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的中国》读后感

这本书借了还,再借,前后两个月才看完。看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这本书实在是太枯燥了。第二遍我才认真看完整了此书。第三遍认真地翻阅了一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作者提到背古书倒也有背古书的好处。一个人到了成年时,常常可以从背的古书里找到立身处世的指南针。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一切守旧成风,行为的准则也很少变化。因此作者觉得我国的老式教学方法已足以应付当时的实际需要。
古代流传下次的书籍精华居多,背的古书在人的脑海中可以给人以精神支持。
蒋梦麟校长的父亲是位小地主,而且是上海当地几家钱庄的股东。他的祖父留下了相当可观的遗产。所以他可以在1908年自费美国留学。蒋校长学贯中西,这也是家庭给他提供了坚定的物质条件。文中提到:一个中国学生如果要了解西方文明,也只能根据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他对本国的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很多人对西方盲目的推崇,觉得中国文化不需要学习,直接去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就可以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文化起源其实是一致的,文化间都是有联系和交叉的,从中到西,从已知到未知,这才是学习之道。
文中提到清朝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如果拿一棵树才比喻清政府的话,这种陋规的毒汁可以说已经流遍树上的每一枝叶、每一根芽。或许也是因为如此,习主席才要严厉反腐。这几年,公务员热终于退下来一点了。为什么会有“公务员热”?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拿回扣入私人腰包。
作者提到德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在物质发明上的能手,但是在人事关系上却碌碌无能。德国虽然发展了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特殊才智,但是欠缺常识。而英国却是个常识丰富的民族,也是应付人事关系的高手。他们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以及有关的政策是富于弹性和适应性的。他们从来不让绳子拉紧到要断的程度。在国际关系和殖民政策上,英国人的这种特性随处可见。英国退出欧盟,估计也更多的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
此书有23万字之多,从作者的童年讲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同时也提到了作者在台湾时期的经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己的个人经验传授给读者,让读此书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感谢作者的分享,感谢作者在动荡的年代接过蔡校长的班,支撑着北大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们这批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才是当时中国的脊梁。
作者提到背古书倒也有背古书的好处。一个人到了成年时,常常可以从背的古书里找到立身处世的指南针。在一个安定的社会里,一切守旧成风,行为的准则也很少变化。因此作者觉得我国的老式教学方法已足以应付当时的实际需要。
古代流传下次的书籍精华居多,背的古书在人的脑海中可以给人以精神支持。
蒋梦麟校长的父亲是位小地主,而且是上海当地几家钱庄的股东。他的祖父留下了相当可观的遗产。所以他可以在1908年自费美国留学。蒋校长学贯中西,这也是家庭给他提供了坚定的物质条件。文中提到:一个中国学生如果要了解西方文明,也只能根据他对本国文化的了解。他对本国的文化的了解愈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愈易。很多人对西方盲目的推崇,觉得中国文化不需要学习,直接去西方学习西方文化就可以了。作者的观点告诉我们,文化起源其实是一致的,文化间都是有联系和交叉的,从中到西,从已知到未知,这才是学习之道。
文中提到清朝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如果拿一棵树才比喻清政府的话,这种陋规的毒汁可以说已经流遍树上的每一枝叶、每一根芽。或许也是因为如此,习主席才要严厉反腐。这几年,公务员热终于退下来一点了。为什么会有“公务员热”?其中之一就是可以拿回扣入私人腰包。
作者提到德国这个国家是一个在物质发明上的能手,但是在人事关系上却碌碌无能。德国虽然发展了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特殊才智,但是欠缺常识。而英国却是个常识丰富的民族,也是应付人事关系的高手。他们对国际事务的看法以及有关的政策是富于弹性和适应性的。他们从来不让绳子拉紧到要断的程度。在国际关系和殖民政策上,英国人的这种特性随处可见。英国退出欧盟,估计也更多的是出于对本国利益的考虑。
此书有23万字之多,从作者的童年讲到了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同时也提到了作者在台湾时期的经历。作者写此书的目的是希望将自己的个人经验传授给读者,让读此书的人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感谢作者的分享,感谢作者在动荡的年代接过蔡校长的班,支撑着北大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们这批老一辈的知识分子,才是当时中国的脊梁。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