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谈论食物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在极尽绚丽的《舌尖上的中国》、各色食谱菜谱以及衍生出的美食人生美食故事大行其道的今日,回看这一本文字质朴的《中国食谱》却感觉到一种重量、一种热爱、一种人生。 这本是一本杨步伟女士写给外国人看的书籍,意在向外国人讲授如何用现有食材做出好吃中国菜的方法,这本书成书过程颇为有趣,先由作者用中文写成,再由亲友、女儿翻译为英文出版,而这本书最终却又被翻译回中文,并与杨步伟的另一部著作《怎样点中餐》集结出版,不得不说是曲折的过程与奇妙的缘分。同时也可见本书的魅力之大,书中作者为美国读者架构出了中餐的饮食文化与用餐习惯,从食材、作料、炊具餐具、备菜、烹调方式方面做了详细的讲解,尤其为美国读者介绍了“炒”这种烹调方式,并贡献了“炒”的英文单词“stir-fry”。也不厌其烦的为读者介绍了中国有名的菜系菜式,并另附这些家常菜的做法,做法浅显易懂,文字朴实亲切,就如与作者闲坐家常一般,感受到一种如品尝家常菜一般的温馨与亲近。也让我们看到在古老中国流行的菜谱与食物。 在阅读过程中,除了重温家常做法的菜肴之外,籍由这些中国菜的菜谱,以及中国食物的用餐习惯,也会令我们发现平时“身处此山中”的不觉,惊觉原来中国菜的做法及吃法与西餐的方式大相径庭,却深具中国人的哲学与智慧。中国人的便餐与宴会均有一定范式,选取的食材广泛且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烹饪方式多种多样并更加注重发挥食材本身的味道,对于火候的掌握,中国人习惯用筷子取食的方式,都更令我们在这些模式中体会出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与饮食智慧,仅仅是我们习惯共同分享菜肴各取所需的方式亦令人叹服,使吃饭这件事变成一件充满了更多交流与互动的行为。而中国人也格外看重饮食,民以食为天的俗语历来有之,历代文人雅士、哲人圣贤也均有关于饮食之妙语,应该说中国的饮食做为一种包含复杂因素的文化,是联接了中国文化与人民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一个纽带。或许外国人会籍由这本书爱上烹调,爱上中国菜,那么这也是一本让中国人回望自身、回顾自我并且更加热爱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书籍。 其实回顾作者本人一生的经历更具传奇性,名门望族的出身,如男孩子般刚强的性格,出众的能力,特立独行的做派,数不尽的奇闻轶事,传奇又令人惊叹的人生都为人所津津乐道,她的一生往往有惊人之举,少时的调皮,求学时的语出惊人,青年时的努力,家庭生活的适意,众人的点滴回忆,共同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性格刚强能力超群个性果敢的女性形象,而在字里行间寻找作者思想的踪迹也很有趣,比如那句“不知道骂了如兰多少趟,她回我,两人又争执不休,如果不是无数好心的朋友劝阻,我们母女关系早就完全破裂了。幸亏完成最后一章我们和解了,我现在可趁机告诉读者此书所有的长处都应归我,所有的短处都归如兰。”初读时觉出作者的幽默,而了解过作者的生平与性格之后,才觉得杨步伟女士的真性情与强势,却又不失可爱。这是一本向外国人展示中国菜的骄人之书,同样也是一本作者向读者展示自己的自我之书。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关于阅读这件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