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手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那不勒斯的混乱与激情
“消失”和“隐匿”
《我的天才女友》小说的开场就是一场事先张扬的“人间蒸发”,莉拉失踪了,而书中的“我”是默认这种失踪的,认为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儿,并且劝说莉拉的儿子不要找她。莉拉性格乖张,一辈子都奉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的脸色都不看,谁都无法收买她,这是她的迷人之处,也是让她遭受磨难的原因。抹去一切痕迹其实是很难的,最需要的是决心,而后面的故事会说明莉拉最不缺的就是决心。
莉拉的消失其实和这部小说作者的隐匿是相通的。对于隐匿的渴望,有时候也会掠过我们的脑海,近期有些意大利的作家似乎非常迷恋“消失”这个主题,比如说巴里科的《一个人消失在世上》就是一次尝试。在一个大众媒体的时代,众人露脸发声的时代,这种姿态就像逆向行驶,显得非常可疑。全世界都好奇想知道,费兰特到底是谁?她却能坚持“消失”,来保证自己的完整。
对于自己的隐身,费兰特在她的写作访谈《碎片》(Le Frantumaglie)里这样解释:“我觉得写作是一种很傲慢的行为,我一直有这种感觉,所以我很长时间都隐瞒我写作的事实。”但是匿名并不意味着遗忘,而是更清楚的回忆和讲述。她说:“出于一种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原因,我感觉到自己有必要讲述我所了解的时代,也就是说,要抛开所有掩饰,来讲述发生在我眼皮子底下的事情:生活、梦想、幻想和语言,一小群人,一个小范围内的事情……”
我想,假如可以隐藏身份,我们也可以说出更真实的梦想、欲望和情绪,讲出更切近现实的事实。匿名是一种接近真相的尝试,可以让作者更加肆意的写作。之前媒体刊登了很多文章,狂热想找出费兰特是谁,试图揭示她的身份,但最近大家态度似乎有所转变,主流媒体《晚邮报》,还有很多读者都呼吁:“放过她吧!”我想,一个不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人,应该会积攒更大的能量吧,那种专注力能让她写出这些丰富、有热度、高潮迭起的文字。
无法断绝的关系
这个系列小说最突出线索是两个那不勒斯女人的关系,这也是大部分读者和评论所侧重的问题。这种关系比爱情更长久,比亲情更深刻,那是一种非常规的友情,用“友谊”来界定似乎会让它变得狭隘,这是一种销魂蚀骨、富有激情,但也混杂着爱与崇拜的关系。莉拉满身邪气,充满蛊惑;埃莱娜处心积虑,温柔敦厚,真是棋逢对手。
小说中的埃莱娜多次提到:我觉得莉拉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无法摧毁她的这种信念。她在这个系列的第三部说的话,最能揭示她们俩关系的本质:“我想象着,假如我和莉拉都参加了升中学的考试,我们一起上高中、大学,我们息息相通,携手共进,那我和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会是完美的伴侣,会把知识的力量、相互理解还有想象的乐趣融为一体。我们会一起写作,签我们俩的名字,我们会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会肩并肩进行斗争,因为那些属于我们的,永远只属于我们。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是很折磨人的,把两个人分开是一种浪费,让我们没有参照,没有支撑……”
尼科拉•拉齐亚(Nicola Lagioia)是2016年意大利“斯特雷佳”(Strega)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也是一个记者,他曾经采访过费兰特,他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精彩。他说在这部小说里,这种关系是最让他嫉妒的,因为两个人会争吵,相互背叛,但除了年老和死亡,任何事情都不会使她们断绝,假如这种关系断绝的话,那她们会陷入一种绝对的孤独之中。其实,任何一种丰盈的、让人相互依存的关系都会一波三折,带来喜悦,也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除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友情,另外还有其他几种引人注目的关系,就是埃莱娜和她母亲、她婆婆的关系。埃莱娜在童年和青春期所作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摆脱她那个瘸腿、粗鲁、暴戾的母亲,避免成为她的样子。而她母亲一方面很自豪埃莱娜在学业上的成就,一方面会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你上了几天学,写了本书,要和一位大学教授结婚,就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觉得自己是千金小姐了?但是亲爱的,你是从这个肚子里出来的,你本质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尾巴不要翘得那么高。你永远不要忘记,假如你很聪明,那也是我生你生得聪明,我和你一样聪明,或者比你更聪明。”后来,埃莱娜认识了她男朋友的母亲阿黛尔——一个在出版社做文学翻译的知识女性,她觉得阿黛尔才是理想的母亲形象,但这种关系也在一直变化中,埃莱娜不断会有新的领悟。
小说里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耐心寻味的还有莉拉和她的几个朋友与黑社会分子索拉拉兄弟的关系,似乎在这个漫长的故事中,索拉拉兄弟一直都在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他们必须在场,才使故事跌宕起伏。
历史和社会
评论家通常会用“史诗般”的来定义费兰特的那不勒斯系列,因为它时间跨度很大,从二战后破败贫穷的意大利,到50-60年代的经济奇迹,人人骑上摩托车,开上汽车,到68年学生运动,红色旅,新法西斯主义,帕索里尼,意大利共产党,一直到现在。书中出现的人物都无法摆脱他们所处的时代,很容易让人想起《霸王别姬》的叙述方式,大事件在左右着故事人物的命运和道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系列很有野心的作品,细致入微的情节之外,还有恢弘的历史,使整个文本的深度和厚度都得到延伸。尤其是,书中的木匠家庭出身的帕斯卡莱和新法西斯分子卡拉奇、索拉拉家之间你死我后的斗争,这是整个社会斗争的一个缩影,故事中的残杀场景,都和这种矛盾有直接的关系。意大利60年代末的工人处境、工会运动和劳资冲突,通过莉拉在香肠厂的经历得到展现;还有当时的女性运动、性解放,也在埃莱娜和她的朋友们的交谈中得到深入讨论。这或许是情节发展比较慢,想让人跳过去的一些篇幅,但实际上这是小说最严肃的一面。
这系列小说其实是几个家庭的故事:鞋匠、门房、木匠以及点心师傅,还有黑社会、放高利贷者的家庭。这几个家庭形成一个小社会,就是那不勒斯这个破败的城区。莉拉一直都坚守在这个城区里,不想离开;而埃莱娜却一直向外发展,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去意大利别的城市,去法国都让她欣喜若狂,她人生最喜悦的时刻恐怕就是她被比萨高等师范录取,摆脱那不勒斯的那个时刻。但实际上,经历了很多地方之后,她反倒懊悔错过了那不勒斯的生活,感到自己的“不在场”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导致后来她回到原地。
无论是莉拉还是埃莱娜都会发现:整个那不勒斯是她们居住的破败城区的延伸,那些住在富人区的人似乎要比贫民区的人更加糟糕,那些体面的人并不是她们想象的那样完美,那些受过教育的人,并不会变得更好。意大利是那不勒斯的延伸,欧洲是意大利的延伸,整个世界都是一环套一环,像一个链条,似乎没有任何救赎的办法,没有任何出路。书中的“我”和莉拉都反复思考黑社会的钱和那些社会上层的钱的差别,中间经过了几道过滤。埃莱娜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女孩玛丽莎和娜迪亚,其实过着非常虚空的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娜迪亚,最后一事无成,轻浮浅薄,倒是和贫民区的泥瓦匠厮混在一起。莉拉和埃莱娜同时都感到这个社会的各种问题,形形色色的人的挣扎,以及那种找不到出路的无力感。
暴力和混乱
“暴力”和“混乱”是这个系列作品中的关键词,暴力无所不在:言语的、身体的、家庭内部的、社会上的。在这个充满暴力城区,施暴似乎是人们的交流方式。莉拉在小学数学竞赛赢了恩佐之后,两人互相扔石头,恩佐打破了莉拉的头,这为两人后来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莉拉用一把裁皮子的刀子顶到马尔切洛脖子上,这使在场的所有人都卷入一场漩涡:莉拉通过这个威胁动作捍卫了埃莱娜,使两人的友谊升级;也使得索拉拉兄弟都爱上了她,弟弟米凯莱对莉拉产生的那种病态激情,似乎延续了几十年,最后到了疯狂的地步。暴力渗入到了每个角落,莉拉的父亲在暴怒时把她从窗子扔出去,导致了女儿骨折,这让老鞋匠也陷入一种深沉的愧疚之中;埃莱娜的母亲,对自己偶尔不听话的女儿也是拳打脚踢,吃耳光是常有的事儿。
《我的天才女友》最让人惊恐的场景是堂•阿奇勒被杀死的场景,而这个人物本身也因为打人异常凶残成为城区中一个被妖魔化的人物——儿童眼中的怪兽。还有在市中心广场上,庶民区和富人区的小伙子之间的一场恶战,在这种情况下,索拉拉兄弟不顾前嫌,从车里拿出铁棍,不慌不忙地抡了起来,来解救自己城区的人。
至于语言,在这部小说里,那不勒斯方言本身就是暴力的语言。对于埃莱娜——脑子里有多个语言系统的人,她经过很多年卓绝的努力,终于掌握了一种优美、考究、精致高雅的意大利语,并且凭着这一点嫁给一个书香门第的男子,进入了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但她在恼怒的时候,仍会用那不勒斯方言破口大骂,语言是社会的镜像,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秩序混乱、经济落后、工作效率极低、高利贷盛行、黑社会当道,这都是南方的恶疾。整个意大利,南方是另外一种现实,这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在公元十世纪之后,北方发展起了很多民主性质的城邦国,南方还是讲血统的封建王朝,意大利南北差异的问题,到1861年意大利统一之后,依然没有得到缓和,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现在有一个“北方联盟”政党——其实是民族分裂主义者。在埃莱娜成长、上大学的那些年,有很多南方人为了摆脱困境,去北方打工。她去比萨念书,体验到这种南北差别,所以非常忧虑,担忧发生一些意外使她不得不留在那不勒斯。这混乱、落后的南方,却常常是文学的故乡,比如说意大利盛极一时的“真实主义”就是西西里作家发起的,侧重讲述南方人的处境,还有近期描写黑社会组织的作品——罗伯特•萨维亚诺(Roberto Saviano)的《克莫拉》,也成为享誉全球的著作。那不勒斯四部曲也是在这混乱、低贱的城区里开出的丰硕花朵。
说起来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一批北欧人,他们厌烦北欧的秩序和整洁,却偏要在那不勒斯生活,因为迷恋这里的人情味儿。暴力和混乱并不是这里的全部,在背后有一种真切、有热度的生活。
“消失”和“隐匿”
《我的天才女友》小说的开场就是一场事先张扬的“人间蒸发”,莉拉失踪了,而书中的“我”是默认这种失踪的,认为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儿,并且劝说莉拉的儿子不要找她。莉拉性格乖张,一辈子都奉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谁的脸色都不看,谁都无法收买她,这是她的迷人之处,也是让她遭受磨难的原因。抹去一切痕迹其实是很难的,最需要的是决心,而后面的故事会说明莉拉最不缺的就是决心。
莉拉的消失其实和这部小说作者的隐匿是相通的。对于隐匿的渴望,有时候也会掠过我们的脑海,近期有些意大利的作家似乎非常迷恋“消失”这个主题,比如说巴里科的《一个人消失在世上》就是一次尝试。在一个大众媒体的时代,众人露脸发声的时代,这种姿态就像逆向行驶,显得非常可疑。全世界都好奇想知道,费兰特到底是谁?她却能坚持“消失”,来保证自己的完整。
对于自己的隐身,费兰特在她的写作访谈《碎片》(Le Frantumaglie)里这样解释:“我觉得写作是一种很傲慢的行为,我一直有这种感觉,所以我很长时间都隐瞒我写作的事实。”但是匿名并不意味着遗忘,而是更清楚的回忆和讲述。她说:“出于一种我自己也说不清楚的原因,我感觉到自己有必要讲述我所了解的时代,也就是说,要抛开所有掩饰,来讲述发生在我眼皮子底下的事情:生活、梦想、幻想和语言,一小群人,一个小范围内的事情……”
我想,假如可以隐藏身份,我们也可以说出更真实的梦想、欲望和情绪,讲出更切近现实的事实。匿名是一种接近真相的尝试,可以让作者更加肆意的写作。之前媒体刊登了很多文章,狂热想找出费兰特是谁,试图揭示她的身份,但最近大家态度似乎有所转变,主流媒体《晚邮报》,还有很多读者都呼吁:“放过她吧!”我想,一个不出现在各种社交媒体上的人,应该会积攒更大的能量吧,那种专注力能让她写出这些丰富、有热度、高潮迭起的文字。
无法断绝的关系
这个系列小说最突出线索是两个那不勒斯女人的关系,这也是大部分读者和评论所侧重的问题。这种关系比爱情更长久,比亲情更深刻,那是一种非常规的友情,用“友谊”来界定似乎会让它变得狭隘,这是一种销魂蚀骨、富有激情,但也混杂着爱与崇拜的关系。莉拉满身邪气,充满蛊惑;埃莱娜处心积虑,温柔敦厚,真是棋逢对手。
小说中的埃莱娜多次提到:我觉得莉拉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似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无法摧毁她的这种信念。她在这个系列的第三部说的话,最能揭示她们俩关系的本质:“我想象着,假如我和莉拉都参加了升中学的考试,我们一起上高中、大学,我们息息相通,携手共进,那我和她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会是完美的伴侣,会把知识的力量、相互理解还有想象的乐趣融为一体。我们会一起写作,签我们俩的名字,我们会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我们会肩并肩进行斗争,因为那些属于我们的,永远只属于我们。女性内心深处的孤独是很折磨人的,把两个人分开是一种浪费,让我们没有参照,没有支撑……”
尼科拉•拉齐亚(Nicola Lagioia)是2016年意大利“斯特雷佳”(Strega)文学奖的获得者,他也是一个记者,他曾经采访过费兰特,他们之间的对话非常精彩。他说在这部小说里,这种关系是最让他嫉妒的,因为两个人会争吵,相互背叛,但除了年老和死亡,任何事情都不会使她们断绝,假如这种关系断绝的话,那她们会陷入一种绝对的孤独之中。其实,任何一种丰盈的、让人相互依存的关系都会一波三折,带来喜悦,也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除了这段刻骨铭心的友情,另外还有其他几种引人注目的关系,就是埃莱娜和她母亲、她婆婆的关系。埃莱娜在童年和青春期所作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摆脱她那个瘸腿、粗鲁、暴戾的母亲,避免成为她的样子。而她母亲一方面很自豪埃莱娜在学业上的成就,一方面会对女儿说出这样的话:“你上了几天学,写了本书,要和一位大学教授结婚,就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觉得自己是千金小姐了?但是亲爱的,你是从这个肚子里出来的,你本质就是这样的,所以你尾巴不要翘得那么高。你永远不要忘记,假如你很聪明,那也是我生你生得聪明,我和你一样聪明,或者比你更聪明。”后来,埃莱娜认识了她男朋友的母亲阿黛尔——一个在出版社做文学翻译的知识女性,她觉得阿黛尔才是理想的母亲形象,但这种关系也在一直变化中,埃莱娜不断会有新的领悟。
小说里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耐心寻味的还有莉拉和她的几个朋友与黑社会分子索拉拉兄弟的关系,似乎在这个漫长的故事中,索拉拉兄弟一直都在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他们必须在场,才使故事跌宕起伏。
历史和社会
评论家通常会用“史诗般”的来定义费兰特的那不勒斯系列,因为它时间跨度很大,从二战后破败贫穷的意大利,到50-60年代的经济奇迹,人人骑上摩托车,开上汽车,到68年学生运动,红色旅,新法西斯主义,帕索里尼,意大利共产党,一直到现在。书中出现的人物都无法摆脱他们所处的时代,很容易让人想起《霸王别姬》的叙述方式,大事件在左右着故事人物的命运和道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系列很有野心的作品,细致入微的情节之外,还有恢弘的历史,使整个文本的深度和厚度都得到延伸。尤其是,书中的木匠家庭出身的帕斯卡莱和新法西斯分子卡拉奇、索拉拉家之间你死我后的斗争,这是整个社会斗争的一个缩影,故事中的残杀场景,都和这种矛盾有直接的关系。意大利60年代末的工人处境、工会运动和劳资冲突,通过莉拉在香肠厂的经历得到展现;还有当时的女性运动、性解放,也在埃莱娜和她的朋友们的交谈中得到深入讨论。这或许是情节发展比较慢,想让人跳过去的一些篇幅,但实际上这是小说最严肃的一面。
这系列小说其实是几个家庭的故事:鞋匠、门房、木匠以及点心师傅,还有黑社会、放高利贷者的家庭。这几个家庭形成一个小社会,就是那不勒斯这个破败的城区。莉拉一直都坚守在这个城区里,不想离开;而埃莱娜却一直向外发展,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去意大利别的城市,去法国都让她欣喜若狂,她人生最喜悦的时刻恐怕就是她被比萨高等师范录取,摆脱那不勒斯的那个时刻。但实际上,经历了很多地方之后,她反倒懊悔错过了那不勒斯的生活,感到自己的“不在场”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导致后来她回到原地。
无论是莉拉还是埃莱娜都会发现:整个那不勒斯是她们居住的破败城区的延伸,那些住在富人区的人似乎要比贫民区的人更加糟糕,那些体面的人并不是她们想象的那样完美,那些受过教育的人,并不会变得更好。意大利是那不勒斯的延伸,欧洲是意大利的延伸,整个世界都是一环套一环,像一个链条,似乎没有任何救赎的办法,没有任何出路。书中的“我”和莉拉都反复思考黑社会的钱和那些社会上层的钱的差别,中间经过了几道过滤。埃莱娜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发现:生活在幸福家庭中的女孩玛丽莎和娜迪亚,其实过着非常虚空的生活,尤其是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娜迪亚,最后一事无成,轻浮浅薄,倒是和贫民区的泥瓦匠厮混在一起。莉拉和埃莱娜同时都感到这个社会的各种问题,形形色色的人的挣扎,以及那种找不到出路的无力感。
暴力和混乱
“暴力”和“混乱”是这个系列作品中的关键词,暴力无所不在:言语的、身体的、家庭内部的、社会上的。在这个充满暴力城区,施暴似乎是人们的交流方式。莉拉在小学数学竞赛赢了恩佐之后,两人互相扔石头,恩佐打破了莉拉的头,这为两人后来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莉拉用一把裁皮子的刀子顶到马尔切洛脖子上,这使在场的所有人都卷入一场漩涡:莉拉通过这个威胁动作捍卫了埃莱娜,使两人的友谊升级;也使得索拉拉兄弟都爱上了她,弟弟米凯莱对莉拉产生的那种病态激情,似乎延续了几十年,最后到了疯狂的地步。暴力渗入到了每个角落,莉拉的父亲在暴怒时把她从窗子扔出去,导致了女儿骨折,这让老鞋匠也陷入一种深沉的愧疚之中;埃莱娜的母亲,对自己偶尔不听话的女儿也是拳打脚踢,吃耳光是常有的事儿。
《我的天才女友》最让人惊恐的场景是堂•阿奇勒被杀死的场景,而这个人物本身也因为打人异常凶残成为城区中一个被妖魔化的人物——儿童眼中的怪兽。还有在市中心广场上,庶民区和富人区的小伙子之间的一场恶战,在这种情况下,索拉拉兄弟不顾前嫌,从车里拿出铁棍,不慌不忙地抡了起来,来解救自己城区的人。
至于语言,在这部小说里,那不勒斯方言本身就是暴力的语言。对于埃莱娜——脑子里有多个语言系统的人,她经过很多年卓绝的努力,终于掌握了一种优美、考究、精致高雅的意大利语,并且凭着这一点嫁给一个书香门第的男子,进入了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但她在恼怒的时候,仍会用那不勒斯方言破口大骂,语言是社会的镜像,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语言。
秩序混乱、经济落后、工作效率极低、高利贷盛行、黑社会当道,这都是南方的恶疾。整个意大利,南方是另外一种现实,这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在公元十世纪之后,北方发展起了很多民主性质的城邦国,南方还是讲血统的封建王朝,意大利南北差异的问题,到1861年意大利统一之后,依然没有得到缓和,这也是为什么意大利现在有一个“北方联盟”政党——其实是民族分裂主义者。在埃莱娜成长、上大学的那些年,有很多南方人为了摆脱困境,去北方打工。她去比萨念书,体验到这种南北差别,所以非常忧虑,担忧发生一些意外使她不得不留在那不勒斯。这混乱、落后的南方,却常常是文学的故乡,比如说意大利盛极一时的“真实主义”就是西西里作家发起的,侧重讲述南方人的处境,还有近期描写黑社会组织的作品——罗伯特•萨维亚诺(Roberto Saviano)的《克莫拉》,也成为享誉全球的著作。那不勒斯四部曲也是在这混乱、低贱的城区里开出的丰硕花朵。
说起来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一批北欧人,他们厌烦北欧的秩序和整洁,却偏要在那不勒斯生活,因为迷恋这里的人情味儿。暴力和混乱并不是这里的全部,在背后有一种真切、有热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