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简评

钱钟书先生的选注很有特点。比如:
·对于重量级的选手,如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人,在诗人简介中,不仅论及本人的艺术特征,还瞻前顾后,论及传承和影响。
·对于不是很重量的,在选人和选诗时,比较重视其代表作用,这个代表,是指对整个宋代诗坛的代表。比如,对于很多不著名诗人,经常有“在XXX中,他算是最典型的”,“他开创了XXX的先声”之类的论述。
·有些选进来的诗,看起来很有钱钟书生活时代的政治要求的特点。这估计是钱老爷子故意俯身吧。
初次读本书,是自己翻着玩。因为是每次都随意翻开,经过一段时间,基本算是翻完了,但是似乎没有全覆盖。本次第二次读,带有一个更强的目的性,就是从中选出一些适合小孩子读的诗来,所以是从头到尾挨着看的。看完之后,也感慨,一页一页的全部看,和随意翻着看,效果是差不多的。在翻看宋诗中因为没有翻到而遗漏一些好词句篇章的概率太小了!
·对于重量级的选手,如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杨万里等人,在诗人简介中,不仅论及本人的艺术特征,还瞻前顾后,论及传承和影响。
·对于不是很重量的,在选人和选诗时,比较重视其代表作用,这个代表,是指对整个宋代诗坛的代表。比如,对于很多不著名诗人,经常有“在XXX中,他算是最典型的”,“他开创了XXX的先声”之类的论述。
·有些选进来的诗,看起来很有钱钟书生活时代的政治要求的特点。这估计是钱老爷子故意俯身吧。
初次读本书,是自己翻着玩。因为是每次都随意翻开,经过一段时间,基本算是翻完了,但是似乎没有全覆盖。本次第二次读,带有一个更强的目的性,就是从中选出一些适合小孩子读的诗来,所以是从头到尾挨着看的。看完之后,也感慨,一页一页的全部看,和随意翻着看,效果是差不多的。在翻看宋诗中因为没有翻到而遗漏一些好词句篇章的概率太小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