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名画

从书最后一章的内容来看,这本书应该是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大约是wg之前,估计要是wg之后大概也没有这种闲情雅致谈谈资本主义腐朽的艺术了。作者叙述的语言还有淡淡旧文学刚刚转变白话文的味道(大约就是”列位看官“这种感觉),但温婉,听起来很有余味。
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弟子,对于艺术颇有独到的简介。他从米勒到马蒂斯,回顾了当时的近代西方艺术的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列举了诸多颇有影响力的画家,也顺带提及了之前譬如文艺复兴等时期的著名大师人物。这本简单的读物,就是一本很好的艺术史入门书。作者没有拘泥于以往艺术史开篇先划分时期派别,接着概括特点和代表作;而是从一个个简单的故事说起,没有为了说画而说画家,相反,他从画家的生平遭遇,慢慢把读者导引到了创作的目的,创作的价值。以一位代表性的画家,顺带联系起来一整批画家,虽然各有风格特色,却有着共同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作者很擅长深入浅出地谈及绘画的内涵以及一种艺术形式、理念的由来、意义,和如何欣赏一幅画。
我自身没有很多艺术鉴赏经历,又缺乏欣赏艺术的条件,所以很多对美术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是古典主义时期。新派艺术,诸如印象派,或者是后印象派,乃至再后来的立体主义,以及野兽派,都不能理解。正如丰子恺提到的,很多人对于画的好坏的理解还停留在像不像,和拍照一般,而忽视了画家在创作之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又如,画家在绘画中要表现出他的视角,他的观察,又有了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之分——忽然觉得此间别有洞天。
前期的艺术家,似乎颇为单纯,所有经历都集中在绘画这一件事上,注重客观的观察。而到了近代,好像大部分的画家都变得复杂起来,每个人的思想都纠结繁乱,对于绘画的理解为了主观表现,而反复“折磨”自己,“摧残”自己,反倒让我很惋惜。画家的世界大多都很单纯,他们想通过创作来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往往简单地让我忽略。
而画家另外一个令人惋惜之处就在于,很多人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备受尊崇。甚至有人因为自己不被理解而死,这死地岂不是“轻于鸿毛”了?换句话来说,为了利益而进行的创作往往很难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追求自身想法的艺术创作,虽然当时轻贱,后世却能够博得人们的赞赏。(最近还看到一种阴谋论的说法,印象派的兴起时CIA为了拖垮苏联而布的几十年的大局。。。)
丰子恺是李叔同的弟子,对于艺术颇有独到的简介。他从米勒到马蒂斯,回顾了当时的近代西方艺术的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列举了诸多颇有影响力的画家,也顺带提及了之前譬如文艺复兴等时期的著名大师人物。这本简单的读物,就是一本很好的艺术史入门书。作者没有拘泥于以往艺术史开篇先划分时期派别,接着概括特点和代表作;而是从一个个简单的故事说起,没有为了说画而说画家,相反,他从画家的生平遭遇,慢慢把读者导引到了创作的目的,创作的价值。以一位代表性的画家,顺带联系起来一整批画家,虽然各有风格特色,却有着共同的创作理念和表现手法。作者很擅长深入浅出地谈及绘画的内涵以及一种艺术形式、理念的由来、意义,和如何欣赏一幅画。
我自身没有很多艺术鉴赏经历,又缺乏欣赏艺术的条件,所以很多对美术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文艺复兴时期,或者是古典主义时期。新派艺术,诸如印象派,或者是后印象派,乃至再后来的立体主义,以及野兽派,都不能理解。正如丰子恺提到的,很多人对于画的好坏的理解还停留在像不像,和拍照一般,而忽视了画家在创作之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又如,画家在绘画中要表现出他的视角,他的观察,又有了主观角度和客观角度之分——忽然觉得此间别有洞天。
前期的艺术家,似乎颇为单纯,所有经历都集中在绘画这一件事上,注重客观的观察。而到了近代,好像大部分的画家都变得复杂起来,每个人的思想都纠结繁乱,对于绘画的理解为了主观表现,而反复“折磨”自己,“摧残”自己,反倒让我很惋惜。画家的世界大多都很单纯,他们想通过创作来表现出自己的想法,而这种想法往往简单地让我忽略。
而画家另外一个令人惋惜之处就在于,很多人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备受尊崇。甚至有人因为自己不被理解而死,这死地岂不是“轻于鸿毛”了?换句话来说,为了利益而进行的创作往往很难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而追求自身想法的艺术创作,虽然当时轻贱,后世却能够博得人们的赞赏。(最近还看到一种阴谋论的说法,印象派的兴起时CIA为了拖垮苏联而布的几十年的大局。。。)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