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之道是困难的
《刀锋》是我看毛姆的书的第三本,前两本是《月亮和六便士》和《人生的枷锁》。看到这一本的时候,我终于知道毛姆为什么是中国文艺青年提及最多的作家了。
因为他的每一本书都真正称得上“严肃文学”,不是注重讲一个情节生动、结构紧密的故事给读者,而是借一个故事来传递人类或者说文艺青年普遍探索的却不得答案的关于生命的哲学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得救之道是什么?宗教的信仰和对生活的信仰有什么用?人应该怎么样活着?
《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在探索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他描述了一个必须画画的人。告诉我们人为了生命中唯一的光芒既生命中的唯一的热爱而活着,并且要准备好为点亮这个热爱,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东西。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人生的枷锁》算是毛姆的自传小说,他探索的问题是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描述了自己的原型菲利普从幼年到中年,几乎30年的漫长的年月,经历的无数的变故:信仰宗教又抛弃宗教,陷入爱河又失败、经历寻欢作乐、贫穷苦难、看尽世间的苦难和不幸,经历幻想和破灭,虚无和挣扎,清醒和奋斗……最后终于悟出的一个答案:人生毫无意义。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正是发现了生活毫无意义,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才可以随心所欲无所畏惧,才摆脱了人生的枷锁,可以真正自由的活。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才能安心且平静的走入琐碎的生活。这绝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比现实主义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后来加缪所说的直视生活的荒诞并反抗。
”生活毫无意义、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主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环境作出的反应罢了。“
”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人生和一块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
”菲利普认为他抛弃了追求幸福的欲念,便是抛弃了他的最后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幸福这根尺来衡量,那么他的生活就显得很可怕。然而当他意识到还有别的尺来衡量他的生活时,顿然觉得充满了力量。幸福跟痛苦一样的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跟纷繁复杂罢了。霎然间,他放佛超然物外了,感到生活中的种子意外和不测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使他的情绪为之波动了。眼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过是使得生活的格局更加复杂罢了。而且当最后的日子到来之际,他会为这格局的完成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将是一件艺术珍品,将丝毫不减他的动人的光彩,因为唯独只有他才知道它的存在,而且随着他的死亡,它也就立即消失。”
最后,菲利普放弃了幻想中的漫游,而是选择了停留在一个地方结婚。“他老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里,却接二连三地坐失眼前的良机。他的理想是什么呢?他想起了图案的愿望。一个男人来到世上、干活、结婚、生儿育女,最后悄然去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然而却是最完美的人生格局。”
在《刀锋》里,毛姆探索的是人的得救之道是什么?他描述了一群各不相同的人,终生热爱社交和宴会的艾略特、热爱物质生活的伊莎贝尔、沦为妓女的索菲、平淡且安于生活的格雷,以及最重要的追求精神的得救的拉里。最后,艾略特孤独的死去,社交和宴会并没有让别人记住他怀念他。伊莎贝尔获得了美满的婚宴、可爱的女儿,以及富足的生活。索菲惨死河里。拉里还在精神之路孜孜不倦地探索。毛姆并没有说,这些不同的人生选择哪个才是真正的得救之道。他甚至没有对任何人的人生做过多的主观评价,完全留给读者思考。就如本书一开头的来自《伽妥·奥义书》的引言: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或许书中的每个人都没有得救,包括拉里。因为他们还在生活,前方的路还在继续,只不过是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娴熟。
当然毛姆在书中提到的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是没有真理可言的。我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说他已经找到真理,绝对不要相信这个人;而如果有一个人正在追求真理,那么你可以尾随他。”
而毛姆就是这个正在追求真理的人。
另外,书中毛姆开始描述拉里的言谈举止的时候,我想到了黑塞的《悉达多》书中的主人公悉达多。两人很相像,都想探索精神的宽广。都经历了漫长的漫游,全世界的旅行,宗教的洗礼,然后再投奔生活。都想理解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有限的自我融入了无限的绝对的瞬间的永恒之中。悉达多最后做到了,而拉里还在探索中。
毛姆和黑塞几乎算是同时代的作家,《悉达多》早于《刀锋》,我不知道毛姆是不是从黑塞的《悉达多》里获得了一些灵感。不过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黑塞是感性的,而毛姆是理性的,黑塞强调感受,毛姆强调智慧。所以《悉达多》更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刀锋》则比较现实,让人更容易接受。
不过两本书都值得一读。
但是不要因为一本书的结束以为毛姆、黑塞或者书中的主人公已经找到真理,已经找到得救之道。毛姆的每一本书不过是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但生活的复杂远远超出任何一本严肃文学。
所以探索是永无休止的,而我们可以选择在什么样的阶段尾随什么样的人探索。毛姆当然是一个智者,是一个可以尾随的智者。
因为他的每一本书都真正称得上“严肃文学”,不是注重讲一个情节生动、结构紧密的故事给读者,而是借一个故事来传递人类或者说文艺青年普遍探索的却不得答案的关于生命的哲学问题: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得救之道是什么?宗教的信仰和对生活的信仰有什么用?人应该怎么样活着?
《月亮和六便士》里,毛姆在探索人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他描述了一个必须画画的人。告诉我们人为了生命中唯一的光芒既生命中的唯一的热爱而活着,并且要准备好为点亮这个热爱,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东西。
“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人生的枷锁》算是毛姆的自传小说,他探索的问题是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描述了自己的原型菲利普从幼年到中年,几乎30年的漫长的年月,经历的无数的变故:信仰宗教又抛弃宗教,陷入爱河又失败、经历寻欢作乐、贫穷苦难、看尽世间的苦难和不幸,经历幻想和破灭,虚无和挣扎,清醒和奋斗……最后终于悟出的一个答案:人生毫无意义。不管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改变这一点。正是发现了生活毫无意义,只有摒弃人生的幻想,才可以随心所欲无所畏惧,才摆脱了人生的枷锁,可以真正自由的活。才能成为无所追求、无所迷恋的自由人。才能安心且平静的走入琐碎的生活。这绝不是理想主义,而是比现实主义更深刻的东西。这就是后来加缪所说的直视生活的荒诞并反抗。
”生活毫无意义、人,并不比其他有生命的东西更有意义。人的出现,并非是造物主的顶点,而不过是自然环境作出的反应罢了。“
”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人生和一块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不过是一种格局而已。“
”菲利普认为他抛弃了追求幸福的欲念,便是抛弃了他的最后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用幸福这根尺来衡量,那么他的生活就显得很可怕。然而当他意识到还有别的尺来衡量他的生活时,顿然觉得充满了力量。幸福跟痛苦一样的微不足道,它们的降临,跟生活中的其他细节一样,不过是使得人生格局跟纷繁复杂罢了。霎然间,他放佛超然物外了,感到生活中的种子意外和不测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使他的情绪为之波动了。眼下,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过是使得生活的格局更加复杂罢了。而且当最后的日子到来之际,他会为这格局的完成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这将是一件艺术珍品,将丝毫不减他的动人的光彩,因为唯独只有他才知道它的存在,而且随着他的死亡,它也就立即消失。”
最后,菲利普放弃了幻想中的漫游,而是选择了停留在一个地方结婚。“他老是生活在对未来的憧憬里,却接二连三地坐失眼前的良机。他的理想是什么呢?他想起了图案的愿望。一个男人来到世上、干活、结婚、生儿育女,最后悄然去世。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然而却是最完美的人生格局。”
在《刀锋》里,毛姆探索的是人的得救之道是什么?他描述了一群各不相同的人,终生热爱社交和宴会的艾略特、热爱物质生活的伊莎贝尔、沦为妓女的索菲、平淡且安于生活的格雷,以及最重要的追求精神的得救的拉里。最后,艾略特孤独的死去,社交和宴会并没有让别人记住他怀念他。伊莎贝尔获得了美满的婚宴、可爱的女儿,以及富足的生活。索菲惨死河里。拉里还在精神之路孜孜不倦地探索。毛姆并没有说,这些不同的人生选择哪个才是真正的得救之道。他甚至没有对任何人的人生做过多的主观评价,完全留给读者思考。就如本书一开头的来自《伽妥·奥义书》的引言:一把刀的锋刃很不容易越过,因此智者说得救之道是困难的。或许书中的每个人都没有得救,包括拉里。因为他们还在生活,前方的路还在继续,只不过是他们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娴熟。
当然毛姆在书中提到的这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是没有真理可言的。我忘了在哪里看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说他已经找到真理,绝对不要相信这个人;而如果有一个人正在追求真理,那么你可以尾随他。”
而毛姆就是这个正在追求真理的人。
另外,书中毛姆开始描述拉里的言谈举止的时候,我想到了黑塞的《悉达多》书中的主人公悉达多。两人很相像,都想探索精神的宽广。都经历了漫长的漫游,全世界的旅行,宗教的洗礼,然后再投奔生活。都想理解万事万物的圆融统一,所有生命的不可摧毁的本性,并最终将有限的自我融入了无限的绝对的瞬间的永恒之中。悉达多最后做到了,而拉里还在探索中。
毛姆和黑塞几乎算是同时代的作家,《悉达多》早于《刀锋》,我不知道毛姆是不是从黑塞的《悉达多》里获得了一些灵感。不过还是有一些不一样的地方,黑塞是感性的,而毛姆是理性的,黑塞强调感受,毛姆强调智慧。所以《悉达多》更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刀锋》则比较现实,让人更容易接受。
不过两本书都值得一读。
但是不要因为一本书的结束以为毛姆、黑塞或者书中的主人公已经找到真理,已经找到得救之道。毛姆的每一本书不过是给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但生活的复杂远远超出任何一本严肃文学。
所以探索是永无休止的,而我们可以选择在什么样的阶段尾随什么样的人探索。毛姆当然是一个智者,是一个可以尾随的智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