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作者在注水这条路上迎来一个新高潮

如果你看过Michael Pollan任意两本书或者纪录片,这本书就不用看了。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作者以前任何的书或者纪录片都不用看了。
本书分成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玉米在美国的过度生产和滥用。
第二部分讲有机食品走入歧路和寻找真正的健康食品。
第三部分才是甚是吸引人的标题党——“杂食动物的两难”!
这个意思是说,我们人类作为杂食动物,要在复杂的食品中做出太多选择。自然选择赋予我们味蕾,然而味蕾不是非常可靠,好吃的东西不一定有营养,恶心的东西也不一定有害。在反复思考选择吃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发展出“杂食动物的焦虑”,就是不知道该吃什么。
味蕾很容易被人工调味欺骗,然后我们又认为“好吃的东西经常是有毒的”,而盲目拒绝了肉食、面食等人类天然应该吃的东西。任何最新的科学发现都会扭转饮食风潮,最新的调味食品又会带起风潮。现代人在这中间反反复复,越来越焦虑。
而结论也是作者一直推崇的:回到传统中去,舒服而有节制地享受人类自古以来就享受的饮食。
前两大章,和第三章的大部分,都是这个作者极其老生常谈的老生常谈。
而他一直善于“商业作家圈钱法之——扩充术”,经常把一篇杂志文章的信息扩充成一本书。
但是即使在这个人的全部著作里,这仍然是本扩充最离谱的注水书,整本湿哒哒的,二两干货熬了三锅稀饭,动不动就上流水账日记。
在该人最新Netflix 纪录片《Cooked》刷了一波好感后,这本书让我对他的好感度再次降到零。
虽然内容还是不错吧,但是这个文风真的不好。
如果你看了这本书,作者以前任何的书或者纪录片都不用看了。
本书分成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讲玉米在美国的过度生产和滥用。
第二部分讲有机食品走入歧路和寻找真正的健康食品。
第三部分才是甚是吸引人的标题党——“杂食动物的两难”!
这个意思是说,我们人类作为杂食动物,要在复杂的食品中做出太多选择。自然选择赋予我们味蕾,然而味蕾不是非常可靠,好吃的东西不一定有营养,恶心的东西也不一定有害。在反复思考选择吃什么的过程中,我们发展出“杂食动物的焦虑”,就是不知道该吃什么。
味蕾很容易被人工调味欺骗,然后我们又认为“好吃的东西经常是有毒的”,而盲目拒绝了肉食、面食等人类天然应该吃的东西。任何最新的科学发现都会扭转饮食风潮,最新的调味食品又会带起风潮。现代人在这中间反反复复,越来越焦虑。
而结论也是作者一直推崇的:回到传统中去,舒服而有节制地享受人类自古以来就享受的饮食。
前两大章,和第三章的大部分,都是这个作者极其老生常谈的老生常谈。
而他一直善于“商业作家圈钱法之——扩充术”,经常把一篇杂志文章的信息扩充成一本书。
但是即使在这个人的全部著作里,这仍然是本扩充最离谱的注水书,整本湿哒哒的,二两干货熬了三锅稀饭,动不动就上流水账日记。
在该人最新Netflix 纪录片《Cooked》刷了一波好感后,这本书让我对他的好感度再次降到零。
虽然内容还是不错吧,但是这个文风真的不好。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