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印象

前些年做欧盟项目与以色列合作四年多,并且在希伯来大学待过一个月。对以色列及以色列人说不上了解,算是有些实地印象。看此书是因为它时常被与《瑞士:创新的国度》并论。阅毕,证实了一些印象同时有些进一步的认识。
和希伯来大学和魏兹曼研究院合作最大的感触是以色列人的粗鲁。有两件事印象深刻。其一,希伯来大学一来自奥地利的生物学家说我和日本人对以色列人太礼貌了,需要更直截了当。几年前接受一个研究跨文化合作的博士生访谈,这个经历后来写进了她的论文。其二,在欧洲接触过的最粗鲁的教授来自魏兹曼科学院。此人是一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老太太,表现活像一斗志昂扬的公鸡。粗鲁直接,大吵大闹,很让人受不了。项目组虽然勾心斗角,像她这样到处跟人干仗的也就一个。她的女学生也粗鲁得很到位,当然大家可以不鸟她。此书说,粗鲁是以色列人的特征和优点,好吧......

对耶鲁撒冷最深的印象是乱糟糟。整个城市没什么树木,建筑的外观完全没有发达国家的样子。在主干道边上,甚至有废弃多年的房屋和早已变成垃圾的吉普车。当然,老城里面阿拉伯区的破旧就更不用说了。奇葩的是买东西要拼命砍价:买了一把小刀,奸商开价500,砍到50成交,还是被他骗了。好吧,其实后来试着在餐馆里砍价,证明也是可行的。至于菜市场,其实和任何一个小城市的差不多。苦逼的是希伯来大学里没有像样的餐厅,小超市里的方便面特别难吃,各种包装里面其实都一样。从旅游的角度,对以色列已经没有任何兴趣。有意思的是,耶路撒冷老城一进入犹太区,忽然整洁有序起来。此书说,无序的以色列仿佛存在于复杂系统的混沌边缘,因此优于整洁有序、礼貌服从的新加坡。
和希伯来大学和魏兹曼研究院合作最大的感触是以色列人的粗鲁。有两件事印象深刻。其一,希伯来大学一来自奥地利的生物学家说我和日本人对以色列人太礼貌了,需要更直截了当。几年前接受一个研究跨文化合作的博士生访谈,这个经历后来写进了她的论文。其二,在欧洲接触过的最粗鲁的教授来自魏兹曼科学院。此人是一毕业于哈佛医学院的老太太,表现活像一斗志昂扬的公鸡。粗鲁直接,大吵大闹,很让人受不了。项目组虽然勾心斗角,像她这样到处跟人干仗的也就一个。她的女学生也粗鲁得很到位,当然大家可以不鸟她。此书说,粗鲁是以色列人的特征和优点,好吧......

粗鲁以色列女教授
对耶鲁撒冷最深的印象是乱糟糟。整个城市没什么树木,建筑的外观完全没有发达国家的样子。在主干道边上,甚至有废弃多年的房屋和早已变成垃圾的吉普车。当然,老城里面阿拉伯区的破旧就更不用说了。奇葩的是买东西要拼命砍价:买了一把小刀,奸商开价500,砍到50成交,还是被他骗了。好吧,其实后来试着在餐馆里砍价,证明也是可行的。至于菜市场,其实和任何一个小城市的差不多。苦逼的是希伯来大学里没有像样的餐厅,小超市里的方便面特别难吃,各种包装里面其实都一样。从旅游的角度,对以色列已经没有任何兴趣。有意思的是,耶路撒冷老城一进入犹太区,忽然整洁有序起来。此书说,无序的以色列仿佛存在于复杂系统的混沌边缘,因此优于整洁有序、礼貌服从的新加坡。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风一样自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