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心理学》书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名:《爱情心理学》 编著:罗伯特.J.斯腾伯格 凯琳.斯腾伯格 出版:中国出版集团 你了解爱情吗?你心中的爱情是怎么样的?你以为你恋爱了,就知道什么是爱情了吗? 我们走进斯腾伯格的著作里,看看书中所述的爱情吧。 1988年出版的《爱情心理学》是爱情研究领域的第一本专著。今天我要推荐的是最新版的《爱情心理学》。编者坦言:老版的有些过时,旧的理论渐渐失去魅力了,而今添加了一些新的理论。形成了最新版的《爱情心理学》。 本书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生物学说”(生物和进化层面研究爱情)、“爱情类型”(不同研究者的爱情分类理论)、“内隐理论”(普通人眼中的爱情和性别差异)、“文化学说”(文化的影响)。他是通过论文的形式像我们探讨爱情的本质,比一般的书增添了更多的学术性。同时介绍了爱情的理论并提供了数据支持。(要义) 作为普通读者,我们更关心应该是读这本书会有什么收获,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介绍很多可以给我们带来启发,并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知识。 首先,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爱情,了解自己。尤其是自身的依恋类型,爱情的主要风格。当有所了解之后,我们会明白为什么在爱情里,自己会是这样的,也更能明白对方的行为反应。从而增加对爱情中矛盾冲突的认识。 比如说,和男朋友一起散步。你突然发现他眼睛望向了某个长得漂亮的女生。也许你会因此和他吵一架,觉得他不爱你,甚至和他分手。 然而,事实并不是他很肤浅,不爱你,只喜欢漂亮的女孩子。这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件很难控制的事情。从进化学的观点来讲,这是一种通过自然选择而产生的本能。他们会对女性产生认知加工偏差,估计漂亮的女性有更多的先天禀赋。这意味着漂亮的女性,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多繁殖的机会,和更好的基因传递。 在爱情里,我们有的人会追求和伴侣亲密无间,很粘人。而有的人却是很难完全信任伴侣并依赖他,他人的接近会让他感到紧张,焦虑,无所适从。而这些行为往往被我们解释成爱得疯狂,或者不爱。但更多的导致行为的原因,却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反而是他们形成的依恋类型。这些都是与他的经历相挂钩的东西。 其次,我们所说的这些启发,并不是仅局限于爱情。爱往往是一个很广泛的体会,朋友,亲人,恋人甚至是某些东西,都会让你产生爱的感觉。而我们这些收获,是可以推及到人与人之间的。 比如说,信任和“共有应答性”。这些在朋友和亲人之间都显得至关重要。 什么是“共有应答性”呢?我个人理解,就是双方都希望采取行动来促进另一方的幸福。 在信任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共有应答性。共有应答性的重要性往往在于,他会给伴侣提供支持,并使伴侣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安全感。 最后,作为专业的学生,也是有必要去聊解的。书中的论文并不像专业期刊的实验类论文那么生涩难懂。同时,讲了很多理论,有助于拓宽我们的专业知识。(推荐理由) 总的来说,这本书里面的论文,读起来是会有一点难度的。但是多数文章还是很好理解。但是它的专业化,与一般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相比,可能会显得有些不是那么有吸引力。而有些地方,也只是给出了观点,并为对观点作出进一步的解释。书中有提到,性的过度激活策略和去激活策略是性行为系统中功能紊乱的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然而,他们都会促进自恋引起的性滥交,或者缺乏强烈性驱力或性快感的自慰。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笔者也未给出解释。(点评) 看完这本书,的确也收获了不少。 不同的领域会产生不同的爱。在寻求伴侣时,更容易产生以性欲为基础的激情之爱。在维系关系时,更多的则是一种基于仰慕和兴趣相投的爱。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同领域与不同的爱是精确对应的关系。 爱情的体验是一种跨文化而存在的普遍性体验。但两性之间的爱情适应的心理装置依然存在很大差别。这可以说是一种长期进化和选择的结果。男性比女性更重视外表,也比女性更容易“一见钟情”。而女性则更重视男性的发展潜力和资源。 同时,有些感受在爱情里是不可或缺的。比如说嫉妒。有说法认为,双方之间没有产生嫉妒,就不存在爱情。但是嫉妒也可能会破坏双方的关系。 也许正因为各种因素都会对爱产生影响,所以爱才是复杂的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