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幻觉
《消失的爱人》是本有意思的小说,因为写出了某种人与人相处的真相。之所以不说它是非常好的小说,因为它只写出了某种视角下的真相,并没有提供出路。当然解决问题不是文学的责任,这算不上缺点。 叔本华说:“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这种大实话,再概括一下就是:生命没有意义。然后呢?还是得活着。人都有支持自己度过漫长人生的幻想,聪明人尤其如此。《消失的爱人》写的就是一个幻想破灭之后的故事。面对幻灭,有人寻找新的幻想,有人接受现实,有人选择死亡(比如安娜),还有人以上皆非,比如女主角艾米,制图改造婚后变得懈怠的尼克,用了诱惑、冷淡、指责、争吵、表达失望、施加压力等种种方式,都没效果,反而促使尼克出轨了。不管是艾米陷害尼克,还是尼克出轨,都有其可以理解之处。两个不是坏人的人,逻辑都能自圆其说,最初都想维持美好的关系,却在互不理解和互相伤害的怪圈中无法脱离,是这本小说耐人寻味之处。 艾米和尼克曾经是金童玉女、天作之合,真心想与对方共度一生。关系的第一条裂痕是怎么出现的?起源于艾米的伪装。她试图扮演男人梦想中的酷女孩,活泼开朗、自由独立、喜欢足球和啤酒、热爱床上运动、不给男人添麻烦。很多女孩都在用这种方式赢得男朋友的欢心,艾米对此深恶痛绝,但又主动这么做了,因为她需要尼克,需要关注。热恋某种程度上是一次大型的角色扮演游戏,两个人都本能地扮演成对方最喜欢的样子,或者说伪装出的人格也是真实人格的一部分。然而云上的日子持续不了太久,两人失业后,逐渐无力扮演最光鲜的自己。艾米在自白中说:“我对尼克满腔深情,跟他在一起让我感觉心安且快乐,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心底还藏着一个真正的艾米,而且这个艾米更美好、更有趣、更精致也更具挑战性,‘酷艾米’根本无法望其项背,可惜尼克却仍然对‘酷艾米’痴心不改。当你终于向自己的知己爱人袒露出真实的自我时,对方却并不喜欢你的真面目,你能想象那种处境吗?说来说去,由爱生恨便是从那时候露出了端倪,对此我曾经想了又想,我认定那就是一切的开端。” 艾米恨尼克扼杀了她的灵魂,看似很夸张,结合她的童年就可以理解了:“在遇到尼克之前,我从未过过有血有肉的日子,因为我的脚跟一直没有踏进过人间。小魔女艾米必须才华横溢,创意百出,善良体贴,才智过人,而且快快乐乐。‘我们只希望你快乐。’兰德和玛丽贝思总是这么说,但他们从来没有解释过如何才能快乐,因此他们空有许多机遇和优势,却从未教会我快乐之道。我记得我总是对别的孩子百思不得其解:在生日派对上,我看着其他孩子咯咯地笑、做着鬼脸,于是也设法学着他们的模样,但我想不通为什么。我会坐在那儿,下巴上紧紧地勒着生日帽上的橡皮筋,牙齿上沾着蛋糕的糖衣,想破了脑袋也想不通面前的场景到底有哪点好玩。”艾米因为父母的期待,把真实的自我压抑了二十多年,在爱情带来的温暖中,在被无条件接纳的错觉中,想要鼓起勇气舒展一下灵魂,却刚刚冒出头就被打了回去,而再次压抑她的人本是她以为最爱她的人。错过了这个苏醒的机会,真实的艾米更深地休眠了,所谓被扼杀灵魂,指的就是这一点吧。 艾米的父母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神奇艾米》系列故事,凡是她在现实中做不好的事,神奇艾米都会在下一本书中做好。她那对优雅的作家父母,以这种委婉的方式满足欲望,纠正女儿让自己不满意之处,同时给了艾米这样的感受:他们爱的不是我,而是一个扮演出来的完美艾米。时间久了,艾米分不清什么是真实,排斥神奇艾米,却又把自己当成她,时时在表演,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艾米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渴望别人接受真实的她,当尼克不能接受时,她恨尼克。另一方面她不相信真实的自己值得被爱,无法表现真实的自己,只会用扮演的完美形象来赢得关注,当高中的朋友发现了她的缺点并接受时,她因朋友不再认为她完美而怨恨朋友。或许旁观者会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想怎样?”但这确实是自我接纳程度低的人的两难处境,非常真实。就算尼克接纳了真实的艾米,如果艾米依旧不接纳自己,他们还是无法好好相处,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矛盾而已。 尼克也有尼克的问题。如果说艾米像很多女人一样对感情过于依赖,那么尼克就像很多男人一样,对感情太没心没肺。尼克在决定回家乡、用艾米的钱买定制西装时没有征询艾米的意见,用艾米父母的钱度过失业期和开酒吧,也丝毫没有表达感激,并且不知道艾米的血型,不知道艾米搬到他的家乡后有没有朋友,这一点连警察都看不下去了。与艾米一样,尼克也无法一直带着他的假面,无法一直幽默风趣、浪漫体贴,像追求期那样挖空心思讨好艾米。在艾米看来,这是欺骗,指责尼克不愿意努力,而在尼克看来,他只是累了,想轻松地过日子。这对夫妻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希望对方接受自己的真面目,却不能接受对方的真面目,一旦对方表现得不如意,就会怀念热恋中的完美情人,并试图把对方塞回完美情人的躯壳中,甚至不惜砍掉不合尺寸的部分。两个人都采用了双重标准,于是永远也无法达成共识。尼克不得不妥协后,艾米在最后一篇自白中说:“他正遵照着我的条件学习如何无条件地爱我,我真心认为我们终于踏上了幸福之路,我总算找到路了。”“遵照着我的条件学习如何无条件地爱我”,真是对双重标准的莫大讽刺。 这两个人的感情历程很普遍,理想化对方、幻想破灭、控制和改造对方、抗拒和逃离,这些在每一段感情中都有,只不过艾米的手段更极端,用谋杀罪陷害尼克,以此惩罚他。艾米本来的计划是把尼克送进大牢,但是在电视上看到了尼克的道歉和深情表白,哪怕知道那是假装的,也义无反顾决定回家,并不惜为此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为什么艾米明知尼克是在表演,也会被打动呢?一方面,尼克说了她最想听到的话,这让她觉得,没有人比尼克更了解她,尼克是个势均力敌的对手,游戏还可以进行下去。另一方面,热恋的回忆实在太美好,哪怕是假装的,哪怕有一瞬间能找回当初的感觉,也值得为此冒险。艾米知道父母爱的不是她(她失踪时还借此为《神奇艾米》做宣传),在遇到尼克之前已很多年没有对男人动心,与尼克的爱情让她很难得地体会到爱——一种童年时从未有过的感情,所以尽管后来他们的关系早已变质,她依然执著地要让时光停留在那一刻,甚至不惜自欺欺人,不惜杀人,因为那是她苍凉的生命中唯一的温暖。 爱情都会幻灭,幻灭之后怎么办,小说并没有给出答案。结尾处,尼克说:“我们是相爱过,但我们现在做的不过是相互憎恨和控制对方罢了。”艾米说:“这就是婚姻。”电影的评论中,有人说看完之后不想结婚了。或许并没有那么可怕,婚姻是人类经历了几百万年进化后形成的两性合作方式,必定有其道理。当艾米和尼克觉得婚姻痛苦时,总是有个参照物,那就是他们热恋期的状态。用最美好的一刻来对比无数个平凡的日子,感受到的自然是失望,这不是婚姻的错,而是他们选错了参照物。就像一本书,封面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内页自然不可能投入这么多,但不能因此而说这本书不好。两个人即便没有结婚,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也会出现各种矛盾,因为人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且不愿意理解对方。即便真的懂得了对方是怎样的人,也很有可能无法接受。尼克终于知道了艾米是怎样的人,对她却几乎只有憎恨、恐惧和不得不屈服的屈辱感。 最后说一点夹带私货的话。刚看完电影的那个晚上,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小说的基本情节与电影相同,有更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但因知道结局,所以震撼程度减轻了很多,能够有更多精力理解两位主角。对他们二位的所思所想,都有共鸣,人心是相似的。他们都是聪明人,但聪明都用于长篇大论为自己辩白、争夺权力、试图改造对方、改造不成报复对方,此时能感受到的只有恨。他们有反省过吗?尼克有,是装的。艾米的日记中有,是伪造的。于是两个不是坏人的人,最终走到了这一步。就算知道怎么做是对的,固执的人也咽不下这口气呢,所以有时候确实没有办法。幸好艾米这样超高智商又超级偏执的人不多,普通人互相妥协一下,日子都还能过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