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涯的时间为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在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初识一个作者,看她在你面前卖弄生活和身姿,会给人带来莫名的快感。
《重量》应该是珍妮特·温特森最不起眼的作品。故事脱胎于古希腊神话,海神波塞冬与大地之母该亚的长子阿特拉斯因反叛众神而被判用自己的躯体背负苍天,虽上及苍穹,下抵冥府,但却是一场“永恒的受难”。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他因受天后赫拉诅咒,要完成“十二功绩”,生而高贵却不得不承受为“卑鄙者做工”的宿命。
假借神话驱壳,探讨万物关系,两个过于宏大的事物相撞,常会显得形式多过内容。第一人称的叙述或许可以巧妙躲过对万古洪荒的铺陈,但直接与世界赤裸相对就一定是好事吗?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年瞪着澄澈的双眼,与一个卑鄙肮脏却又善于隐藏的老者对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剥去神话的外壳,这还是一个完全依托个人经验写就的故事。温特森在努力探讨着的是欲望与界限的矛盾,以及人、世的关系。
阿特拉斯背负苍天,身体与世界合为一体。他就是宇宙,就是所有的一切,但他又只是一具微缩的身体,时时刻刻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他的挣扎不是要找寻自由,而是要弄明白自由是什么。当阿特拉斯最终俯身放下宇宙,回头注视着曾经的负重之时,却发现它根本就不是负重,而只是“一颗像钻石般闪闪发光的蓝色星球,在苍茫洪荒的宇宙间如花盛放”。
打破界限即是虚无。
文中,温特森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自小被父母遗弃,养父母因战争等诸多因素而变得神经过敏,竭力为她构建着一个虚拟世界。她说自己的界限就是“拒绝”,拒绝可能的敌人,拒绝父母,拒绝他们为她搭建的话语体系。因为拒绝,她才建立了个体叙事,搭建起自己的小世界,并在其中乐此不疲,踽踽独行。她的自由源于界限。
当界限在抗争中腐烂,自由也变得无意义。
另一主线赫拉克勒斯则一生追寻自由,却不得不死于宿命。他自负狂妄,充满兽性欲望,但终归逃不过天后赫拉的诅咒,这是命运对他的强加。所以他不是神,神祗从来没有命运。
他日夜企图完成“十二功绩”,不思考,只追寻,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思想的“黄蜂”还会时常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又是英雄,不会被世界打垮,但赫拉告诉他:他的结局必是自我毁灭,会因为他就是他而致命。
所以他一生受限,却尚可生存。但当试图打破命运的禁锢,放弃放荡的欲望,以求安稳度日之时,也是他的死亡之日。
结尾处,温特森写到她儿时床头放着的那盏光芒四射的地球仪,那是她亲手搭建的自己的世界。她是幸运的,因为不用试图打破,她没有像赫拉克勒斯一样被强加。
当那些野性而自由的动物跳下树杈,直立行走之时,就注定了我们只能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自由。总有些东西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规范。
“无”为“无”所限,所以,当我们试图思考与抗争之时,请以永恒为界限,或可生存。
《重量》应该是珍妮特·温特森最不起眼的作品。故事脱胎于古希腊神话,海神波塞冬与大地之母该亚的长子阿特拉斯因反叛众神而被判用自己的躯体背负苍天,虽上及苍穹,下抵冥府,但却是一场“永恒的受难”。故事的另一条线是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他因受天后赫拉诅咒,要完成“十二功绩”,生而高贵却不得不承受为“卑鄙者做工”的宿命。
假借神话驱壳,探讨万物关系,两个过于宏大的事物相撞,常会显得形式多过内容。第一人称的叙述或许可以巧妙躲过对万古洪荒的铺陈,但直接与世界赤裸相对就一定是好事吗?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青年瞪着澄澈的双眼,与一个卑鄙肮脏却又善于隐藏的老者对望。“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剥去神话的外壳,这还是一个完全依托个人经验写就的故事。温特森在努力探讨着的是欲望与界限的矛盾,以及人、世的关系。
阿特拉斯背负苍天,身体与世界合为一体。他就是宇宙,就是所有的一切,但他又只是一具微缩的身体,时时刻刻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他的挣扎不是要找寻自由,而是要弄明白自由是什么。当阿特拉斯最终俯身放下宇宙,回头注视着曾经的负重之时,却发现它根本就不是负重,而只是“一颗像钻石般闪闪发光的蓝色星球,在苍茫洪荒的宇宙间如花盛放”。
打破界限即是虚无。
文中,温特森讲述了自己的身世,自小被父母遗弃,养父母因战争等诸多因素而变得神经过敏,竭力为她构建着一个虚拟世界。她说自己的界限就是“拒绝”,拒绝可能的敌人,拒绝父母,拒绝他们为她搭建的话语体系。因为拒绝,她才建立了个体叙事,搭建起自己的小世界,并在其中乐此不疲,踽踽独行。她的自由源于界限。
当界限在抗争中腐烂,自由也变得无意义。
另一主线赫拉克勒斯则一生追寻自由,却不得不死于宿命。他自负狂妄,充满兽性欲望,但终归逃不过天后赫拉的诅咒,这是命运对他的强加。所以他不是神,神祗从来没有命运。
他日夜企图完成“十二功绩”,不思考,只追寻,但这并不意味着自由,思想的“黄蜂”还会时常萦绕在他的耳畔。
他又是英雄,不会被世界打垮,但赫拉告诉他:他的结局必是自我毁灭,会因为他就是他而致命。
所以他一生受限,却尚可生存。但当试图打破命运的禁锢,放弃放荡的欲望,以求安稳度日之时,也是他的死亡之日。
结尾处,温特森写到她儿时床头放着的那盏光芒四射的地球仪,那是她亲手搭建的自己的世界。她是幸运的,因为不用试图打破,她没有像赫拉克勒斯一样被强加。
当那些野性而自由的动物跳下树杈,直立行走之时,就注定了我们只能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自由。总有些东西会成为我们一生的规范。
“无”为“无”所限,所以,当我们试图思考与抗争之时,请以永恒为界限,或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