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一把青》文学特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把青》一文作者通过师娘秦太太的视角描写了明国时期女性代表朱青坎坷而悲伤的爱情故事。对比手法穿插全文,全文上、下部的结构,更是在内容及结构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上也很精炼,没有半分多余的笔墨,一切都恰到好处地将这些人物与情感鲜活地呈现在了我们眼前。
朱青刚出场时是一个典型的明国时期年轻女性的形象,“来做客时还穿着一身半新旧直统子的蓝布长衫……腼腼腆腆,很有一股教人疼怜的怯态。”(P34)一身学生打扮,眼睛里有“一脉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P34)她出场的形象是有灵性的,善良的,单纯的。然而郭轸的离世使朱青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她的一张脸像是划破了的鱼肚皮,一块白、一块红,血汗斑斑。”(P43)“朱青变瘦得只剩下了一把骨头,面皮死灰,眼睛凹成了两个大窟窿。”(P44)之前眼睛里是令人见之忘俗的水秀,而现在是凹成了两个大窟窿,作者通过对比朱青的肖像描写写出了郭轸离世对于朱青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到了台北的时候,朱青的形象更是与之前的形象截然不同,“有一个衣着分外妖娆的女人走了上来,……笑吟吟地没有半点儿羞态。”(P47)“她穿了一身透明紫纱洒金片的旗袍,一双鞋……便闪闪发光起来。”(P49)这时的朱青是时尚的,华丽的,“一身金片,与闪闪发光”更体现出了强烈的物欲感。同时,朱青已不再像以前一样“腼腼腆腆”的了,反而是“笑吟吟地没有半点儿羞态”。这一动一静,怯态到没有半点羞态的性格对比,更能体现出朱青的前后变化。朱青这个名字也具有对比色彩,朱是红色,代表着上部作品中朱青对郭轸的真情,也代表着朱青积极向上的心态;青则给人一种没落感,萧条的景象,代表着朱青在下部作品中沉沦的一面。
朱青是全文中改变最大的一个人,但是她其实一直都活在过去,没能走出来。文中上部和下部中提到了朱青的两个男人,郭轸以及小顾。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是空军飞行员,都十分体面,年轻英俊。他们的结局都是坠机身亡,所以他们俩都不曾长久陪伴着朱青。小顾与郭轸有如此之多的共同点,可以看出,朱青的心里是没放下郭轸的。她还是试图去寻找郭轸的影子来填补自己对郭轸的日夜思念之情。然而纵使两人有很多共同之处,但细读之下,不难发现两人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郭轸是英气勃勃,充满神气的,“郭轸全身都是美式番立丁的空军制服……太阳眼镜盒儿。”(P32)“郭轸是骑了他那辆十分招摇的新摩托车来的。”(P35)他的心性也十分高,年纪轻轻便是小队长了。但是他为了朱青,却被革除了这个得来不易的职位,有些年少轻狂;对比郭轸,小顾虽也是飞行员,但形象上却是天壤之别的。小顾是死气沉沉的,畏缩胆怯的。唯一的爱好便是打打麻将“小顾什么都不爱,唯独喜爱这几张。”(P54)。再者,郭轸是照顾朱青,“师娘,朱青还不大懂事……多多教导她才好。”(P37);而小顾却是被朱青照顾,“他一放了假,从桃园到台北来……唱出各式各样的名堂来。”(P54)。郭轸是在朱青年轻、充满灵气的时候出现的,他形象也是十分积极向上的;而小顾是在朱青开始沉沦后才出现的,他的形象中又有物欲与肉欲在其中。所以郭轸是象征着灵的,而小顾则象征着肉。就连在名字上,作者都做了处理使得他们的对比更加强烈。郭轸有名有姓,轸又有伤痛之意,呼应着他从小父母双亡,同时也呼应着他与朱青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伤痛;而小顾却只是一个昵称,文中并没有提到他具体的姓名。小顾这个人物是朱青寻找的郭轸的影子,所以名字上作者也做了模糊化处理。他们二人虽然都是坠机身亡,但是郭轸是为国捐躯,小顾是训练时意外坠机。看似相似的身亡中也存在着两人形象的对比,可见朱青无论怎样使自己活在过去,也只是她的一厢情愿。在朱青得知两人身亡的消息时,反应也是截然不同的。郭轸身亡时,朱青是悲痛欲绝的“朱青刚一得到消息,变抱了郭轸一套制服……连声音都没有了。”(P43)“她的眼睛睁得老大,目光却是散涣的……发出吱吱惨叫来一般”(P43-44)。而当她得知小顾身亡时,朱青“正坐在窗台上,穿了一身粉红色的……发卷子也没有卸下来。”(P56)。此时的朱青已然麻木,她的心早已千疮百孔,所以她依然是常态,仿佛此事与她毫无关系。朱青对于两人死亡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也是朱青自己沉沦的一种体现。
朱青与师娘之间则是平行与轮回的形象。她们两人都嫁给了飞行员,丈夫最终也都身亡;她们在大陆分离,却又在台湾相遇。两人的身份一样的,但她们有多重对比。朱青盼望着能与郭轸白头偕老,但师娘一早便想好了这一生会如何度过“打我嫁给伟成那天起,我心里已经盘算好……是活不过我的。”(P50)。朱青一直努力让自己活在过去,在南京时,她们所居住的地方名叫仁爱东村;政治变故后,她到了台北,常去的地方“碰巧”(P46)仍叫做仁爱东村。她第二个爱人也是空军飞行员,与郭轸的身份、形象形成了呼应。但是师娘却一直在往前看,往前走,“来到台湾,天天忙着过活,大陆上的事情,竟逐渐淡忘了……不会想起她来了。”(P50)。
变与不变的对比贯穿全文,朱青“一直”所处的“仁爱东村”也好,爱的都是“空军飞行员”也罢,她周遭的环境看似没变,实则跟她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事物都在变化着。南京是传统的,并且当时处在动乱之中,人们处于逃亡状态;而台北是西化的,大陆的人们是撤退到这里,日子是太平的。郭轸那批飞行员是就任于紧张的战乱之中,他们的形象是朝气蓬勃的;而小顾这批飞行员是处在安定的练习阶段,形象也是不正经,嬉皮笑脸的。在一切的变化中,唯一没变的,只有她坚持爱郭轸的那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