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奥唐奈-中译本序

罗马帝国的成功令人惊叹,失败也影响深远。它是成功的,因为它将整个地中海世界及其腹地,将那片从泰恩河到底格里斯河,从尼罗河到直布罗陀海峡的广阔土地都统一到了同一个政治、经济的体制之下。它的统治延续了许多个世纪,它的遗产更是影响后世。200 多年前,爱德华·吉本写过一部名著,讲述了它的“衰亡史”。本书将要重新讲述这个故事,因为换个角度来重新理解这段历史的时候已经到了。本书的写作保持了学术上的严谨性,但它的文风应当能够适应所有对历史及其教训怀有兴趣的读者。直到今天,对我们来说那些教训仍然是活生生的。

传统的教科书都说,罗马帝国在公元476 年就终结了,但是,我将在本书中说明,那个时间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罗马皇帝的传承一直延续到1453 年。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他们的继承者们还会继续统治同一个帝国,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在那场大战中,至少有4 个欧洲大国自称以各种方式直接承续了罗马的统治[ 德国的皇帝(Kaiser)、奥匈帝国的国王与皇帝(King and Kaiser )与俄国的沙皇(Czar),其称号都源于罗马的“恺撒”,而奥斯曼用苏丹这个新称号延续了古老的罗马统治]。我们甚至还可以说,“罗马”已经被“欧洲”取而代之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代的欧洲还在争论,到底该不该允许土耳其成为欧盟的成员。他们不知道,那片最早被称为“欧罗巴”的土地就在土耳其境内。

然而,罗马帝国也是短视的、野蛮的。它的统治者们敬畏希腊文化,却将被征服的其他民族视为“蛮族”,以为自己不必尊重这些民族及其文化。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最终还是无法在奥古斯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它的文化。他们不懂得如何治疗奴隶制的痼疾。他们痛苦地发现,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单纯依靠军队来保护自己。位于莱茵河与多瑙河以东、以北的欧洲以及红海沿岸一带,都处于罗马的势力范围之外,与波斯的对抗却持续了数百年—划分西方与东方的界线至今仍位于爱琴海与底格里斯河之间。

进一步说,罗马人不懂现代人所谓的经济学,因而发展出了一种脆弱的经济。到了5 世纪,这种脆弱性所造成的痛苦就显露无遗了。突然间,建立在武力和掠夺性税收之上的一切都无法运作了,因为士兵和税吏已经丧失了对北非的控制—在所谓的“汪达尔人”的统治下,北非依然生生不息,迎来了自迦太基亡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代。即便如罗马人般的想象力也无法应对军事力量失去作用,不能再作为文明的黏合剂的局面。于是,漫长的调整时期随之而来,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贫困和苦难。本来这一切都可以避免。

罗马人还缓慢而艰难地发现,宗教的信仰、实践和组织能够有力地塑造社会并促进公益,但与此同时,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社会组织一样,宗教也会带来许多冲突和分歧。如果说在21 世纪,我们才认识到,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是全人类都已经充分理解的,那么,这段历史还能帮助我们思考各种机遇与挑战。

帝国都不是永恒的,但那些应能实现而未实现的事情,始终如阴影般笼罩在罗马的成功之上。这本书就是该阴影如何笼罩于罗马社会之上的故事。

我十分高兴,现在中国的读者们有机会阅读这段历史,并思考它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我曾经多次访问中国,这种经历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这段历史,帮助我认识到一种具有不同历史,深谙帝国兴亡之道的文化是如何理解自身的。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长久地享受繁荣、健康与和平带来的好处,并将这一切带给更多的人,那么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又需要做些什么呢?历史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它能够给我们一种有力的手段,帮助我们进行思考。中国的读者拥有特殊优势,因为这不是你们的历史,因为你们熟知另一种可以与之进行比较的历史。非常感谢译者和出版者,感谢他们给我这一机会。
2011 年2 月26 日

传统的教科书都说,罗马帝国在公元476 年就终结了,但是,我将在本书中说明,那个时间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罗马皇帝的传承一直延续到1453 年。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他们的继承者们还会继续统治同一个帝国,直到20 世纪20 年代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值得我们注意。因为在那场大战中,至少有4 个欧洲大国自称以各种方式直接承续了罗马的统治[ 德国的皇帝(Kaiser)、奥匈帝国的国王与皇帝(King and Kaiser )与俄国的沙皇(Czar),其称号都源于罗马的“恺撒”,而奥斯曼用苏丹这个新称号延续了古老的罗马统治]。我们甚至还可以说,“罗马”已经被“欧洲”取而代之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代的欧洲还在争论,到底该不该允许土耳其成为欧盟的成员。他们不知道,那片最早被称为“欧罗巴”的土地就在土耳其境内。

然而,罗马帝国也是短视的、野蛮的。它的统治者们敬畏希腊文化,却将被征服的其他民族视为“蛮族”,以为自己不必尊重这些民族及其文化。由于这个原因,罗马最终还是无法在奥古斯都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它的文化。他们不懂得如何治疗奴隶制的痼疾。他们痛苦地发现,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单纯依靠军队来保护自己。位于莱茵河与多瑙河以东、以北的欧洲以及红海沿岸一带,都处于罗马的势力范围之外,与波斯的对抗却持续了数百年—划分西方与东方的界线至今仍位于爱琴海与底格里斯河之间。

进一步说,罗马人不懂现代人所谓的经济学,因而发展出了一种脆弱的经济。到了5 世纪,这种脆弱性所造成的痛苦就显露无遗了。突然间,建立在武力和掠夺性税收之上的一切都无法运作了,因为士兵和税吏已经丧失了对北非的控制—在所谓的“汪达尔人”的统治下,北非依然生生不息,迎来了自迦太基亡国以来最兴旺发达的时代。即便如罗马人般的想象力也无法应对军事力量失去作用,不能再作为文明的黏合剂的局面。于是,漫长的调整时期随之而来,与之相伴的是巨大的贫困和苦难。本来这一切都可以避免。

罗马人还缓慢而艰难地发现,宗教的信仰、实践和组织能够有力地塑造社会并促进公益,但与此同时,与任何其他形式的社会组织一样,宗教也会带来许多冲突和分歧。如果说在21 世纪,我们才认识到,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不是全人类都已经充分理解的,那么,这段历史还能帮助我们思考各种机遇与挑战。

帝国都不是永恒的,但那些应能实现而未实现的事情,始终如阴影般笼罩在罗马的成功之上。这本书就是该阴影如何笼罩于罗马社会之上的故事。

我十分高兴,现在中国的读者们有机会阅读这段历史,并思考它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我曾经多次访问中国,这种经历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这段历史,帮助我认识到一种具有不同历史,深谙帝国兴亡之道的文化是如何理解自身的。现在我们都生活在全球化的世界里,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果我们愿意长久地享受繁荣、健康与和平带来的好处,并将这一切带给更多的人,那么我们还需要知道什么,又需要做些什么呢?历史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但它能够给我们一种有力的手段,帮助我们进行思考。中国的读者拥有特殊优势,因为这不是你们的历史,因为你们熟知另一种可以与之进行比较的历史。非常感谢译者和出版者,感谢他们给我这一机会。
2011 年2 月26 日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见识城邦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