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生活:“美国梦”的坚守与达成

文/吴情
一九九六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教师中的教师”弗兰克·迈考特(Frank McCourt)出版了《安琪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一书,这是他的文学处女作,出版方未作大幅度宣传,却因读者口口相传名声大噪,最终畅销长销并荣获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奖、美国年度好书奖。在《安琪拉的灰烬》中,迈考特书写了自己年幼时的往事,但笔墨重点在于描绘他的母亲,安琪拉·迈考特,一个不因身处逆境便放弃给予爱的母亲,一位饱受磨难与挫折的伟大女性。这本书以弗兰克进入青春期作:结那时,因对爱尔兰贫民窟的生活彻底绝望,十九岁的少年,只身乘船前往美国纽约,生活,似乎就在远方等待开启,更何况纽约本就是梦想家的天堂。
三年之后,迈考特续写《安琪拉的灰烬》,出版了《纽约,我来了!》(`Tis:A Memoir)一书,共同与其后在二零零五年出版的《教书匠》共同构成了广为人知的“安琪拉的灰烬三部曲”。如果粗略地将人生分为童年、青年、老年三个阶段,那么,这三本书,或多或少与之对应。对迈考特来说,童年时的他处于一个“被抛”的状态,满眼目睹贫民窟的悲惨、苍凉与绝望,却无能为力。青年时,随着眼界的开拓,他梦着另一个世界,同时想象着人生另一种可能,并为之展开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老年的他,心态更趋平和,在总结人生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以下专谈《纽约,我来了!》一书。因为对爱尔兰贫民窟的生活彻底绝望,十九岁的少年,只身乘船前往美国纽约,梦想家的天堂和地狱。然而,彼时的他,身无分文,亦无文凭学识,处处感受到纽约的挑战和敌意。在神甫、爱尔兰同胞的帮助下,他先后做过酒店的清洁工、打字员,又应征参加了美国联邦军队,在军队接受训练。后来,在没有高中学历的情况下,他克服重重难关,半工半读地完成了大学教育,取得纽约大学学士学位,成了一名高中老师,却又时常为处理好师生关系、工资待遇等问题发愁为难。这一时期,迈考特也曾情窦初开,也曾胡作非为,但他的人生,终究还是走上了正轨。他的美国梦,在一步步实现的过程中。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处房产,娶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性,在火炉前享受冬日里的难得温暖。这就是迈考特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国梦,很具体,也很实在。不过,这对初来美国的他而言,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梦想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它看起来缥缈难寻,实际上终将能到达,只要你拥有足够的激情,敢于为梦想拼搏奋斗。四处打工的日子里,迈考特一直拷问自己,纽约这个集合了一切光荣与梦想,一切富裕与贫穷的地方,究竟能否给他梦想的真正生活,是否能够带他摆脱利默里克的艰难时世。
尽管我们在美国文学中多见“美国梦”破灭的主题,久而久之,美国梦的破灭就像是宿命。但对迈考特基于个人真实经历创作的“安琪拉的灰烬三部曲”,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拒绝。它们太过真诚,书中的主人公坦然地面对自我,面对人生,书写一切苦难与伟大。阅读它们,我们仿佛再次与书写《忏悔录》的卢梭《忏悔录》邂逅,当然,仅就真诚剖白这一层面而言。身处美国,迈考特在努力实现个人美国梦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家中年迈的母亲和同胞兄弟。最终,一家人在美国幸福团圆,曾经贫民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纽约,我来了!》以安琪拉的逝世作结。虽令人悲伤,但想必身在天国的安琪拉,时刻在为人世的子女们反复祈祷吧!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一九九六年,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教师中的教师”弗兰克·迈考特(Frank McCourt)出版了《安琪拉的灰烬》(Angela`s Ashes)一书,这是他的文学处女作,出版方未作大幅度宣传,却因读者口口相传名声大噪,最终畅销长销并荣获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奖、美国年度好书奖。在《安琪拉的灰烬》中,迈考特书写了自己年幼时的往事,但笔墨重点在于描绘他的母亲,安琪拉·迈考特,一个不因身处逆境便放弃给予爱的母亲,一位饱受磨难与挫折的伟大女性。这本书以弗兰克进入青春期作:结那时,因对爱尔兰贫民窟的生活彻底绝望,十九岁的少年,只身乘船前往美国纽约,生活,似乎就在远方等待开启,更何况纽约本就是梦想家的天堂。
三年之后,迈考特续写《安琪拉的灰烬》,出版了《纽约,我来了!》(`Tis:A Memoir)一书,共同与其后在二零零五年出版的《教书匠》共同构成了广为人知的“安琪拉的灰烬三部曲”。如果粗略地将人生分为童年、青年、老年三个阶段,那么,这三本书,或多或少与之对应。对迈考特来说,童年时的他处于一个“被抛”的状态,满眼目睹贫民窟的悲惨、苍凉与绝望,却无能为力。青年时,随着眼界的开拓,他梦着另一个世界,同时想象着人生另一种可能,并为之展开不懈的努力与奋斗。老年的他,心态更趋平和,在总结人生中寻找生命的真谛。
以下专谈《纽约,我来了!》一书。因为对爱尔兰贫民窟的生活彻底绝望,十九岁的少年,只身乘船前往美国纽约,梦想家的天堂和地狱。然而,彼时的他,身无分文,亦无文凭学识,处处感受到纽约的挑战和敌意。在神甫、爱尔兰同胞的帮助下,他先后做过酒店的清洁工、打字员,又应征参加了美国联邦军队,在军队接受训练。后来,在没有高中学历的情况下,他克服重重难关,半工半读地完成了大学教育,取得纽约大学学士学位,成了一名高中老师,却又时常为处理好师生关系、工资待遇等问题发愁为难。这一时期,迈考特也曾情窦初开,也曾胡作非为,但他的人生,终究还是走上了正轨。他的美国梦,在一步步实现的过程中。
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处房产,娶一位金发碧眼的美国女性,在火炉前享受冬日里的难得温暖。这就是迈考特心中念念不忘的美国梦,很具体,也很实在。不过,这对初来美国的他而言,似乎有些遥不可及。但梦想的魅力或许正在于此:它看起来缥缈难寻,实际上终将能到达,只要你拥有足够的激情,敢于为梦想拼搏奋斗。四处打工的日子里,迈考特一直拷问自己,纽约这个集合了一切光荣与梦想,一切富裕与贫穷的地方,究竟能否给他梦想的真正生活,是否能够带他摆脱利默里克的艰难时世。
尽管我们在美国文学中多见“美国梦”破灭的主题,久而久之,美国梦的破灭就像是宿命。但对迈考特基于个人真实经历创作的“安琪拉的灰烬三部曲”,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拒绝。它们太过真诚,书中的主人公坦然地面对自我,面对人生,书写一切苦难与伟大。阅读它们,我们仿佛再次与书写《忏悔录》的卢梭《忏悔录》邂逅,当然,仅就真诚剖白这一层面而言。身处美国,迈考特在努力实现个人美国梦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家中年迈的母亲和同胞兄弟。最终,一家人在美国幸福团圆,曾经贫民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纽约,我来了!》以安琪拉的逝世作结。虽令人悲伤,但想必身在天国的安琪拉,时刻在为人世的子女们反复祈祷吧!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吴情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