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宗教里都有光,而光总带有或多或少的阴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印度神话分为四个时期:印度河文明时期——吠陀时期——大史诗时期——往世书时期
印度河文明时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之前的前印度神话,自然崇拜。
吠陀时期:雅利安文明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吠陀文化。包括《梨俱吠陀》、《阿闼婆吠陀》、《夜柔吠陀》和《婆娑吠陀》,建立起“梵”为中心的哲学思想。吠陀中神明大多为自然神明,如雷神、风神、火神、水神等,也有抽象事物之神,如愤怒、造物者…
(这个时期的神话可以对照着希腊神话看,很有意思。希腊神话,人与神、命运的争斗,充满悲剧色彩和宿命论,很多故事都具有哲学思辨意义,启迪了欧洲人的哲学智慧。印度神话,天界与人间,热热闹闹、熙熙攘攘、既壮烈又诙谐,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难怪印度人一言不合就开挂,唱唱跳跳宝莱坞。^_^)
大史诗时期:印度神话的真正发展时期,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成文。出现了“护世天神”的意象,湿婆和毗湿奴的地位急剧上升,吠陀众神尤其因陀罗沦为从属。
往世书时期:往世书是记载印度神话的重要文献,由于印度人重神话轻历史,传统上他们将神话故事视为曾经发生过的事。这个时期印度神话已然成型,三大神,尤其湿婆和毗湿奴的地位越发突出,宗教意味也更明显。湿婆教派和毗湿奴教派的对立已形成,黑天作为毗湿奴化身的新地位得到确立,一个庞大精妙的世界体系已然成型。
这些神话慢慢形成了印度教,世世代代影响了千千万万普罗大众。
对印度这样一个以宗教多元、宗教与社会相互纠缠、宗教身份政治化为特点的大国,了解印度神话,是理解这个国家国民价值取向、人文艺术的最好途径之一。
宗教既可以服务于人的福祉,也可以给国家带来灾难,有些恶在宗教或神话传说的包装下,成为了现实中作恶的借口,如何避免神话中的善不流失,恶得到抑制,是政权统治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圣雄甘地说:“所有的宗教都是真理,同时所有的宗教都包含一些错误。”真是再客观不过的了。
更早的莫卧儿帝国阿克巴大帝说过:“一切宗教里都有光,而光总带有或多或少的阴影。”
欣赏与体会印度神话,发掘与分析印度文化,对照今昔印度,看看哪些文化得到了传承,而他们又丢失了什么,难道对我们没有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