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新闻素养」是公民的必修课
本文发布在本人公众号: luoyuejia_xiaxue上,转载需授权。
摘要: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似乎离真相更近了,然而,大爆炸式的信息经常蒙蔽真相。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两种的声音:第一种,反正真相根本不存在;第二种,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的无用论。信息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控制权,但是,公民真的具备了辨别真相的能力了吗?辨别真假的责任在每个公民的肩上。若我们无视或放弃这份控制权,我们将面临的很可能是被操纵与裹挟。
「如果说旧时代的中国大众在接受新闻上是缺乏自由的话,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他们更多的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关注体育、社会和娱乐新闻中,而最危险的则是被压迫和诱惑中养成的对真相无所谓的犬儒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刘海龙
美国两位资深记者所写的《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提供给我们一幅传播史画卷,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会带来三种形式的变化:新社群的形成、新旧权威重组、经验主义与信仰的矛盾。
在公元一万多年前,人类通过洞穴画纪录以世俗经验为基础的狩猎情景和用以精神交流的星团图,经验主义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从此萌芽。在5000多年前文字诞生之后,人们通过持久性的文字传播文化与经验,狩猎部落群体也逐渐转换成农耕社群。15世纪欧洲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如大量印刷的《圣经》使宗教权贵失去了对宗教文献的垄断地位,公众不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来救赎了,阅读《圣经》即可与上帝直接对话。电报、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兴起也带给公众参与民主的机会,比如电视塑造了美国政治选举的辩论文化、民权运动等等。
「怀疑性认知方法」
我们在看新闻时,如何辨别真相呢?《真相》提供了「怀疑性认知方法」,受众应提出以下6个问题:
1) 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2) 信息完整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3) 信源是谁?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4) 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5) 其它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6) 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首先,我们要能够辨别当下新闻内容类型,才可知晓哪一种新闻值得信赖。
确证式新闻:强调准确和语境的传统模式与理想模式,重视核实过程,信息来源多样,记者深入挖掘,并且承认报道中的不足之处。
断言式新闻:强调及时性,过滤和核实环节松懈,新闻工作者只是原始材料的搬运工,对事实和观点不加质疑。电视直播就属于断言式新闻,政客偏爱直播,用以营销政治目的,主持人很难在现场核实信息加以反驳,观点和事实分不清,谣言、指责、刺激卖点直接呈现给观众。
肯定式新闻:为了肯定受众的先入之见,刻意拣选信息,具有商业与政治目的,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形式接近于宣传、说服与操纵。一般这种节目的主持人只邀请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嘉宾或者明显偏袒一方嘉宾。
利益集团式新闻:由利益集团而非媒体机构资助,内容搞得像新闻,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特定利益集团的目的。一般此类新闻机构不公开资金来源,报道的倾向性一致,结论同一。
此外,还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信息完整性:除了要关注5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与1个H (How),还要多问几个问题,这些信息只是对事实的简单陈述?有对事实进行来龙去脉的分析吗?有证据用以分析吗?新闻是否承认不足之处,告诉观众报道中无法证实之处?信源可靠吗?
识别信息来源:可以是作为目击者的记者,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型记者、目击者的叙述、匿名信源等等。目击者提供的叙述并不一定都能采纳,一手叙述是可以的,如果是二手信息泽需要着多重的信源证明一致。是否提供了核实的证据?新闻报道时是否具有逻辑谬论,比如确证式新闻采用证据来证明事物是否真实,而推断则是在证明之前就下好结论了。肯定式新闻故意筛选个别事件与片面的数据,以偏概全。[1]
说实话,这本书虽然罗列了详尽的理论与案例,但写书的风格远远违背了书的初衷:给新闻读者传授方法。此书对新闻生产环节的描写很详细,但是理论性、学究式的语言会让普通读者头疼。
读完这本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接下来,转向我的观点与知识拓展。
我对提高「新闻素养」的理解
我们所处时代的各大新闻机构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呢?我认为,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经济学人(Economist) 符合确证式新闻,该机构的新闻把关是相当严格的,核实工作到位,新闻报道基本不会出错,即使出错,概率也极低。美国有线电视公司(CNN)属于断言式新闻,新闻图像丰富、发布迅速,选择画面图像题材为了收视率,来自信源的原始材料不加核实就播给观众;中国的新浪微博也符合断言式新闻;环球时报就比较符合肯定式新闻,有意识形态特征;微信上的各类文章则涵盖以上四种类型。
利益集团式新闻真的很难划清界限,因为美国的财团、跨国大企业对媒体的影响很广泛,有些渗透性的影响与控制是我们这群草民看不见的。美国媒体、财团、政府经常捆绑在一起控制话语权。比如,《纽约时报》是索尔兹伯格家族财产;《华尔街日报》隶属于默多克旗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被通用电气(GE)收购;美国有线电视公司(CNN)的老板是传媒巨头时代华纳。中国的媒体,本身具有政治倾向性。[2]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西方媒体都具有中立性,媒体遵循可以追求客观性反而使得报道不客观,美国新闻界称之为「错误的平衡(False Balance)」。有研究显示,现在的媒体面临更多的行业竞争,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刻意达到中立性,不得不违背证据本身的分量比重,选择故意隐瞒重要信息。[3]
媒体经常沦为精英统治者贴身工具。站的位置愈高,愈恐惧草根阶级在技术革命时代掌控更多信息的能力,因为每一次信息革命都将带来对原有权力秩序的挑战。
历代权贵者惯用的伎俩,一种是堵,严格思想控制,如焚书坑儒、文字狱(此处点到为止,借古讽今),以类似于恐怖主义的手段进行威慑;另一种是疏,疏并非真正落实解决问题或放下身段妥协,而是放纵五花八门的信息洪流吞噬大众,分散大众的注意力,将公众的目光从最紧迫的问题上移开,沉浸于无关紧要的娱乐花边新闻中娱乐至死,公众也就逐步降低对媒体报道质量的诉求。
举例论证,在美国2016年大选其间,美国主流媒体故意对邮件门轻描淡写,对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的报道篇幅与数量远远不及对川普的关于税收、公司倒闭状况、性骚扰、联合俄罗斯干扰选举的质疑与声讨。泰晤士报(The Times)曾被美国主流媒体指责对希拉里过于苛刻,因为泰晤士报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强调关注希拉里的邮件问题,以及克林顿基金会收取来自沙特阿拉伯地区国家的捐赠,这些国家可能以此从美国博得有利的政策。[4]
而此时的中国在做什么?中国有史以来对美国大选如此关注,伺机而起的中国媒体主流的论调:美国民主诟病无数,川普上台证明民主制度必然陨落,隐喻中国的制度能提供给大众无法比拟的稳定感全感。美国的政治民主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也绝不是一无是处。中国对美国大选的强力报道也不乏出于将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转向对国外新闻的消遣的目的。
这种文化霸权可以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葛兰西主义(Neo-Gramscianism)」,批判性理论中的一种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Neo-Gramscianism指出新马克思主义忽略了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认为上层建筑决定下层建筑,精英权贵通过经济文化控制和加强已有的经济体系,从而达到权力的巩固。[5]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现代国家常常激起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来煽动情绪,获取公众的信任,增加选票支持率。
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主流、具有公信力的媒体都曾出现过的原则性错误。比如,在利比亚战争期间,我国某大电视台将利比亚反对派的游行横幅「法兰西万岁」强行翻译成「法国滚出去。BBC曾对中国拉萨事件的原始图片进行截图,断章取义塑造暴力压迫画面,实际上并没有该冲突。[6] 有时候,媒体故意筛选与国家政治形态与立场符合的事实,只为证明符合主观愿望寻找并操纵证据。许多商业与政治媒体机构一直有「说辞」研究的部门,专门研究营销代名词和操纵性宣传。
对于公众来说,接收信息来源越可靠、客观、准确,才能形成比较健全的视野与价值观,这就像人的饮食,营养摄入要均衡,少吃垃圾食品,身体才能健康。不是说不中立的新闻就拒绝不看了,可以看,只是要清楚带着辩证的思维去看。极左极右(Garbage Left/Right)的新闻还是尽量别看了。能够完全相信Buzzfeed或者Fox News的受众也是没救了。
总之,新闻塑造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是有区别的。作为公众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把口味练叼,摒弃故步自封,只有受众不断提高「新闻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供应端才能不断跟进提升质量。
参考文献:
[1] 【美】比尔·科瓦奇 (Bill Kovach) 、汤姆·罗森斯蒂尔 (Tom Rosenstiel),《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陆佳怡、孙志刚 译、刘海龙 校,2014。
[2] 蒋建国、许珍 :《美国利益集团对媒体话语权的影响与控制》,环球视野,2016。
[3] Burke, Jeremy. "Unfairly balanced: Unbiased news coverage and information loss." (2009).
[4] Liz Spayd, “The Truth About ‘False Balance’,”New York Times, Sept. 10, 2016. https://www.nytimes.com/2016/09/11/public-editor/the-truth-about-false-balance.html?_r=0
[5] Dunne, Tim, Milja Kurki, and Steve Smith,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6] 《部分西方媒体炮制不实西藏报道欺骗世界民众》, 环球时报,2008年3月21日。 http://news.163.com/08/0321/23/47JIM11Q0001124J.html
摘要:在这个信息丰富的时代,我们似乎离真相更近了,然而,大爆炸式的信息经常蒙蔽真相。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两种的声音:第一种,反正真相根本不存在;第二种,知道了真相又能怎样的无用论。信息赋予了受众更多的控制权,但是,公民真的具备了辨别真相的能力了吗?辨别真假的责任在每个公民的肩上。若我们无视或放弃这份控制权,我们将面临的很可能是被操纵与裹挟。
「如果说旧时代的中国大众在接受新闻上是缺乏自由的话,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他们更多的是被诱惑,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关注体育、社会和娱乐新闻中,而最危险的则是被压迫和诱惑中养成的对真相无所谓的犬儒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 刘海龙
美国两位资深记者所写的《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提供给我们一幅传播史画卷,每一次传播革命都会带来三种形式的变化:新社群的形成、新旧权威重组、经验主义与信仰的矛盾。
在公元一万多年前,人类通过洞穴画纪录以世俗经验为基础的狩猎情景和用以精神交流的星团图,经验主义与信仰之间的矛盾从此萌芽。在5000多年前文字诞生之后,人们通过持久性的文字传播文化与经验,狩猎部落群体也逐渐转换成农耕社群。15世纪欧洲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如大量印刷的《圣经》使宗教权贵失去了对宗教文献的垄断地位,公众不再需要通过神职人员来救赎了,阅读《圣经》即可与上帝直接对话。电报、广播、电视、数字技术的兴起也带给公众参与民主的机会,比如电视塑造了美国政治选举的辩论文化、民权运动等等。
「怀疑性认知方法」
我们在看新闻时,如何辨别真相呢?《真相》提供了「怀疑性认知方法」,受众应提出以下6个问题:
1) 我碰到的是什么内容?2) 信息完整吗?假如不完整,缺少了什么?3) 信源是谁?我为什么要相信他们?4) 提供了什么证据?是怎样检验或核实的?5) 其它可能性解释或理解是什么?6) 我有必要知道这些信息吗?
首先,我们要能够辨别当下新闻内容类型,才可知晓哪一种新闻值得信赖。
确证式新闻:强调准确和语境的传统模式与理想模式,重视核实过程,信息来源多样,记者深入挖掘,并且承认报道中的不足之处。
断言式新闻:强调及时性,过滤和核实环节松懈,新闻工作者只是原始材料的搬运工,对事实和观点不加质疑。电视直播就属于断言式新闻,政客偏爱直播,用以营销政治目的,主持人很难在现场核实信息加以反驳,观点和事实分不清,谣言、指责、刺激卖点直接呈现给观众。
肯定式新闻:为了肯定受众的先入之见,刻意拣选信息,具有商业与政治目的,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形式接近于宣传、说服与操纵。一般这种节目的主持人只邀请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嘉宾或者明显偏袒一方嘉宾。
利益集团式新闻:由利益集团而非媒体机构资助,内容搞得像新闻,实际上是为了满足特定利益集团的目的。一般此类新闻机构不公开资金来源,报道的倾向性一致,结论同一。
此外,还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信息完整性:除了要关注5个W(Who, What, When, Where, Why )与1个H (How),还要多问几个问题,这些信息只是对事实的简单陈述?有对事实进行来龙去脉的分析吗?有证据用以分析吗?新闻是否承认不足之处,告诉观众报道中无法证实之处?信源可靠吗?
识别信息来源:可以是作为目击者的记者,作为具有专业知识的专家型记者、目击者的叙述、匿名信源等等。目击者提供的叙述并不一定都能采纳,一手叙述是可以的,如果是二手信息泽需要着多重的信源证明一致。是否提供了核实的证据?新闻报道时是否具有逻辑谬论,比如确证式新闻采用证据来证明事物是否真实,而推断则是在证明之前就下好结论了。肯定式新闻故意筛选个别事件与片面的数据,以偏概全。[1]
说实话,这本书虽然罗列了详尽的理论与案例,但写书的风格远远违背了书的初衷:给新闻读者传授方法。此书对新闻生产环节的描写很详细,但是理论性、学究式的语言会让普通读者头疼。
读完这本书,到底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接下来,转向我的观点与知识拓展。
我对提高「新闻素养」的理解
我们所处时代的各大新闻机构分别属于哪种类型呢?我认为,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经济学人(Economist) 符合确证式新闻,该机构的新闻把关是相当严格的,核实工作到位,新闻报道基本不会出错,即使出错,概率也极低。美国有线电视公司(CNN)属于断言式新闻,新闻图像丰富、发布迅速,选择画面图像题材为了收视率,来自信源的原始材料不加核实就播给观众;中国的新浪微博也符合断言式新闻;环球时报就比较符合肯定式新闻,有意识形态特征;微信上的各类文章则涵盖以上四种类型。
利益集团式新闻真的很难划清界限,因为美国的财团、跨国大企业对媒体的影响很广泛,有些渗透性的影响与控制是我们这群草民看不见的。美国媒体、财团、政府经常捆绑在一起控制话语权。比如,《纽约时报》是索尔兹伯格家族财产;《华尔街日报》隶属于默多克旗下;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被通用电气(GE)收购;美国有线电视公司(CNN)的老板是传媒巨头时代华纳。中国的媒体,本身具有政治倾向性。[2]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西方媒体都具有中立性,媒体遵循可以追求客观性反而使得报道不客观,美国新闻界称之为「错误的平衡(False Balance)」。有研究显示,现在的媒体面临更多的行业竞争,为了吸引更多受众,刻意达到中立性,不得不违背证据本身的分量比重,选择故意隐瞒重要信息。[3]
媒体经常沦为精英统治者贴身工具。站的位置愈高,愈恐惧草根阶级在技术革命时代掌控更多信息的能力,因为每一次信息革命都将带来对原有权力秩序的挑战。
历代权贵者惯用的伎俩,一种是堵,严格思想控制,如焚书坑儒、文字狱(此处点到为止,借古讽今),以类似于恐怖主义的手段进行威慑;另一种是疏,疏并非真正落实解决问题或放下身段妥协,而是放纵五花八门的信息洪流吞噬大众,分散大众的注意力,将公众的目光从最紧迫的问题上移开,沉浸于无关紧要的娱乐花边新闻中娱乐至死,公众也就逐步降低对媒体报道质量的诉求。
举例论证,在美国2016年大选其间,美国主流媒体故意对邮件门轻描淡写,对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的报道篇幅与数量远远不及对川普的关于税收、公司倒闭状况、性骚扰、联合俄罗斯干扰选举的质疑与声讨。泰晤士报(The Times)曾被美国主流媒体指责对希拉里过于苛刻,因为泰晤士报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强调关注希拉里的邮件问题,以及克林顿基金会收取来自沙特阿拉伯地区国家的捐赠,这些国家可能以此从美国博得有利的政策。[4]
而此时的中国在做什么?中国有史以来对美国大选如此关注,伺机而起的中国媒体主流的论调:美国民主诟病无数,川普上台证明民主制度必然陨落,隐喻中国的制度能提供给大众无法比拟的稳定感全感。美国的政治民主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也绝不是一无是处。中国对美国大选的强力报道也不乏出于将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转向对国外新闻的消遣的目的。
这种文化霸权可以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新葛兰西主义(Neo-Gramscianism)」,批判性理论中的一种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Neo-Gramscianism指出新马克思主义忽略了相反方向的作用力,认为上层建筑决定下层建筑,精英权贵通过经济文化控制和加强已有的经济体系,从而达到权力的巩固。[5]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现代国家常常激起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等来煽动情绪,获取公众的信任,增加选票支持率。
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主流、具有公信力的媒体都曾出现过的原则性错误。比如,在利比亚战争期间,我国某大电视台将利比亚反对派的游行横幅「法兰西万岁」强行翻译成「法国滚出去。BBC曾对中国拉萨事件的原始图片进行截图,断章取义塑造暴力压迫画面,实际上并没有该冲突。[6] 有时候,媒体故意筛选与国家政治形态与立场符合的事实,只为证明符合主观愿望寻找并操纵证据。许多商业与政治媒体机构一直有「说辞」研究的部门,专门研究营销代名词和操纵性宣传。
对于公众来说,接收信息来源越可靠、客观、准确,才能形成比较健全的视野与价值观,这就像人的饮食,营养摄入要均衡,少吃垃圾食品,身体才能健康。不是说不中立的新闻就拒绝不看了,可以看,只是要清楚带着辩证的思维去看。极左极右(Garbage Left/Right)的新闻还是尽量别看了。能够完全相信Buzzfeed或者Fox News的受众也是没救了。
总之,新闻塑造的世界本来就与我们现实的物质世界是有区别的。作为公众的我们,需要不断地把口味练叼,摒弃故步自封,只有受众不断提高「新闻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新闻供应端才能不断跟进提升质量。
参考文献:
[1] 【美】比尔·科瓦奇 (Bill Kovach) 、汤姆·罗森斯蒂尔 (Tom Rosenstiel),《真相:信息超载时代如何知道该相信什么》,陆佳怡、孙志刚 译、刘海龙 校,2014。
[2] 蒋建国、许珍 :《美国利益集团对媒体话语权的影响与控制》,环球视野,2016。
[3] Burke, Jeremy. "Unfairly balanced: Unbiased news coverage and information loss." (2009).
[4] Liz Spayd, “The Truth About ‘False Balance’,”New York Times, Sept. 10, 2016. https://www.nytimes.com/2016/09/11/public-editor/the-truth-about-false-balance.html?_r=0
[5] Dunne, Tim, Milja Kurki, and Steve Smith, ed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3.
[6] 《部分西方媒体炮制不实西藏报道欺骗世界民众》, 环球时报,2008年3月21日。 http://news.163.com/08/0321/23/47JIM11Q0001124J.html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夏冰雹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