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侨民文学的语文研究与八卦

这本书的作者施拉耶尔系比较文学专业出身,这部作品里也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比较文学的方法。
它基本上是从作者的博士论文衍生而成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
优点:
①作者在材料方面的功课做得很足,对两位作家的诗歌与小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比对研究,从二人采用的艺术形象到文字韵律出发,做出了许多颇具说服力的比较,还引用诸多前代文豪的作品,将论据凿实。
②同时,作者在档案文献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厘清了两位作家在侨民时代全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将二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和对彼此创作的态度关联于二人的创作。
③此外,代结论部分对作者的研究做了较好的总结,清楚地呈现了研究的成果。
缺点:
①本书的蓝本是一部博士论文,但在此基础上做了较多的扩充,因此全书在结构上有显得不够匀称之处。
②作者将引用的文献与注释全部糅杂在一起,有体例不够严谨的问题,且在引用蒲宁的作品时有引文版本与注释中文献版本不统一之处(蒲宁在20世纪50年代曾对早期作品做过大量修订,对很多早期出版作品进行了字句的删减,而本书涉及的版本均为早期版本)。
③作者在研究两位作家私交的历史时,引用了较多蒲宁夫人和友人的日记和书信,而蒲宁本人的言论很少,且内容并不足以证明二人之间对彼此的直接态度,倒有些八卦之嫌。
关于两位作家作品在本书中的引用:
本书所引用两位作家的大部分诗歌尚无完整中译本,无韵文中也有较大部分无中译本。其中纳博科夫的无韵文有些已有中译本,但均为英译汉,而其中许多作品的原著为俄文,有些英译本为纳博科夫本人所做,有些是作者参与翻译,还有一些是他人翻译为英文,在翻译过程中均与原著有一定出入,施拉耶尔在这本书中引用的大部分是纳博科夫作品的俄文原著,个别地方引用英译本也是为了与俄文版本进行有意识的比较研究。作者对纳博科夫在创作中使用的文字游戏也做了较多笔墨的阐述,这些内容也是无法通过阅读现有版本的纳博科夫作品中文译本获得认识的。
综上,阅读这本书,可从语文的角度对两位作家产生更为立体和深入的认识。
它基本上是从作者的博士论文衍生而成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鲜明。
优点:
①作者在材料方面的功课做得很足,对两位作家的诗歌与小说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比对研究,从二人采用的艺术形象到文字韵律出发,做出了许多颇具说服力的比较,还引用诸多前代文豪的作品,将论据凿实。
②同时,作者在档案文献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厘清了两位作家在侨民时代全部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将二人之间的私人关系和对彼此创作的态度关联于二人的创作。
③此外,代结论部分对作者的研究做了较好的总结,清楚地呈现了研究的成果。
缺点:
①本书的蓝本是一部博士论文,但在此基础上做了较多的扩充,因此全书在结构上有显得不够匀称之处。
②作者将引用的文献与注释全部糅杂在一起,有体例不够严谨的问题,且在引用蒲宁的作品时有引文版本与注释中文献版本不统一之处(蒲宁在20世纪50年代曾对早期作品做过大量修订,对很多早期出版作品进行了字句的删减,而本书涉及的版本均为早期版本)。
③作者在研究两位作家私交的历史时,引用了较多蒲宁夫人和友人的日记和书信,而蒲宁本人的言论很少,且内容并不足以证明二人之间对彼此的直接态度,倒有些八卦之嫌。
关于两位作家作品在本书中的引用:
本书所引用两位作家的大部分诗歌尚无完整中译本,无韵文中也有较大部分无中译本。其中纳博科夫的无韵文有些已有中译本,但均为英译汉,而其中许多作品的原著为俄文,有些英译本为纳博科夫本人所做,有些是作者参与翻译,还有一些是他人翻译为英文,在翻译过程中均与原著有一定出入,施拉耶尔在这本书中引用的大部分是纳博科夫作品的俄文原著,个别地方引用英译本也是为了与俄文版本进行有意识的比较研究。作者对纳博科夫在创作中使用的文字游戏也做了较多笔墨的阐述,这些内容也是无法通过阅读现有版本的纳博科夫作品中文译本获得认识的。
综上,阅读这本书,可从语文的角度对两位作家产生更为立体和深入的认识。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