盾身份和心态,读来让我感觉到了久违的兴奋。
▼1.环境
《香烟》作于1946年6月,《殉教》作于1948年4月。正是他战后大量创作短篇小说的时期,长篇只写了一部《盗贼》,《假面自白》的出版则要等到1949年7月。当时三岛作为小说家还不够职业,也还没有开始在小说中借人物之口大量论述他的哲学观,没有行动、语言这些词,那时的作品毋宁说更为原始和纯粹,大多靠剧情和感性元素驱动,也更直接地与他的自我经验相关。
这两个短篇的故事背景都设定在贵族男校,充满了禁忌环境里道貌岸然的淫荡。三岛高中就读在旧制一高,这无疑是他的自我经验之一。
《殉教》开头就写“这里是众多贵族子弟学习的学校。他们长到十三四岁,已经具有一副成年人冷酷的心和妄自尊大的灵魂,一升到初中一年级,就得按规定住校,过集体生活”。他将其称为“斯巴达式教育”,这里也是他希腊想象的最早外显之一。
《香烟》的故事也发生在学校,“学校,这种愚蠢的组织,强迫我们把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消磨在那里,强迫我们在安排好的几十名无聊的同班生中选择朋友。在这狭窄的围墙内部,拥有同样智慧的几十名学友。”
▼2.人物设定
两篇小说都把人物分割出两个阵营(攻受分明)。
《殉教》的主人公有两个。
一个是被称为“小魔王“的田山,“他是一位发育良好的十四岁少年,看上去像十六七岁……他的裸体就是青年人的造型”,田山率领着一个有几名成员的恶作剧组织,占据这个寄宿制学校的权利中枢,甚至连高年级的学生都要惧怕他。他有一个宝贝——《普鲁达克英雄传》(就是罗马时代希腊作家普鲁达克写的《希腊罗马英豪列传》,其中的男性象征不言而喻)。
另一个则是“长着一张圣人面孔”的亘理,“他似乎拒人于千里之外,穿戴考究,衬衫每天都换新的……他有一身栀子黄的毫无光泽的白皙皮肤,唯有嘴唇是红的,不是涂了口红就是用手搓的。靠近一看,长着一张惊人的英俊面孔……他看上去就像一件美术品,具体部位用笔极为细致,而给人的整体印象却很单薄。他的美只是局限于细部的、仿佛被执著诱惑的美。”而亘理被禁止阅读《普鲁达克英雄传》,他是一个混入斯巴达队伍里的柔弱美少年,一个异类。
《香烟》也是一样。
主角之一是想要加入文学部的低年级学生“我”。另一位是橄榄球部的高年级学长“伊村”。而在《香烟》里那个《普鲁达克英雄传》一样的存在就是“烟”。
▼3.叙事视角
《殉教》用第三人称,但视角经常移动到田山,直接写出田山的心理。相比而言,亘理则被刻画成一个神秘而难以捉摸的人物,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小说的主视角其实是小魔头田山,田山的心理活动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
《香烟》则用第一人称,伊村的心理活动是不在场的,只是客观描写其行动,所以羸弱的文学少年“我”的心理是作者要表现的重点。
这是一个巧妙的设定差异。
▼4.人物关系
《殉教》中,亘理是田山等人欺负的对象。以田山的宝贝《普鲁达克英雄传》被盗为契机,原本游离在团体之外的亘理正式成为田山的眼中钉。田山多次对亘理使用暴力,对他进行残酷的殴打。但同时,亘理的柔弱又深深吸引着田山。“突然,田山萌发一种奇妙的欲情,这欲情与其说是来自沉静的内心,毋宁说是自然形成的,是刚才衣袋缠绕着脖子的恐怖的触感以及奇异的体态两相交合的欲情。……田山翻过两回身子,稍稍有点儿越过距离,骑在亘理的半边身子上。这时,亘理发出从未有过的贝壳一般可爱的小小的 ‘咯咯’笑声。魔王顺着笑声摸索过去,将自己整个脸孔紧紧压在周围长满茸毛的亘理的嘴唇上。”(尖叫吧,我看到这里反正是尖叫了)“少女般又像是猫科动物的整齐而尖锐的白牙,深深刺入田山细皮嫩肉的膀子,一股鲜血从牙齿和肌肉之间渗出来……田山没有感到疼痛。那不是血,他只感到那是一种有些瘆人的、亲昵而又温热的东西抚弄着自己的皮肤。”小说最后,田山让他的手下把亘理吊在了树上,他们都不敢看那张美丽的脸在半空中的样子,这是亘理的“殉教”,被打扮成一个神的样子。
这是一个SM式的施虐故事,到结束时,田山都是单纯、直接的暴力实施者和被迷惑者,而亘理是神秘的、难解的受虐者。正如齐泽克所说“真正制定规则的是受虐者,他的真正目的不是为大对体提供原乐,而是令其焦虑。”亘理虽然是一个异类一个弱者,却是最终的胜利者。
而《香烟》则相反,《香烟》是身为受虐者的“我”在追求成长之路时对一个强壮者的倾心。
有一天,我走在学校的树林中,偶遇躲在其中抽烟的两名高年级学生,他们教我抽了第一根烟,之后我一边承受着随之而来的罪恶感,一边无法掩盖因接近强壮而带来的快感,并且对这种强壮的主人倾心,我把香烟称为“燃烧的热带森林”,对比自己的冷冽。“我联想起那个人的爽朗、悦耳的声音。这时候,一股非常强烈,但却具有甚至使你身体动弹不了的巨大的静谧的感动压制着我的心。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个爽朗的声音的缘故。这种心情,如同我在沼泽边缘仰望从云隙泄露出来的光之后,与似乎是我前世流传下来的那种令人怀念的静谧合为一体时所感受到的心情一样,酷似得简直无法分清了。”当他在路上遇到伊村时:“这的的确确是那个勃勃朝气、悦耳的干脆声!我感动得快要落泪,抬头仰望着他。”
小说的最后,“我”懊悔于自己似乎在背叛自己那颗异类的、文学式的心脏。“我”躺在床上,梦到了一场火灾。
▼5.作者的心理投射
作者在两个小说中分别饱尝施虐者和受虐者的角色,分别扮演了“多数”和“异类”。
在首先完成的《香烟》中,多病而善感的诗人爱慕一位身体健壮而爽朗的运动员;但在后完成的《殉教》中,强壮而原始的魔王爱慕羸弱而脆弱的诗人。
我把《香烟》理解为一种挣扎中的求欢;而《殉教》是这种求欢失败后的复仇形态——你可以毁灭我的肉身,用多数将我抹杀,但最终将被我神秘的感性世界蛊惑,坠落其中,让我作为“神”去殉教。
同时,这两种身份是主奴辩证的最佳诠释,在作者心里,这两种角色,缺一不可。他都想扮演,他即想被羸弱的少年爱慕,想欺辱俊美的天才,又对强壮而原始的肉身垂涎。真是一个贪心的男色恋者。
我觉得这两个短篇是《假面自白》精神的雏形,《假面自白》讨论一个拥有诗人人格的人如何在现实中生存。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海带岛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