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情到最后,即使倾吐于纸上,也依旧难为情

自古代至近代,日本作家多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点在森鸥外身上也可以得到验证。无论是唐传奇、明小说,还是汉学诗文,对于森鸥外而言,都是早已烂熟于心的,因此运用这些素材完全是信手拈来的事情。这位写着西方题材的日本作家,既进步又守旧,所谈核心总是古典的情与礼之辩,即是“忍情”。
在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新版的森鸥外代表作《舞姬》之中。“忍情”的主题贯穿其中,开篇惊艳,文字干净利落,冷静克制,娓娓道来,令人想读下去,中文翻译是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高慧勤老师,译文的文笔,更加提升了本书的阅读体验。
留学生“我”与舞姬爱丽丝之间的爱情是必然的,悲剧也是必然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便不会如此伤情。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共结连理,是常有的戏码,但如果是大团圆的结局,就真的会变成戏文了。
《舞姬》和《莺莺传》一样,都是作者假借笔墨去倾吐自己的故事。不过,比起元稹的自我辩护,森鸥外笔下更多了一分忏悔之情。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的,欲洁何曾洁,终是难两全。“我”是优秀的,也是怯懦的。“我”之所以被认为优秀,是因为一直遵循着三纲五常、克己复礼,依照上位者的指令而行动,如机器人一般扼杀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当“我”追求真我反抗枷锁时,便会失去被认为“优秀”的资格。可这籍籍无名、进退维谷的一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对“名誉”的重视不止是母亲与社会灌输给“我”的外力,这份渴望早已与“我”融为一体,和对自由的追求一样,也是真我的一部分。即便爱丽丝如《李娃传》中的李娃一般,悉心照顾被免官撤职的“我”,并愿意随我前往东洋,只求“我”不要抛弃她,但其实当“我”收到友人信件并相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选择了没有她的未来。
“没有决断力”是“我”逃避良心谴责的托辞,实际上“我”非常清楚飞黄腾达机不可失,因此心甘情愿地再次成为了笼中鸟,默认友人将自己的爱情视作露水姻缘并去拆散之。“我”是如此怯懦,连亲自告诉爱丽丝被抛弃的真相都没有勇气。东归前的那场高烧,是“我”最后的良心谴责,也是“我”逃避自己一手促成的分离的表现。但,相信“我”离开前流下的无数热泪是发自真心,真的是在遗憾,遗憾自己竟不是完人,没有坚持自由,也没有捍卫爱情,更遗憾的是,旧我居然也属于真我,对名利的追求也同样是内心的渴求……而这份遗憾在名利双收的现实之前,已是不值一提。
书中另一个中篇《雁》是全书中最直接体现森鸥外汉学功底的一篇,故事有一个《金瓶梅》式的开端,却发展出《小青传》般的结局。小玉天姿美丽,又擅弹三弦,却被巡警骗婚又遭遗弃,于是怀着舍身救父的决心卖身为末造的外室,没想到又是所托非人,末造从事的高利贷行当使她感到耻辱,同时也遭到末造妻子的深深妒忌,虽然年华正好容貌美丽,却只能别居在冷清的小公馆里。这就像冯小青的人生,嫁富豪公子为妾,工诗词,解音律,却被大妇所妒,只能徙居孤山别业,不愿改嫁,凄怨成疾,最终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
无缘坂逢有缘人,从小玉一笑得到冈田的脱帽敬礼开始,这便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但冒险的只是小玉,冈田始终表现得像局外人一般。可是,如果真的不在意,判断小玉开窗是为等待自己的冈田,大可目不斜视的经过,又何必与之牵扯,次次走过必定致敬?《金瓶梅》中俏潘娘帘下勾情,是因为男女二人皆有心勾搭,偶然相遇彼此中意,于是便能一拍即合。《雁》的故事同样是两个人一起开始的,但冈田却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孤注一掷倾情投入的只有小玉而已。小玉心如明镜,自己从来不是别人选择中的首位,她怨恨自己的薄命,却又只能认命,她的心就是那时时被玉手拨弄的火盆,对着任何人,都曾经努力燃烧过,最后只留下了残灰。刘言史的《长门怨》中有“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的描述,纳兰性德也写过“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这样的句子,总是弄火的小玉,正是汉诗中闺怨的典型姿态。
小玉与末造无法像《影梅庵忆语》中的董小宛与冒襄那般,聚在一起“细想闺怨,有斜倚熏笼、拨尽寒灰之苦”,她总在拨弄灰烬,是期冀冷透的心还能有一丝余火燃起,却终将灰拨得面目全非。她寄希望于向她行礼又帮助她斩蛇的冈田,期待被他救出苦海,却没想对方的勇气只限于开始,缺乏真正的壮士气概,也不敢沾染任何风流,借着留学的机会与同学的求助这些外力,最终还是逃避离开。她是一只睡眠中被意外打落的孤雁儿,是笼中未能成双而活的红雀儿,无法与任何人在天比翼,因为救她的人,只是给了她美好的梦想,却无法呈现于现实之中。“心不可动,心动即生隙,隙生则不得上乘。”不动心的秘诀便是忍情,而忍情的结果早已注定了是辜负。
森鸥外的遗世名言是:“愿死而为森林太郎。”一位一生都在书写忍情故事的作家,最终的愿望却是做自己。或许,即使渺小的个人总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威压之下,但唯一永远不可受控的只有自己的灵魂。相思相见知何日?忍情到最后,即使倾吐于纸上,也依旧难为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11 08:19 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发于 https://temai.snssdk.com/article/article/index/?id=10028711&source_type=12&content_type=1&tt_group_id=6339995344931127810
在近日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新版的森鸥外代表作《舞姬》之中。“忍情”的主题贯穿其中,开篇惊艳,文字干净利落,冷静克制,娓娓道来,令人想读下去,中文翻译是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高慧勤老师,译文的文笔,更加提升了本书的阅读体验。
留学生“我”与舞姬爱丽丝之间的爱情是必然的,悲剧也是必然的。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便不会如此伤情。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才子佳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共结连理,是常有的戏码,但如果是大团圆的结局,就真的会变成戏文了。
《舞姬》和《莺莺传》一样,都是作者假借笔墨去倾吐自己的故事。不过,比起元稹的自我辩护,森鸥外笔下更多了一分忏悔之情。因为人性就是这样的,欲洁何曾洁,终是难两全。“我”是优秀的,也是怯懦的。“我”之所以被认为优秀,是因为一直遵循着三纲五常、克己复礼,依照上位者的指令而行动,如机器人一般扼杀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当“我”追求真我反抗枷锁时,便会失去被认为“优秀”的资格。可这籍籍无名、进退维谷的一生真的是“我”想要的吗?对“名誉”的重视不止是母亲与社会灌输给“我”的外力,这份渴望早已与“我”融为一体,和对自由的追求一样,也是真我的一部分。即便爱丽丝如《李娃传》中的李娃一般,悉心照顾被免官撤职的“我”,并愿意随我前往东洋,只求“我”不要抛弃她,但其实当“我”收到友人信件并相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选择了没有她的未来。
“没有决断力”是“我”逃避良心谴责的托辞,实际上“我”非常清楚飞黄腾达机不可失,因此心甘情愿地再次成为了笼中鸟,默认友人将自己的爱情视作露水姻缘并去拆散之。“我”是如此怯懦,连亲自告诉爱丽丝被抛弃的真相都没有勇气。东归前的那场高烧,是“我”最后的良心谴责,也是“我”逃避自己一手促成的分离的表现。但,相信“我”离开前流下的无数热泪是发自真心,真的是在遗憾,遗憾自己竟不是完人,没有坚持自由,也没有捍卫爱情,更遗憾的是,旧我居然也属于真我,对名利的追求也同样是内心的渴求……而这份遗憾在名利双收的现实之前,已是不值一提。
书中另一个中篇《雁》是全书中最直接体现森鸥外汉学功底的一篇,故事有一个《金瓶梅》式的开端,却发展出《小青传》般的结局。小玉天姿美丽,又擅弹三弦,却被巡警骗婚又遭遗弃,于是怀着舍身救父的决心卖身为末造的外室,没想到又是所托非人,末造从事的高利贷行当使她感到耻辱,同时也遭到末造妻子的深深妒忌,虽然年华正好容貌美丽,却只能别居在冷清的小公馆里。这就像冯小青的人生,嫁富豪公子为妾,工诗词,解音律,却被大妇所妒,只能徙居孤山别业,不愿改嫁,凄怨成疾,最终命画师画像自奠而卒。
无缘坂逢有缘人,从小玉一笑得到冈田的脱帽敬礼开始,这便不是一个人的故事,但冒险的只是小玉,冈田始终表现得像局外人一般。可是,如果真的不在意,判断小玉开窗是为等待自己的冈田,大可目不斜视的经过,又何必与之牵扯,次次走过必定致敬?《金瓶梅》中俏潘娘帘下勾情,是因为男女二人皆有心勾搭,偶然相遇彼此中意,于是便能一拍即合。《雁》的故事同样是两个人一起开始的,但冈田却没有继续下去的勇气,孤注一掷倾情投入的只有小玉而已。小玉心如明镜,自己从来不是别人选择中的首位,她怨恨自己的薄命,却又只能认命,她的心就是那时时被玉手拨弄的火盆,对着任何人,都曾经努力燃烧过,最后只留下了残灰。刘言史的《长门怨》中有“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的描述,纳兰性德也写过“紫玉拨寒灰,心字全非”这样的句子,总是弄火的小玉,正是汉诗中闺怨的典型姿态。
小玉与末造无法像《影梅庵忆语》中的董小宛与冒襄那般,聚在一起“细想闺怨,有斜倚熏笼、拨尽寒灰之苦”,她总在拨弄灰烬,是期冀冷透的心还能有一丝余火燃起,却终将灰拨得面目全非。她寄希望于向她行礼又帮助她斩蛇的冈田,期待被他救出苦海,却没想对方的勇气只限于开始,缺乏真正的壮士气概,也不敢沾染任何风流,借着留学的机会与同学的求助这些外力,最终还是逃避离开。她是一只睡眠中被意外打落的孤雁儿,是笼中未能成双而活的红雀儿,无法与任何人在天比翼,因为救她的人,只是给了她美好的梦想,却无法呈现于现实之中。“心不可动,心动即生隙,隙生则不得上乘。”不动心的秘诀便是忍情,而忍情的结果早已注定了是辜负。
森鸥外的遗世名言是:“愿死而为森林太郎。”一位一生都在书写忍情故事的作家,最终的愿望却是做自己。或许,即使渺小的个人总是不得不屈服于现实的威压之下,但唯一永远不可受控的只有自己的灵魂。相思相见知何日?忍情到最后,即使倾吐于纸上,也依旧难为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11 08:19 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发于 https://temai.snssdk.com/article/article/index/?id=10028711&source_type=12&content_type=1&tt_group_id=6339995344931127810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御茶之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