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野蛮的德国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三章 阿莱马诺•布拉托(野蛮的德国人)
“你听说过僵尸这个词吗?”,在开始迂回地讲述一个有关死去的动物、耍枪的厨子以及假死情节的故事前,赛普•皮翁特克这样问我。
他坐在一家路边的旅店里,离他位于丹麦布隆门斯里克的家不远。三十多年后,那些作为一个足球教练所需承受的试炼和苦难,在现在看来已是物是人非。要了解丹麦在足球场上是如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必要先去了解是什么塑造了他们的教练:一个来自德国的战争儿童怎样成为了一名在德甲赛场上受人尊敬的后防大将,最终在海地,怎样从乔治·A·罗梅罗的书里懂得了足球管理。
约瑟夫•埃马努尔•胡伯特斯•皮翁特克,这个陪伴着丹麦足球美好时光的人,在他出生的城市,丹麦队曾在那遭遇过史上最大的败仗。1937年的五月,在布雷斯劳(Breslau)的赫尔曼•戈林体育场,一支由先前世界杯季军球员组成的德国队以8-0大败丹麦队。赛后战报还不忘“奉承”一把丹麦人,夸赞他们表现最好的球员是守门员斯文•延森。
皮翁特克出生于1940年的3月5日,彼时,战争已经冲散了那支德国队——由于对丹麦人的胜利,他们被称作布雷斯劳十一人。“联结”不仅意味着奥地利将被第三帝国所吞并,而且奥地利的球员也将被赛普·赫博格教练的球队征召。政治上的“善举”会酿成一国之队的灾难,也许是不无道理的。1938年法国世界杯,德国队在首轮便遭瑞士队淘汰。
当布雷斯劳成为了一片与苏联军队决战的战场,战争也在幼小的皮翁特克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因为拒绝加入纳粹党,他的父亲遭邮局解雇,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去修筑工事。皮翁特克和他的母亲也不得不逃离布雷斯劳,直至战争结束,他们才和他的姨妈一起再次迁回。在逃离布雷斯劳的路上,他的母亲拉着一个手推车装满了所有的家当,沿途经过的街道满目都是被焚毁的房屋。但在当时,战争留下的场景给皮翁特克的感受更“像是一场游戏”。他拾到了几个被逃难者丢下的火车和汽车模型,这些他在梦里都没有玩过的玩具。他与一个俄国男孩成为了朋友,那个男孩往河里扔土制的手榴弹,命令那些德国妇女们把死鱼给做熟。
1945年,5岁的皮翁特克和他的母亲回到了布雷劳斯,他们与他的父亲再次团聚。皮翁特克仍然记得当初与父亲的对话:
*还记得我是谁吗?*
*当然,你是我爸爸。*
波兰军队接管了这个城市(今天的弗罗茨瓦夫),许多德国人被流放去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在靠近荷兰边境的东弗里斯兰,皮翁特克一家找到了一处避难所。他们在一座被炸毁的城堡落脚,皮翁特克和其它孩子们翻遍了那个地方,把捡到的铝制弹壳和弹箱拿去卖钱。
做买卖是皮翁特克的另一种天赋。丹麦报纸《Jyllands-Posten》2005年的一篇访谈里,皮翁特克谈到自己十岁时,他用捡豌豆攒下的钱买了一公斤的香蕉,然后吃了个精光。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吃香蕉,在战争期间,他还从没见过这种性感的水果。
20年之后,皮翁特克再也吃不下任何一根香蕉。
战后,皮翁特克的父亲又得到了一份邮局的差事。他们全家搬到了里尔镇上的一间小房子里,1949年,皮翁特克开始为当地的“德国人”俱乐部踢球。教练让敦实顽强的皮翁特克踢前锋。直到1960年,20岁的皮翁特克加入了云达不莱梅队,在那里,他被改造成了一名后卫。他申请了不来梅的一所工程学院,并通过了入学考试。皮翁特克能拿到一张大学文凭,曾是他父亲最大的心愿,但是一份来自不来梅队的职业合同让皮翁特克不得不做出抉择。足球第一,学业第二。足球让他无法割舍。
在回顾自己的球员生涯时,他对自己的实力掂量的很清楚。“我的技术不是很好。但身体很壮,状态好的时候,谁都别想过我”。他凭着自己的能耐,构筑了不莱梅队混凝土防线的一环,赢得了一个“冷血铁卫”的外号。他知道怎样去骚扰一名对手的头脑和动作。只消瞥一眼他那总是紧锁的眉头和藐视的眼神,就能让大多数的前锋陷入到一场混战里。
他在比赛里第一次用到丹麦语是在同门兴的较量中。皮翁特克负责看管对方的边锋乌尔里克·勒费弗雷,为此,他让队友约翰·丹尼尔森在赛前教了他一些丹麦话。
皮翁特克说:“勒费弗雷踢的左边锋,我是右后卫。所以当我俩站一块儿时我便用丹麦语问候他:‘你好,乌尔里克,我听说你想上咱不莱梅的医院瞧瞧?’他感到了畏惧,不再投入拼抢,也不尝试盘带了。这是心理战,我们在德国习以为常。时常奏效。”
20年后,在一场室内足球赛上,皮翁特克的阻截毫无意外地让一名《tipsbladet》报纸的实习记者飞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种被他放倒在地的痛楚并没有丝毫减弱。
皮翁特克把自己的球员生涯全部奉献给了不莱梅俱乐部,在12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参加了203场德甲联赛,赢得了1965年的德甲冠军。被西德队征召时,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他的首场国家队比赛,是在汉堡迎战意大利队。那场比赛对方来自博洛尼亚的球员埃西奥·帕斯库蒂受到了皮翁特克半个小时的“特别关照”。忍无可忍的帕斯库蒂向他的教练咆哮:“我再也不要和那家伙比赛!”
皮翁特克入选了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的25人初选大名单。作为艰苦的备战计划的一部分,1965年夏,德国队造访了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4万观众涌入了马拉卡纳球场,一睹英格兰世界杯头两号种子球队的对决。皮翁特克接到了一份光荣但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我负责盯防贝利。不犯规没人能拦下他。”皮翁特克对贝利的一次犯规送给了对手一粒点球,巴西媒体对他强悍的防守给予了特别关注。他们称他是阿莱马诺·布拉托:野蛮的德国人。“阿莱马诺·布拉托”,皮翁特克重复着这个外号,他的脸庞绽放了开来,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还不坏,对吧?”
在激烈的位置竞争中,皮翁特克的入选,表明教练投给了他一张重要的信任票。他的出场顺位排在了一群优秀的德国后卫之前,这包括卡尔•海因茨•施耐林格—“大众汽车”—还有皮翁特克的不莱梅队友霍斯特•迪特•霍格斯。一些德国球员利用媒体来拔高他们的贡献以及在训练场是如何地卖力。皮翁特克更喜欢在球场上去说服别人。他已经为伦敦的世界杯之旅打包好了行李,德国队主帅赫穆特•肖恩却在最后一刻裁掉了他。他再也没有为德国队效力。“我出离愤怒,我向国家队说了再见,带着老婆去了瑞典和意大利里埃拉。”
70年代初,一次膝伤终结了他的球员生涯,皮翁特克接过了不莱梅队的教鞭。在31岁的年纪,他成为了德甲联赛最年轻的教练。他平日前往科隆学习,进修教练执照,周末则返回不莱梅训练球队和备战。作为一名教练,皮翁特克已沉溺其中,不过在关键时候他仍保持着一份清醒的头脑,即便这意味着要在同自己做了10年队友的球员间去挑选和抉择。皮翁特克说:“有些事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很多人都是我的朋友。但你不得不去接受这样的事,否则你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事。”
皮翁特克在德甲联赛不乏与丹麦球员打交道的经历,这在不经意间帮他未来就业打好了铺垫。虽然那支丹麦队业余气十足,但却不断涌现出来天才球员。佩尔·隆特韦徳便是其中的翘楚,1972年奥运会后,他转会去了不莱梅。隆特韦徳从来不缺少和教练们对着干的决心和斗志。不莱梅的年轻球员们常常被他对教练的回话震惊。一次训练营,隆特韦徳还尚未分配室友,于是皮翁特克让霍特格斯与他住一间房,霍特格斯球场上作风凶狠,有个外号叫做“铁脚”。隆特韦徳还清楚地记得皮翁特克对他说的话:“现在你可以瞧瞧和一个国际球星住一块儿是什么感觉了”。这番言论刺激了隆特韦徳,他决心证明丹麦人也能把球踢好。
在他们的训练营期间,皮翁特克会在球员们晚睡前到房间查房。隆特韦徳记得皮翁特克会特意折返回窗前,把手伸进窗帘后面去检查是否有球员偷藏了额外的考尼格·皮尔森牌啤酒——球员们只有晚餐被准许喝一罐。唯有等到皮翁特克从楼道里消失,球员们才敢把私藏在马桶水箱里的啤酒给捞出来。
隆特韦徳说:“他会在赛前向每名球员打气,要我们把小宇宙全都燃起。”他弯曲右臂,放在胸前,用肘部做出了一个快速前推的动作。“赛普就像这样。”隆特韦徳又做了一遍肘推。“他真是个德国人。他像时刻站在起跑线上一样。”
皮翁特克接手前的赛季,不莱梅排名第十。在他的四年任期内,不莱梅队的成绩并没有多少提升,1975年还深陷保级大战中,最终以一分之优保级。之后的赛季,皮翁特克转而执教杜塞尔多夫队,他告诉球迷球队的实力足够赢得德甲冠军。起初的势头倒是符合预期。联赛第二轮5-2击败了埃森,杜塞尔多夫也爬上了积分榜榜首。但接下来则是不停地滑坡,他们最终仅列第12位。皮翁特克在赛季结束前就离开了球队。即使是最富想象力的人也无法料到,他将要开始的是怎样一次历险。
德国足协收到了来自海地领导人让·克劳德·杜瓦里尔(外号:Baby Doc)的提议,他想得到一名来自世界冠军国度的教练。这名年轻的独裁者已接过了他父亲的大权。他的父亲,‘Papa Doc’,一个让数万名海地同胞惨死的罪魁祸首。海地打入了1974年世界杯决赛圈,一方面是因为有一群不错的球员,一方面是因为‘Papa Doc’在60年代对球队的投资——但更是因为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世预赛是在海地举办,‘Papa Doc’可以施展他的权术。
海地的世界杯首战,他们震惊了意大利队,率先攻入一球,迪诺·佐夫的不失球记录被定格在了1143分钟(至今仍是最长的国家队不失球记录)——但最终1-3输掉了比赛。之后他们被波兰和阿根廷彻底击溃,得失球是夸张的1-11。
‘Baby Doc’继承了他父亲对暴力、贪污、巫术...以及足球的偏爱。当‘Baby Doc’想要找一名新教练时,皮翁特克正中其下怀——他是德国人且能说法语。海地满足了皮翁特克的薪水要求,然后他前往汉堡签下了执教合同。然后事情发生了异常的转变。当皮翁特克抵达迈阿密与海地的代表们进行首次会面时,一个南斯拉夫人介绍自己说他是海地国家队的主教练。这完全与‘Baby Doc’的谈判代表给予的承诺互相矛盾。“怎么回事?”屁翁特克向他的雇主发问。“你告诉我你们没有教练,但是你们已经有了一个教练,还和他签了三年多的合同?”
到了太子港,皮翁特克被告知可以先放松放松,度度假,或者可以去国家体育场看几场联赛的球。一星期之后,他正思忖着到底该何去何从。突然,那个南斯拉夫教练的嗓子哑了,他被安排赴迈阿密做手术,但他的签证申请告吹了,于是被送回了贝尔格莱德老家。
5年后(1980年),皮翁特克前往南斯拉夫考察一场友谊赛(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上南斯拉夫将要和丹麦交锋),他再次见到了那个教练。南斯拉夫足协派了辆小车前来接皮翁特克,当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正是当年在海地的那位。皮翁特克问他为什么没有再回来。“他告诉我说他回南斯拉夫做了个喉咙手术。嗓子恢复后他想要返回海地,但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拿到签证!”
皮翁特克需要定期去拜见‘Baby Doc’,向他汇报球队的战术和球员状态。在他们聊足球的时候,皮翁特克的薪水正在宫里的其它地方被印刷出来,等钱拿到手时还仍然是熨湿的。
皮翁特克曾经不得不努力适应战争中的生活,在30出头的年纪去应付执教德甲球队的压力,但是当一种文化逼迫着要他抛弃他的基本原则时,他毫无准备。他不得不把他的德式纪律手册扔到了柜子里。比赛前,海地的球员们会把自己锁在旅馆房间里,进行巫术仪式并大饮朗姆酒。皮翁特克向球队的厨师指出球队饭菜没有达标,那个厨子向他拔出了猎枪。
厨子的死亡威胁还不是皮翁特克在海地遭遇到的最奇异之事。他还听说了一种当地“习俗”,人们往烈酒里掺入小计量的毒药,使人催生出像死了一样的假死状态。在被活埋之后,受害者会再被唤醒过来,生理与精神上的毒性创伤造成了惨绝人寰的伤害,把他们变成了一具具僵尸。皮翁特克对此难以置信,他向德国大使馆求助,询问这类仪式是否真的存在。‘是的’,他被告知。‘在这里,这种事经常有。’
在关键的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预选赛上,海地最终输给了墨西哥。为了预选赛,皮翁特克倾尽全力组建球队,但这些球员们有他们特有的备战方式——与一个巫师一起通宵进行巫术仪式。尽管皮翁特克没有实现‘Baby Doc’交给的任务,他至少收获了一个宝贵的经验——球员们的精神力量是取得大赛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一次,当他率领着一群国际级球员时,这给他帮上了大忙。提起自己在海地的岁月,他说到:“如果你要在那工作并且生存下来,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不能再用在德国的那一套。”
汉堡的圣保利大区,比起循规蹈矩,那里的人更爱追求享乐。在对付过全副武装的厨子和巫民们后,执教一家国内俱乐部的难度想必就等同于接管一所私立学校的篮网球队。1978年,圣保利已降级到了德乙联赛,皮翁特克入主了球队,但他的任期十分短命。库尔特·尼尔森的合同于1979年夏天到期,在此之前,丹麦足协就已经伸出了选帅的触角。丹麦人也效仿了‘Baby Doc’,把下任主帅圈定为德国人。虽然丹麦拥有最具天赋的一代球员,但他们需要一个外来者去不断灌输勇气与纪律,改变他们的命运。
皮翁特克从海地回来后,隆特韦徳去拜访了他,立马发现了他的变化。“他面带笑容,开起了玩笑。”隆特韦徳说,“我就想:这已经是另一个赛普了。突然间,他成了个风趣的家伙,和他在不莱梅时截然不同。”丹麦足协秘书长向隆特韦徳征求对教练候选人名单的意见。“我说如果要我来推荐一个丹麦国家队教练人选的话,那我只能推荐我所了解的人——赛普·皮翁特克。”
位于哥本哈根的《政治报》体育部办公室里,记者弗里茨·阿尔斯特罗姆在紧盯着丹麦队新任主帅的消息。“这有点像猜谜,”阿尔斯特罗姆说。丹麦足协起初与厄多·拉特克在门兴有过会面,但他还没有准备好放弃他在德国的家庭生活。其它的人选还有埃克哈徳·克劳森,一个相对不知名的德国教练,曾执教过加拿大队;托德·格里普,他一直追随着斯文-戈兰·埃里克森,后来成了英格兰队的助教。
阿尔斯特罗姆已从丹麦足协那里拿到了一些线索——这位新教练能说德语和法语,曾是国脚,在别国执教过。阿尔斯特罗姆把这些信息拼凑了起来,从当季的德甲联赛里按图索骥,直到有了‘99.9%的把握’,他在《政治报》上爆出了皮翁特克入主丹麦队的猛料。半夜,报纸即将付印,国家通讯社连忙致电丹麦足协总部核实消息。足协回复到:‘如果是弗里茨(写的),那就不会错。”
阿尔斯特罗姆手上的线索里有一条提到,这名新教练知晓丹麦球员们的心理。皮翁特克说,如今他对丹麦球员的很多方面仍十分清楚,但对丹麦人的心理已知之甚少。“我曾在德国和丹麦球员共事,我还盯防过阿兰·西蒙森、乌尔里克·勒费弗雷和海宁·延森,他们在像门兴这样的大球会踢球,我很了解他们。”
在履新前,他受邀前往哥本哈根观看丹麦队的比赛。甚至不用等到比赛开球,他已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会是不小的挑战。“球员们不去热身,都在和家属聊天。他们带来了丹麦甘草糖和奶酪,好让球员们带回欧洲大陆。那就是他们的赛前准备!这一切都得改。”
“你听说过僵尸这个词吗?”,在开始迂回地讲述一个有关死去的动物、耍枪的厨子以及假死情节的故事前,赛普•皮翁特克这样问我。
他坐在一家路边的旅店里,离他位于丹麦布隆门斯里克的家不远。三十多年后,那些作为一个足球教练所需承受的试炼和苦难,在现在看来已是物是人非。要了解丹麦在足球场上是如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有必要先去了解是什么塑造了他们的教练:一个来自德国的战争儿童怎样成为了一名在德甲赛场上受人尊敬的后防大将,最终在海地,怎样从乔治·A·罗梅罗的书里懂得了足球管理。
约瑟夫•埃马努尔•胡伯特斯•皮翁特克,这个陪伴着丹麦足球美好时光的人,在他出生的城市,丹麦队曾在那遭遇过史上最大的败仗。1937年的五月,在布雷斯劳(Breslau)的赫尔曼•戈林体育场,一支由先前世界杯季军球员组成的德国队以8-0大败丹麦队。赛后战报还不忘“奉承”一把丹麦人,夸赞他们表现最好的球员是守门员斯文•延森。
皮翁特克出生于1940年的3月5日,彼时,战争已经冲散了那支德国队——由于对丹麦人的胜利,他们被称作布雷斯劳十一人。“联结”不仅意味着奥地利将被第三帝国所吞并,而且奥地利的球员也将被赛普·赫博格教练的球队征召。政治上的“善举”会酿成一国之队的灾难,也许是不无道理的。1938年法国世界杯,德国队在首轮便遭瑞士队淘汰。
当布雷斯劳成为了一片与苏联军队决战的战场,战争也在幼小的皮翁特克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因为拒绝加入纳粹党,他的父亲遭邮局解雇,被派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去修筑工事。皮翁特克和他的母亲也不得不逃离布雷斯劳,直至战争结束,他们才和他的姨妈一起再次迁回。在逃离布雷斯劳的路上,他的母亲拉着一个手推车装满了所有的家当,沿途经过的街道满目都是被焚毁的房屋。但在当时,战争留下的场景给皮翁特克的感受更“像是一场游戏”。他拾到了几个被逃难者丢下的火车和汽车模型,这些他在梦里都没有玩过的玩具。他与一个俄国男孩成为了朋友,那个男孩往河里扔土制的手榴弹,命令那些德国妇女们把死鱼给做熟。
1945年,5岁的皮翁特克和他的母亲回到了布雷劳斯,他们与他的父亲再次团聚。皮翁特克仍然记得当初与父亲的对话:
*还记得我是谁吗?*
*当然,你是我爸爸。*
波兰军队接管了这个城市(今天的弗罗茨瓦夫),许多德国人被流放去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在靠近荷兰边境的东弗里斯兰,皮翁特克一家找到了一处避难所。他们在一座被炸毁的城堡落脚,皮翁特克和其它孩子们翻遍了那个地方,把捡到的铝制弹壳和弹箱拿去卖钱。
做买卖是皮翁特克的另一种天赋。丹麦报纸《Jyllands-Posten》2005年的一篇访谈里,皮翁特克谈到自己十岁时,他用捡豌豆攒下的钱买了一公斤的香蕉,然后吃了个精光。那是他平生第一次吃香蕉,在战争期间,他还从没见过这种性感的水果。
20年之后,皮翁特克再也吃不下任何一根香蕉。
战后,皮翁特克的父亲又得到了一份邮局的差事。他们全家搬到了里尔镇上的一间小房子里,1949年,皮翁特克开始为当地的“德国人”俱乐部踢球。教练让敦实顽强的皮翁特克踢前锋。直到1960年,20岁的皮翁特克加入了云达不莱梅队,在那里,他被改造成了一名后卫。他申请了不来梅的一所工程学院,并通过了入学考试。皮翁特克能拿到一张大学文凭,曾是他父亲最大的心愿,但是一份来自不来梅队的职业合同让皮翁特克不得不做出抉择。足球第一,学业第二。足球让他无法割舍。
在回顾自己的球员生涯时,他对自己的实力掂量的很清楚。“我的技术不是很好。但身体很壮,状态好的时候,谁都别想过我”。他凭着自己的能耐,构筑了不莱梅队混凝土防线的一环,赢得了一个“冷血铁卫”的外号。他知道怎样去骚扰一名对手的头脑和动作。只消瞥一眼他那总是紧锁的眉头和藐视的眼神,就能让大多数的前锋陷入到一场混战里。
他在比赛里第一次用到丹麦语是在同门兴的较量中。皮翁特克负责看管对方的边锋乌尔里克·勒费弗雷,为此,他让队友约翰·丹尼尔森在赛前教了他一些丹麦话。
皮翁特克说:“勒费弗雷踢的左边锋,我是右后卫。所以当我俩站一块儿时我便用丹麦语问候他:‘你好,乌尔里克,我听说你想上咱不莱梅的医院瞧瞧?’他感到了畏惧,不再投入拼抢,也不尝试盘带了。这是心理战,我们在德国习以为常。时常奏效。”
20年后,在一场室内足球赛上,皮翁特克的阻截毫无意外地让一名《tipsbladet》报纸的实习记者飞了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了,那种被他放倒在地的痛楚并没有丝毫减弱。
皮翁特克把自己的球员生涯全部奉献给了不莱梅俱乐部,在12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参加了203场德甲联赛,赢得了1965年的德甲冠军。被西德队征召时,他的名声早已在外。他的首场国家队比赛,是在汉堡迎战意大利队。那场比赛对方来自博洛尼亚的球员埃西奥·帕斯库蒂受到了皮翁特克半个小时的“特别关照”。忍无可忍的帕斯库蒂向他的教练咆哮:“我再也不要和那家伙比赛!”
皮翁特克入选了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的25人初选大名单。作为艰苦的备战计划的一部分,1965年夏,德国队造访了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4万观众涌入了马拉卡纳球场,一睹英格兰世界杯头两号种子球队的对决。皮翁特克接到了一份光荣但吃力不讨好的任务。“我负责盯防贝利。不犯规没人能拦下他。”皮翁特克对贝利的一次犯规送给了对手一粒点球,巴西媒体对他强悍的防守给予了特别关注。他们称他是阿莱马诺·布拉托:野蛮的德国人。“阿莱马诺·布拉托”,皮翁特克重复着这个外号,他的脸庞绽放了开来,发出了会心的笑声。“还不坏,对吧?”
在激烈的位置竞争中,皮翁特克的入选,表明教练投给了他一张重要的信任票。他的出场顺位排在了一群优秀的德国后卫之前,这包括卡尔•海因茨•施耐林格—“大众汽车”—还有皮翁特克的不莱梅队友霍斯特•迪特•霍格斯。一些德国球员利用媒体来拔高他们的贡献以及在训练场是如何地卖力。皮翁特克更喜欢在球场上去说服别人。他已经为伦敦的世界杯之旅打包好了行李,德国队主帅赫穆特•肖恩却在最后一刻裁掉了他。他再也没有为德国队效力。“我出离愤怒,我向国家队说了再见,带着老婆去了瑞典和意大利里埃拉。”
70年代初,一次膝伤终结了他的球员生涯,皮翁特克接过了不莱梅队的教鞭。在31岁的年纪,他成为了德甲联赛最年轻的教练。他平日前往科隆学习,进修教练执照,周末则返回不莱梅训练球队和备战。作为一名教练,皮翁特克已沉溺其中,不过在关键时候他仍保持着一份清醒的头脑,即便这意味着要在同自己做了10年队友的球员间去挑选和抉择。皮翁特克说:“有些事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很多人都是我的朋友。但你不得不去接受这样的事,否则你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从事。”
皮翁特克在德甲联赛不乏与丹麦球员打交道的经历,这在不经意间帮他未来就业打好了铺垫。虽然那支丹麦队业余气十足,但却不断涌现出来天才球员。佩尔·隆特韦徳便是其中的翘楚,1972年奥运会后,他转会去了不莱梅。隆特韦徳从来不缺少和教练们对着干的决心和斗志。不莱梅的年轻球员们常常被他对教练的回话震惊。一次训练营,隆特韦徳还尚未分配室友,于是皮翁特克让霍特格斯与他住一间房,霍特格斯球场上作风凶狠,有个外号叫做“铁脚”。隆特韦徳还清楚地记得皮翁特克对他说的话:“现在你可以瞧瞧和一个国际球星住一块儿是什么感觉了”。这番言论刺激了隆特韦徳,他决心证明丹麦人也能把球踢好。
在他们的训练营期间,皮翁特克会在球员们晚睡前到房间查房。隆特韦徳记得皮翁特克会特意折返回窗前,把手伸进窗帘后面去检查是否有球员偷藏了额外的考尼格·皮尔森牌啤酒——球员们只有晚餐被准许喝一罐。唯有等到皮翁特克从楼道里消失,球员们才敢把私藏在马桶水箱里的啤酒给捞出来。
隆特韦徳说:“他会在赛前向每名球员打气,要我们把小宇宙全都燃起。”他弯曲右臂,放在胸前,用肘部做出了一个快速前推的动作。“赛普就像这样。”隆特韦徳又做了一遍肘推。“他真是个德国人。他像时刻站在起跑线上一样。”
皮翁特克接手前的赛季,不莱梅排名第十。在他的四年任期内,不莱梅队的成绩并没有多少提升,1975年还深陷保级大战中,最终以一分之优保级。之后的赛季,皮翁特克转而执教杜塞尔多夫队,他告诉球迷球队的实力足够赢得德甲冠军。起初的势头倒是符合预期。联赛第二轮5-2击败了埃森,杜塞尔多夫也爬上了积分榜榜首。但接下来则是不停地滑坡,他们最终仅列第12位。皮翁特克在赛季结束前就离开了球队。即使是最富想象力的人也无法料到,他将要开始的是怎样一次历险。
德国足协收到了来自海地领导人让·克劳德·杜瓦里尔(外号:Baby Doc)的提议,他想得到一名来自世界冠军国度的教练。这名年轻的独裁者已接过了他父亲的大权。他的父亲,‘Papa Doc’,一个让数万名海地同胞惨死的罪魁祸首。海地打入了1974年世界杯决赛圈,一方面是因为有一群不错的球员,一方面是因为‘Papa Doc’在60年代对球队的投资——但更是因为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的世预赛是在海地举办,‘Papa Doc’可以施展他的权术。
海地的世界杯首战,他们震惊了意大利队,率先攻入一球,迪诺·佐夫的不失球记录被定格在了1143分钟(至今仍是最长的国家队不失球记录)——但最终1-3输掉了比赛。之后他们被波兰和阿根廷彻底击溃,得失球是夸张的1-11。
‘Baby Doc’继承了他父亲对暴力、贪污、巫术...以及足球的偏爱。当‘Baby Doc’想要找一名新教练时,皮翁特克正中其下怀——他是德国人且能说法语。海地满足了皮翁特克的薪水要求,然后他前往汉堡签下了执教合同。然后事情发生了异常的转变。当皮翁特克抵达迈阿密与海地的代表们进行首次会面时,一个南斯拉夫人介绍自己说他是海地国家队的主教练。这完全与‘Baby Doc’的谈判代表给予的承诺互相矛盾。“怎么回事?”屁翁特克向他的雇主发问。“你告诉我你们没有教练,但是你们已经有了一个教练,还和他签了三年多的合同?”
到了太子港,皮翁特克被告知可以先放松放松,度度假,或者可以去国家体育场看几场联赛的球。一星期之后,他正思忖着到底该何去何从。突然,那个南斯拉夫教练的嗓子哑了,他被安排赴迈阿密做手术,但他的签证申请告吹了,于是被送回了贝尔格莱德老家。
5年后(1980年),皮翁特克前往南斯拉夫考察一场友谊赛(1982年世界杯预选赛上南斯拉夫将要和丹麦交锋),他再次见到了那个教练。南斯拉夫足协派了辆小车前来接皮翁特克,当车门打开,走下来的正是当年在海地的那位。皮翁特克问他为什么没有再回来。“他告诉我说他回南斯拉夫做了个喉咙手术。嗓子恢复后他想要返回海地,但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拿到签证!”
皮翁特克需要定期去拜见‘Baby Doc’,向他汇报球队的战术和球员状态。在他们聊足球的时候,皮翁特克的薪水正在宫里的其它地方被印刷出来,等钱拿到手时还仍然是熨湿的。
皮翁特克曾经不得不努力适应战争中的生活,在30出头的年纪去应付执教德甲球队的压力,但是当一种文化逼迫着要他抛弃他的基本原则时,他毫无准备。他不得不把他的德式纪律手册扔到了柜子里。比赛前,海地的球员们会把自己锁在旅馆房间里,进行巫术仪式并大饮朗姆酒。皮翁特克向球队的厨师指出球队饭菜没有达标,那个厨子向他拔出了猎枪。
厨子的死亡威胁还不是皮翁特克在海地遭遇到的最奇异之事。他还听说了一种当地“习俗”,人们往烈酒里掺入小计量的毒药,使人催生出像死了一样的假死状态。在被活埋之后,受害者会再被唤醒过来,生理与精神上的毒性创伤造成了惨绝人寰的伤害,把他们变成了一具具僵尸。皮翁特克对此难以置信,他向德国大使馆求助,询问这类仪式是否真的存在。‘是的’,他被告知。‘在这里,这种事经常有。’
在关键的中北美及加勒比海地区预选赛上,海地最终输给了墨西哥。为了预选赛,皮翁特克倾尽全力组建球队,但这些球员们有他们特有的备战方式——与一个巫师一起通宵进行巫术仪式。尽管皮翁特克没有实现‘Baby Doc’交给的任务,他至少收获了一个宝贵的经验——球员们的精神力量是取得大赛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下一次,当他率领着一群国际级球员时,这给他帮上了大忙。提起自己在海地的岁月,他说到:“如果你要在那工作并且生存下来,就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不能再用在德国的那一套。”
汉堡的圣保利大区,比起循规蹈矩,那里的人更爱追求享乐。在对付过全副武装的厨子和巫民们后,执教一家国内俱乐部的难度想必就等同于接管一所私立学校的篮网球队。1978年,圣保利已降级到了德乙联赛,皮翁特克入主了球队,但他的任期十分短命。库尔特·尼尔森的合同于1979年夏天到期,在此之前,丹麦足协就已经伸出了选帅的触角。丹麦人也效仿了‘Baby Doc’,把下任主帅圈定为德国人。虽然丹麦拥有最具天赋的一代球员,但他们需要一个外来者去不断灌输勇气与纪律,改变他们的命运。
皮翁特克从海地回来后,隆特韦徳去拜访了他,立马发现了他的变化。“他面带笑容,开起了玩笑。”隆特韦徳说,“我就想:这已经是另一个赛普了。突然间,他成了个风趣的家伙,和他在不莱梅时截然不同。”丹麦足协秘书长向隆特韦徳征求对教练候选人名单的意见。“我说如果要我来推荐一个丹麦国家队教练人选的话,那我只能推荐我所了解的人——赛普·皮翁特克。”
位于哥本哈根的《政治报》体育部办公室里,记者弗里茨·阿尔斯特罗姆在紧盯着丹麦队新任主帅的消息。“这有点像猜谜,”阿尔斯特罗姆说。丹麦足协起初与厄多·拉特克在门兴有过会面,但他还没有准备好放弃他在德国的家庭生活。其它的人选还有埃克哈徳·克劳森,一个相对不知名的德国教练,曾执教过加拿大队;托德·格里普,他一直追随着斯文-戈兰·埃里克森,后来成了英格兰队的助教。
阿尔斯特罗姆已从丹麦足协那里拿到了一些线索——这位新教练能说德语和法语,曾是国脚,在别国执教过。阿尔斯特罗姆把这些信息拼凑了起来,从当季的德甲联赛里按图索骥,直到有了‘99.9%的把握’,他在《政治报》上爆出了皮翁特克入主丹麦队的猛料。半夜,报纸即将付印,国家通讯社连忙致电丹麦足协总部核实消息。足协回复到:‘如果是弗里茨(写的),那就不会错。”
阿尔斯特罗姆手上的线索里有一条提到,这名新教练知晓丹麦球员们的心理。皮翁特克说,如今他对丹麦球员的很多方面仍十分清楚,但对丹麦人的心理已知之甚少。“我曾在德国和丹麦球员共事,我还盯防过阿兰·西蒙森、乌尔里克·勒费弗雷和海宁·延森,他们在像门兴这样的大球会踢球,我很了解他们。”
在履新前,他受邀前往哥本哈根观看丹麦队的比赛。甚至不用等到比赛开球,他已意识到自己将要面对的会是不小的挑战。“球员们不去热身,都在和家属聊天。他们带来了丹麦甘草糖和奶酪,好让球员们带回欧洲大陆。那就是他们的赛前准备!这一切都得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