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读后感

《新教育风暴》一书重点谈到了中西方教育差距和中国部分地区的教育改革进程,并从特级教师王能智具体的教学案例展开记述,反映出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和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个人认为作者的写作思路比较跳跃,章节排列有些混乱,前大半部分都在讲述现代实情,末两章突然笔锋一转记录历史,然后也没有比较或总结,全书就戛然而止了,真是想给作者翻一个大白眼子。
作者开篇就提及中西教育差距,这个问题与城乡差距一样长期存在。为什么中西方教育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作者提到了一个关键,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中国倚重书本教育,以分数为王,而西方更看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为什么我们的评价机制不能改改?评价机制是多方面权衡后制定出的,其变动是个大工程,影响着学生、老师甚至一个家庭的发展,所以评价机制的改革需要慎之又慎。既然评价机制不好改,我们怎么拉小与西方的差距?在这种大环境下,像王能智这样的老师渐渐凸显出来。课本还得学,试还得考,但老师授课的方式不再是普遍意义上规规矩矩地教学,讲课的内容也不再只是书本上单薄的知识,而是带领着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老师存在的意义不再是“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开拓性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探究“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从“我得学”到“我想学”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锻炼,所学内容看似脱离课本,但学到的内容早已远远高于课本。这样一来,即使评价机制,也就是考试依旧存在,在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却得到普遍提高,考试在这些学生看来已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评价机制,差距存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前瞻性。中国的教育向来是从照搬和借鉴开始,但一味地借鉴似的中国人普遍安于现状,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但西方就不同了,他们一直在反省和展望,理性地评价,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根据国家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使培养人才的方向与未来发展相一致,甚至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一点中国真的是太后知后觉,比别人慢一步是要付出代价的。前瞻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还体现在区域之间。浙江作为中国课改的先锋,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浙江教育的转型困难重重,多亏了有那些对课改坚定不移的教育者,改革得以继续。继续的结果空前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地区的发展。浙江如此,其他地区也不例外。具有前瞻性的曲沃、海勃湾等地也纷纷改革,一路走来也都是困难不断,但克服了,也都成功了,尝到了前瞻性带给整个地区的甜头。随着课程改革在各地相继推进,情况也都出乎意料的乐观。所学内容变了,原来的评价机制不再适用,慢慢地人们就认识到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于是评价机制的改革顺利成章,中国教育改革的步子迈得一次比一次大。
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是小心翼翼的,是循序渐进的。大体上看,还是成功的,虽然比起西方来是晚了一步,但好在也不算太晚。我们的路还很长,希望能稍微加快点儿进程,多解放一批孩子,就是解放了千千万万户家庭呀!
作者开篇就提及中西教育差距,这个问题与城乡差距一样长期存在。为什么中西方教育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作者提到了一个关键,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中国倚重书本教育,以分数为王,而西方更看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那为什么我们的评价机制不能改改?评价机制是多方面权衡后制定出的,其变动是个大工程,影响着学生、老师甚至一个家庭的发展,所以评价机制的改革需要慎之又慎。既然评价机制不好改,我们怎么拉小与西方的差距?在这种大环境下,像王能智这样的老师渐渐凸显出来。课本还得学,试还得考,但老师授课的方式不再是普遍意义上规规矩矩地教学,讲课的内容也不再只是书本上单薄的知识,而是带领着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老师存在的意义不再是“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提出一个开拓性的问题”,学生们通过小组探究“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成功地完成了从“我得学”到“我想学”的转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提高,学习的能力在探究中得到锻炼,所学内容看似脱离课本,但学到的内容早已远远高于课本。这样一来,即使评价机制,也就是考试依旧存在,在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却得到普遍提高,考试在这些学生看来已不是什么难事。
除了评价机制,差距存在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前瞻性。中国的教育向来是从照搬和借鉴开始,但一味地借鉴似的中国人普遍安于现状,缺乏对自我的清晰认识。但西方就不同了,他们一直在反省和展望,理性地评价,从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及时调整,根据国家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使培养人才的方向与未来发展相一致,甚至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一点中国真的是太后知后觉,比别人慢一步是要付出代价的。前瞻性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与国之间,还体现在区域之间。浙江作为中国课改的先锋,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发展。浙江教育的转型困难重重,多亏了有那些对课改坚定不移的教育者,改革得以继续。继续的结果空前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浙江地区的发展。浙江如此,其他地区也不例外。具有前瞻性的曲沃、海勃湾等地也纷纷改革,一路走来也都是困难不断,但克服了,也都成功了,尝到了前瞻性带给整个地区的甜头。随着课程改革在各地相继推进,情况也都出乎意料的乐观。所学内容变了,原来的评价机制不再适用,慢慢地人们就认识到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于是评价机制的改革顺利成章,中国教育改革的步子迈得一次比一次大。
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是小心翼翼的,是循序渐进的。大体上看,还是成功的,虽然比起西方来是晚了一步,但好在也不算太晚。我们的路还很长,希望能稍微加快点儿进程,多解放一批孩子,就是解放了千千万万户家庭呀!
© 本文版权归作者 :)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