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产阶级心怀“恶毒”(读《李碧华经典小说集》)

《饺子》里的几篇,让人有如题之感。
杀夫做成卤水的女店主、看母亲陷入疯狂的冷静女儿、食婴胎回春的富家太太、在一个酒店里开两间房周旋于妻子和情人之间的地产大亨……
我读这些不会感到不适,心里隐隐觉得李碧华的吊诡故事倒是“政治正确”的:纵使富可敌国,被无尽的欲望(对金钱对永葆青春的痴迷渴望)折磨还是符合人性的;对比上海作家陈岚对穷人的划清界线(《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尽管李碧华构建的故事吊诡邪恶,也有她的温情所在——至少对穷人还是同情的,对富人的痛苦也剖析得深刻。
她写女性心理写得极好。比如《青蛇》,无论是白素贞还是小青,其秉持的价值都是完整、闭合的。潘金莲、川岛芳子——主流价值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她也能写出被旧认识遮蔽的另一面。
在这册合集中,相比中短篇的奇诡艳丽,长篇小说是李碧华的短板。《霸王别姬》写的倒是好的;以北京天桥地摊表演和北京、上海戏台演出为背景的《生死桥》就漏出不力,故事有废笔,不能尽展人物性格,节奏也拖沓。
丹丹这个人物还算能自圆,但写她在上海投入大亨怀抱一幕就别扭,不是人物性格该有的选择,像是一个在北京很有个性的女孩到了上海忽然逆生长智力走低了;怀玉和志高我一度都分不清谁是谁,对后面二人做出的选择也觉得和人物性格配合不来。
北京市井生活中写志高妈妈(暗娼)的段落,活脱脱像是从老舍的《月牙儿》上整段抄下来的。
忍不住回味了一下前几天读罢的《侠隐》,故事的节奏感在作者掌控中,人物行动也是忠于内在逻辑的。由此可见张北海的功力。
一个长篇的不力不足以掩盖作者的光华。
我读的这套书集《霸王别姬》、《生死桥》、《胭脂扣》、《秦俑》、《川岛芳子》、《诱僧》、《青蛇》等中短长篇,算是代表作堪堪到齐——她相当高产,且多部小说被拍成电影,比如《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等,都是一流导演一流演员演绎。
相信读本文的我的朋友们,就算没读过她的小说,以其小说为原著的电影必是看过的。
我读《青蛇》时,张曼玉(青蛇)的样子、赵文卓(法海)的样子一直在眼前晃,还自带背景音乐——就是充满异域风的跳肚皮舞的那首曲子……
目前我还不能很好地理顺李碧华才华来处,因为无有信息可编织成线索。
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作家,写作视角却是宽阔的。以大陆新旧时代交替为背景创作的《霸王别姬》,可担当象征!其中的文革情节:段小楼和程蝶衣互相揭发、小四背叛程蝶衣对其进行致命打击、菊仙上吊自杀诸情节是整篇作品最不能缺少的展现……如果去掉文革,只写同性异性三角恋,该作品还会带来心灵上的巨大撼动和惊悚吗?
大陆作家中,余华以《活着》做同样努力。
从写作自由度来讲,香港自有优势。李碧华蛮不浪费自己拥有的写作资源,能自由地写当然是资源富足——作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让这个社会不痛快。
据说,这位今年57岁的女士有两大爱好:一,读书,二、美食。
她出生于1959年,是香港本土作家里的奇女子——遍翻互联网,竟然翻不出她的照片以及关于她的访谈。也因能搜索到的关于她本人的信息量太少,让我无从判断她的才华究竟打哪儿来。
也没有搜索到她写的创作谈。
从有限的信息看,她做过记者,采访过诸多人物。
我甚至给《收获》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李碧华”。上次我留言“朱天文”,对方说,“往前翻往前翻,有她的访谈……”
这此么,啥也没有。
光靠读书可以厉害到这种程度么?
关于李碧华笔之源头,我想问诸君。
:)
杀夫做成卤水的女店主、看母亲陷入疯狂的冷静女儿、食婴胎回春的富家太太、在一个酒店里开两间房周旋于妻子和情人之间的地产大亨……
我读这些不会感到不适,心里隐隐觉得李碧华的吊诡故事倒是“政治正确”的:纵使富可敌国,被无尽的欲望(对金钱对永葆青春的痴迷渴望)折磨还是符合人性的;对比上海作家陈岚对穷人的划清界线(《上海姑娘,不是逃饭,是逃命》),尽管李碧华构建的故事吊诡邪恶,也有她的温情所在——至少对穷人还是同情的,对富人的痛苦也剖析得深刻。
她写女性心理写得极好。比如《青蛇》,无论是白素贞还是小青,其秉持的价值都是完整、闭合的。潘金莲、川岛芳子——主流价值已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她也能写出被旧认识遮蔽的另一面。
在这册合集中,相比中短篇的奇诡艳丽,长篇小说是李碧华的短板。《霸王别姬》写的倒是好的;以北京天桥地摊表演和北京、上海戏台演出为背景的《生死桥》就漏出不力,故事有废笔,不能尽展人物性格,节奏也拖沓。
丹丹这个人物还算能自圆,但写她在上海投入大亨怀抱一幕就别扭,不是人物性格该有的选择,像是一个在北京很有个性的女孩到了上海忽然逆生长智力走低了;怀玉和志高我一度都分不清谁是谁,对后面二人做出的选择也觉得和人物性格配合不来。
北京市井生活中写志高妈妈(暗娼)的段落,活脱脱像是从老舍的《月牙儿》上整段抄下来的。
忍不住回味了一下前几天读罢的《侠隐》,故事的节奏感在作者掌控中,人物行动也是忠于内在逻辑的。由此可见张北海的功力。
一个长篇的不力不足以掩盖作者的光华。
我读的这套书集《霸王别姬》、《生死桥》、《胭脂扣》、《秦俑》、《川岛芳子》、《诱僧》、《青蛇》等中短长篇,算是代表作堪堪到齐——她相当高产,且多部小说被拍成电影,比如《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等,都是一流导演一流演员演绎。
相信读本文的我的朋友们,就算没读过她的小说,以其小说为原著的电影必是看过的。
我读《青蛇》时,张曼玉(青蛇)的样子、赵文卓(法海)的样子一直在眼前晃,还自带背景音乐——就是充满异域风的跳肚皮舞的那首曲子……
目前我还不能很好地理顺李碧华才华来处,因为无有信息可编织成线索。
她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作家,写作视角却是宽阔的。以大陆新旧时代交替为背景创作的《霸王别姬》,可担当象征!其中的文革情节:段小楼和程蝶衣互相揭发、小四背叛程蝶衣对其进行致命打击、菊仙上吊自杀诸情节是整篇作品最不能缺少的展现……如果去掉文革,只写同性异性三角恋,该作品还会带来心灵上的巨大撼动和惊悚吗?
大陆作家中,余华以《活着》做同样努力。
从写作自由度来讲,香港自有优势。李碧华蛮不浪费自己拥有的写作资源,能自由地写当然是资源富足——作家的职责之一就是让这个社会不痛快。
据说,这位今年57岁的女士有两大爱好:一,读书,二、美食。
她出生于1959年,是香港本土作家里的奇女子——遍翻互联网,竟然翻不出她的照片以及关于她的访谈。也因能搜索到的关于她本人的信息量太少,让我无从判断她的才华究竟打哪儿来。
也没有搜索到她写的创作谈。
从有限的信息看,她做过记者,采访过诸多人物。
我甚至给《收获》的微信公众号留言:“李碧华”。上次我留言“朱天文”,对方说,“往前翻往前翻,有她的访谈……”
这此么,啥也没有。
光靠读书可以厉害到这种程度么?
关于李碧华笔之源头,我想问诸君。
:)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