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了不起的毁灭者的自我之歌
法国作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1894-1961)比普鲁斯特、乔伊斯、卡夫卡、穆齐尔晩生一、二十年,比博尔赫斯、纳博科夫早生几年,他的主要作品《长夜行》《死缓》出版前代表着现代文学顶峰的《追忆似水年华》《尤里西斯》《城堡》《没有个性的人》(局部)早已上市,博尔赫斯和纳博科夫虽然还不怎么出名,但已在做着各种文本实验。与这些现代派大师相比,塞利纳很少在文本上耍花样,既没有意识流也没有时空转换,像穆齐尔那样的哲学思考在他的作品里也不见踪影,那么是什么使他的作品受到了那么多大师的赞誉?
塞利纳的《长夜行》1932年出版后即震动法国文坛,并获得雷诺多奖,其独特的文体和既粗野俚俗又滑稽幽默的口语亮瞎了读者和评论者的眼睛。继《长夜行》之后,塞利纳的《死缓》于1936年出版,其独特的文风在这一部小说里得到了保持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死缓》的故事背景在二十世纪初的巴黎,与普鲁斯特笔下的巴黎差不多同时或略晚,塞利纳笔下的巴黎与普鲁斯特笔下的巴黎简直两个世界。《死缓》中既没有玛德莱娜点心,也没有沙龙女主人,更没有撕心裂肺的爱情,有的只是一个穷苦孩子的受苦与受难史。用《死缓》里的话说就是:“十五年来,在巴黎市郊的平民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我挣扎,那些社会渣滓中的人渣,他们对我放肆无理,对我嗤之以鼻。”
《死缓》大概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有些类似,但并没有其光明的结局,法语文学翻译家余中先在译序中说《死缓》是一部流浪小说、成长小说、社会小说,熟悉塞利纳身世的读者把它连同《长夜行》看成一部塞利纳文学化的自传就足够了。
小男孩费迪南出生于巴黎一贫苦家庭,父亲是保险公可一个下等职员,母亲是一个小服饰商,迫于生活压力费迪南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自食其力,在当学徒期间受尽同事凌辱,父母望子成龙,送他去英国学习英语,回到父母身边后与父亲爆发激烈冲突,后来在舅舅帮助下做了民间科学家兼《热尼特龙》杂志所有人库尔西亚的助理,然后又是一连串不幸,直到小说结束。
关于塞利纳,意大利诗人、剧作家吉多·瑟罗内提这样写道:
“塞利纳是个了不起的毁灭者,他摧毁了愚蠢的、无用且空洞的文体,他是个疯狂的词语复仇者,是个名副其实的、真真正正的圣贤。”
诺奖得主略萨说的则更为具体和直接:
“他那些短小和结巴的句子,遍布的省略号,间杂的叫嚷和黑话,让我的神经无法忍受。尽管如此,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长夜行》,还有《死缓》,它们都是有极强说服力的长篇小说,它们那肮脏下流和古怪离奇的倾诉,让我们着迷,粉碎了我们可能有意反对他而准备的美学和伦理学思想。 ”
瑟罗内提、略萨所说的塞利纳作品中的这些特点在《死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塞利纳似乎是一个完全靠激情写作的作家,在激情的牵引下,那些所谓的文学表现手法与美学理论他是根本顾不上的。也许让塞利纳与别的作家区别开来的正是他的无视,既无视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无视各种文本实验,王小波曾说有一类作家的写作是狂欢式写作,他们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射出来的,塞利纳的写作大概可以归为此类,虽然说他的小说里人物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小说的基调是悲伤的。
塞利纳笔下的费迪南类似于《局外人》莫尔索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混合物,但他既不像莫尔索那样冷漠得彻底又不像霍尔顿那样玩世不恭,反倒有些像余华笔下的徐福贵那样除了忍受还是忍受,但受苦并不能泯灭少年费迪南勃发的情欲。女人们的身体随时能激起他的生理反应,在受苦的间隙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自撸一把。如果抛开费迪南的受难史,《死缓》其实是可以当成一本色情小说来读的,特别是费迪南与老板娘的狂欢场面与任何色情小说的激情场面相比毫不逊色。
让人惊奇的正是塞利纳笔法上的矛盾,他即是冷漠的又是激情的,是节制的又是放纵的,他用喜剧的方式写了一出悲剧,让人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在《死缓》中,费迪南及其他几个每一个人物都遭遇了一个又一个不幸,但《死缓》里随处可见的夸张又让读者觉得虽然他们同情小说中人物的不幸遭遇,其实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并不把不幸当回事的,或者那些人物只是把他们的不幸表演给读者看。
随意举几个句话就可得见塞利纳的幽默与夸张:
“该看看她的臀部,那屁股真的让人触目惊心”、“他的**也一样,鼓起来的时候比二头肌还要硬”、“我宁愿跟一只真𤠣子生活在一起……可是,跟这个神经病都快三十五年了”、“西班牙征服者好像专门为了我们,把海底用金锭和宝石填平了”、“我们是深渊里的掠夺者”、“方圆二十公里村民养的很多鸡都找不到了”、“我们的蛆虫会让全欧洲的土地都变得无法耕种……全变成一片腐烂的沙漠”……
当然幽默与夸张不只表现在只言片语上,关于这一点读者只需去看看塞利纳为了表现费迪南的老板库尔西亚的博学、疯狂与不幸用了多少笔墨就足够了。
像塞利纳笔下的人物一样,塞利格本人也是口无遮拦的,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菲利普·索莱尔斯认为塞利纳的“反犹言论”只是他口无遮拦的结果而不是他真心如此想,他同时说,塞利纳的不幸在于其超群的才华。法国新小说代表人物、诺奖得主克洛德·西蒙提到塞利纳时说:“他为什么如此不同寻常呢?因为他的作品写得很好。因为那里头有一种音乐,因为那里头有一种节奏。”美国诗人、小说家布考斯基这样评价塞利纳:“我根本不能动弹。那就是一个上等作者在你身上发生的作用。他简直能杀了你。”
为塞利纳背书的大碗儿还有许多,但我觉得任何人都没有塞利纳本人的作品更有说服力。
本书译者为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金龙格,曾译有法语小说多部,包括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作品。
…………
发表于2016年3月27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
…………
<图片1>
塞利纳的《长夜行》1932年出版后即震动法国文坛,并获得雷诺多奖,其独特的文体和既粗野俚俗又滑稽幽默的口语亮瞎了读者和评论者的眼睛。继《长夜行》之后,塞利纳的《死缓》于1936年出版,其独特的文风在这一部小说里得到了保持并进一步发扬光大。
《死缓》的故事背景在二十世纪初的巴黎,与普鲁斯特笔下的巴黎差不多同时或略晚,塞利纳笔下的巴黎与普鲁斯特笔下的巴黎简直两个世界。《死缓》中既没有玛德莱娜点心,也没有沙龙女主人,更没有撕心裂肺的爱情,有的只是一个穷苦孩子的受苦与受难史。用《死缓》里的话说就是:“十五年来,在巴黎市郊的平民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我挣扎,那些社会渣滓中的人渣,他们对我放肆无理,对我嗤之以鼻。”
《死缓》大概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有些类似,但并没有其光明的结局,法语文学翻译家余中先在译序中说《死缓》是一部流浪小说、成长小说、社会小说,熟悉塞利纳身世的读者把它连同《长夜行》看成一部塞利纳文学化的自传就足够了。
小男孩费迪南出生于巴黎一贫苦家庭,父亲是保险公可一个下等职员,母亲是一个小服饰商,迫于生活压力费迪南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自食其力,在当学徒期间受尽同事凌辱,父母望子成龙,送他去英国学习英语,回到父母身边后与父亲爆发激烈冲突,后来在舅舅帮助下做了民间科学家兼《热尼特龙》杂志所有人库尔西亚的助理,然后又是一连串不幸,直到小说结束。
关于塞利纳,意大利诗人、剧作家吉多·瑟罗内提这样写道:
“塞利纳是个了不起的毁灭者,他摧毁了愚蠢的、无用且空洞的文体,他是个疯狂的词语复仇者,是个名副其实的、真真正正的圣贤。”
诺奖得主略萨说的则更为具体和直接:
“他那些短小和结巴的句子,遍布的省略号,间杂的叫嚷和黑话,让我的神经无法忍受。尽管如此,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长夜行》,还有《死缓》,它们都是有极强说服力的长篇小说,它们那肮脏下流和古怪离奇的倾诉,让我们着迷,粉碎了我们可能有意反对他而准备的美学和伦理学思想。 ”
瑟罗内提、略萨所说的塞利纳作品中的这些特点在《死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塞利纳似乎是一个完全靠激情写作的作家,在激情的牵引下,那些所谓的文学表现手法与美学理论他是根本顾不上的。也许让塞利纳与别的作家区别开来的正是他的无视,既无视传统的表现手法,也无视各种文本实验,王小波曾说有一类作家的写作是狂欢式写作,他们的作品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射出来的,塞利纳的写作大概可以归为此类,虽然说他的小说里人物的命运是悲惨的,他小说的基调是悲伤的。
塞利纳笔下的费迪南类似于《局外人》莫尔索与《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的混合物,但他既不像莫尔索那样冷漠得彻底又不像霍尔顿那样玩世不恭,反倒有些像余华笔下的徐福贵那样除了忍受还是忍受,但受苦并不能泯灭少年费迪南勃发的情欲。女人们的身体随时能激起他的生理反应,在受苦的间隙他总是不失时机地自撸一把。如果抛开费迪南的受难史,《死缓》其实是可以当成一本色情小说来读的,特别是费迪南与老板娘的狂欢场面与任何色情小说的激情场面相比毫不逊色。
让人惊奇的正是塞利纳笔法上的矛盾,他即是冷漠的又是激情的,是节制的又是放纵的,他用喜剧的方式写了一出悲剧,让人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在《死缓》中,费迪南及其他几个每一个人物都遭遇了一个又一个不幸,但《死缓》里随处可见的夸张又让读者觉得虽然他们同情小说中人物的不幸遭遇,其实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并不把不幸当回事的,或者那些人物只是把他们的不幸表演给读者看。
随意举几个句话就可得见塞利纳的幽默与夸张:
“该看看她的臀部,那屁股真的让人触目惊心”、“他的**也一样,鼓起来的时候比二头肌还要硬”、“我宁愿跟一只真𤠣子生活在一起……可是,跟这个神经病都快三十五年了”、“西班牙征服者好像专门为了我们,把海底用金锭和宝石填平了”、“我们是深渊里的掠夺者”、“方圆二十公里村民养的很多鸡都找不到了”、“我们的蛆虫会让全欧洲的土地都变得无法耕种……全变成一片腐烂的沙漠”……
当然幽默与夸张不只表现在只言片语上,关于这一点读者只需去看看塞利纳为了表现费迪南的老板库尔西亚的博学、疯狂与不幸用了多少笔墨就足够了。
像塞利纳笔下的人物一样,塞利格本人也是口无遮拦的,法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菲利普·索莱尔斯认为塞利纳的“反犹言论”只是他口无遮拦的结果而不是他真心如此想,他同时说,塞利纳的不幸在于其超群的才华。法国新小说代表人物、诺奖得主克洛德·西蒙提到塞利纳时说:“他为什么如此不同寻常呢?因为他的作品写得很好。因为那里头有一种音乐,因为那里头有一种节奏。”美国诗人、小说家布考斯基这样评价塞利纳:“我根本不能动弹。那就是一个上等作者在你身上发生的作用。他简直能杀了你。”
为塞利纳背书的大碗儿还有许多,但我觉得任何人都没有塞利纳本人的作品更有说服力。
本书译者为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金龙格,曾译有法语小说多部,包括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迪亚诺的作品。
…………
发表于2016年3月27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
…………
<图片1>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