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我不爱

芭比,一个全世界女孩子耳熟能详的人物,一个拥有一切的女孩,一个全世界女孩都想成为的榜样。这样一个公众人物的一举一动,总是会吸引众多人模仿,因此,迪士尼公司将她打造成一个“美丽善良,性格开朗,充满好奇心,富有想象力,热爱创作”的完美女孩。而这本《让女孩受欢迎的芭比正能量故事》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本书是在动画片的基础上成型的。我同事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拿起书就放不下了,她说上面的故事她全看过动画片,她们班的女同学都喜欢看芭比的动画片。而我三岁的女儿,一拿起书就认得芭比,因为在她两岁的时候,她奶奶就为她买了一套芭比,虽然现在早已经尸骨无存,但她却记住了芭比。她还对着芭比说:“美女,美女,真漂亮!”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不管是三岁小孩还是其他什么人。
来说说这本书吧,书名叫困难我不怕,书里讲了四个故事:麻烦的宠物,糟糕的发型,海豚不好养,小狗泛滥。一开始,书上是人物介绍,芭比的朋友啦,姐妹啦,男朋友啦(不知道像我女儿那样三岁的小女孩,是否理解男朋友的含义呢?选个时候采访一下她吧!)像所有的故事一样,有正面人物,就有烘托正面人物的反面人物:瑞安为了烘托芭比的男朋友肯;拉奎尔为了烘托芭比。
《糟糕的发型》里,芭比为了满足拉奎尔让自己出丑的愿望,用胶布、豌豆汤、胶靴、火鸡羽毛,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令人震撼的造型。然而戏剧性的是,她的造型居然被人模仿,成为了新时尚。而为了出风头,拉奎尔决定自创潮流,把汤浇在自己的头上,结果众人像看怪物似的看着她。但在芭比的解围下,众人才意识到拉奎尔的造型非常不错。读到这里,我深深地同情起拉奎尔了,虽然她有点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但在芭比耀眼的光环下,自己的风采被无情地无视,还是挺悲摧郁闷的。芭比一句话,就能让人重新认识拉奎尔,难道这就是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在想,这样的故事情节是否合适,让孩子看到社会的不公平,并不因你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绩,而有人轻松拥有一切,说一句话比你说十句、百句还管用,这样的社会现实,让天真无邪的孩子过早的接触,行不行?
写到这里,我力求尽量写正面化的东西,但有些话不吐不快:一是芭比的形象太成人化,是否会让模仿她的孩子过早成人化?二是这本书里的故事虽然有些正能量的影子,但与标题“困难我不怕”有太大的差距,感觉有点名不副实。三是有些画面上人物模糊,好像有点从视频上直接截屏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书评,出版社能否接受?
这本书是在动画片的基础上成型的。我同事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一拿起书就放不下了,她说上面的故事她全看过动画片,她们班的女同学都喜欢看芭比的动画片。而我三岁的女儿,一拿起书就认得芭比,因为在她两岁的时候,她奶奶就为她买了一套芭比,虽然现在早已经尸骨无存,但她却记住了芭比。她还对着芭比说:“美女,美女,真漂亮!”看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啊,不管是三岁小孩还是其他什么人。
来说说这本书吧,书名叫困难我不怕,书里讲了四个故事:麻烦的宠物,糟糕的发型,海豚不好养,小狗泛滥。一开始,书上是人物介绍,芭比的朋友啦,姐妹啦,男朋友啦(不知道像我女儿那样三岁的小女孩,是否理解男朋友的含义呢?选个时候采访一下她吧!)像所有的故事一样,有正面人物,就有烘托正面人物的反面人物:瑞安为了烘托芭比的男朋友肯;拉奎尔为了烘托芭比。
《糟糕的发型》里,芭比为了满足拉奎尔让自己出丑的愿望,用胶布、豌豆汤、胶靴、火鸡羽毛,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令人震撼的造型。然而戏剧性的是,她的造型居然被人模仿,成为了新时尚。而为了出风头,拉奎尔决定自创潮流,把汤浇在自己的头上,结果众人像看怪物似的看着她。但在芭比的解围下,众人才意识到拉奎尔的造型非常不错。读到这里,我深深地同情起拉奎尔了,虽然她有点不自量力,没有自知之明,但在芭比耀眼的光环下,自己的风采被无情地无视,还是挺悲摧郁闷的。芭比一句话,就能让人重新认识拉奎尔,难道这就是话语权和影响力?我在想,这样的故事情节是否合适,让孩子看到社会的不公平,并不因你的努力就能获得相应的成绩,而有人轻松拥有一切,说一句话比你说十句、百句还管用,这样的社会现实,让天真无邪的孩子过早的接触,行不行?
写到这里,我力求尽量写正面化的东西,但有些话不吐不快:一是芭比的形象太成人化,是否会让模仿她的孩子过早成人化?二是这本书里的故事虽然有些正能量的影子,但与标题“困难我不怕”有太大的差距,感觉有点名不副实。三是有些画面上人物模糊,好像有点从视频上直接截屏的感觉。不知道这样的书评,出版社能否接受?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