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萧涧秋生命中的三个女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二月》的篇幅不长,它讲述了一个新旧观念冲突、情感个性交织的故事,严格来说,是一个爱情故事:主人公萧涧秋受好友陶慕侃所邀,来到芙蓉镇中学任教,他与好友的妹妹陶岚相恋,凭着一股热忱资助丈夫死于战争的寡妇李文嫂生活,萧涧秋这些在小镇很显突兀的做法,受到周围人的非议。最后,李文嫂因为绝望自杀,而萧涧秋选择离去。
书中的萧涧秋是个非常完美的人物,他热忱帮助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李文嫂,敢于追求个性及精神的自由,坦诚与陶岚的相恋。据说柔石是以自己为蓝本创作的这个人物,柔石恰好是五四之后青年群体的代表,他们就像一块温柔的石头,能够温柔对待遭受苦难的同胞,能够坚定于自己的理想。然而,即使是完美的萧涧秋,最后也完败于鲁迅笔下的无物之阵,柔石在全书结尾,似乎是在用萧涧秋的离去来暗示:如果不经过一场革命的洗礼,所谓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都只能是镜花水月。
抛开这本书想表达的主题,想写一写全书中出现的三个女人:萧涧秋的堂姐,李文嫂和陶岚。她们对萧涧秋产生很大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她们也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代表。
萧涧秋的堂姐
在《二月》故事开始的那一刻,萧涧秋的堂姐就是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物,只是在对萧涧秋的介绍,以及一些零星的对话中,提到这位堂姐。这样一位背景角色,对萧涧秋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萧涧秋自小是孤儿,由堂姐一手抚养长大,当他终于从浙江师范毕业,想要对堂姐投一点恩,堂姐却已瞑目长睡。
文中说,自此,萧涧秋在人间“更形孤独,他的思想,态度,也更倾向于悲哀,凄凉了”。是的,正因为这种悲凉的态度,当陶岚青春澎拜的爱情向萧涧秋涌来时,他甚至不敢面对,只是在一开始把陶岚称为“岚弟”。
堂姐过早离世的遗憾,也使得萧涧秋会在生活中寻找她的痕迹。
我想,在故事开始,萧涧秋坐渡船去往芙蓉镇时,当他看到李文嫂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回乡,听说她丧夫的事情时,他的心里一定想起了小时候堂姐抚养他的艰难。后来他能够无偿的帮助李文嫂一家,也有源于这一丝回忆。
因为李文嫂上吊自杀的事情,萧涧秋得了一场寒病,这时,“堂姐”的身影又出现了:陶岚因着爱情对萧涧秋的尽心呵护,却又让萧涧秋想起堂姐,他说此刻的陶岚就像自己的堂姐。陶岚听了很诧异,而开启上帝视角的读者读到这里就明白了,在萧涧秋的一生中,她的堂姐是个不可磨灭的人物。
心理学上的观点,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变态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而很多充满爱心的人,他们都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而堂姐对萧涧秋的影响,正是在他小时候。
李文嫂
李文嫂是全书一个悲剧的人物,她的经历非常让人同情:丈夫做士兵时勇于作战,于是身先士卒,壮烈牺牲,只留下一对儿女和空无一物的破房子。李文嫂去了趟上海,却连丈夫的丧葬费都没领到。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她遇到了萧涧秋。
萧涧秋与李文嫂只能算萍水相逢,他、陶慕侃曾经和李文嫂丈夫做过一年同学,也无过多交集。萧涧秋在到达芙蓉镇中学的第二天,就直接去探望了李文嫂,并承诺拿出每月一半的工资抚养李文嫂一家,并要带她女儿采莲去中学读书。这种热心的帮助却惹得小镇流言四起,李文嫂的生活本来可以充满希冀了,却因为流言而走向破碎。
当李文嫂的小儿子死后,她生无可恋,此时的萧涧秋认为,唯一能拯救她的方法,就是娶她为妻。那一刻,李文嫂心中又腾起了火焰,一方面,萧涧秋对她热心的帮助,触动她些许心帘;另一方面,她想到要做用人报答萧涧秋一世。只不过这丝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她看到陶岚,她明白这样的做法会剥夺萧涧秋与陶岚的爱情,她还是在一个夜里了结自己的生命。
然而,李文嫂的死,却使萧涧秋最终决定离开芙蓉镇。萧涧秋这样的人,绝不会因为少掉一个包袱就拥抱幸福,相反,他深谙李文嫂自杀的原因,他生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心态,心中这样想的萧涧秋,又怎么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爱情。
李文嫂是一种旧时代典型的传统妇女代表,她们被禁锢在糟粕的观念里,所过的一生并不是自己的人生。她们默默无闻,但在历史中并不是没有这群人的影子,很多民国文人的原配妻子,就是这样的人。
陶岚
陶岚如一团将要迸发的火焰,而萧涧秋的青春在走向坟墓,非常奇妙的是,两个人却在初识之后,就相互吸引:陶岚倾倒于萧涧秋那份睿识、从容、正直、风度,萧涧秋却被陶岚的倾情、活泼、朝气所俘获。
萧涧秋说自己好似冬天寒夜里的炉火旁得一两星火花,悠忽便要消减了,所以他都不敢直面心中的爱意;陶岚才不管萧在爱情上这种扭捏,几次向他直表爱意。这么几次弄下来,萧涧秋还是乖乖就范了。
两人间的恋情就像典型的大叔萝莉恋,这是文学影视中经常出现的话题,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蒂达与里昂,比如《洛丽塔》中洛丽塔和亨伯特。这种更像互补的关系多会走向失败:终会走向成熟的萝莉不会一味醉心成熟,热情熄灭的大叔也更适于安静。在《萤火虫小巷》里,主人公塔莉喜欢上自己的大学老师,两人开始一段忘年恋,到塔莉毕业前,大学老师郑重请求塔莉和他到一处小城市平静生活,但即将在塔莉眼前展开的是广阔的世界,需求的不同让这段恋情走向结束。年龄造成的隔阂,使得大多数大叔萝莉恋不会成功。
陶岚代表的是旧时代里追求新文化的女性,萧涧秋对她的吸引不只是成熟。在全书最后,萧涧秋离开芙蓉镇之后,陶岚央求哥哥带自己去上海找萧。柔石留下一个悬念,陶与萧的爱情最后会怎样,只能用一句老话来回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书中的萧涧秋是个非常完美的人物,他热忱帮助与自己毫不相关的李文嫂,敢于追求个性及精神的自由,坦诚与陶岚的相恋。据说柔石是以自己为蓝本创作的这个人物,柔石恰好是五四之后青年群体的代表,他们就像一块温柔的石头,能够温柔对待遭受苦难的同胞,能够坚定于自己的理想。然而,即使是完美的萧涧秋,最后也完败于鲁迅笔下的无物之阵,柔石在全书结尾,似乎是在用萧涧秋的离去来暗示:如果不经过一场革命的洗礼,所谓个性解放和人道主义都只能是镜花水月。
抛开这本书想表达的主题,想写一写全书中出现的三个女人:萧涧秋的堂姐,李文嫂和陶岚。她们对萧涧秋产生很大的影响,某种意义上,她们也是那个时代一部分女性的代表。
萧涧秋的堂姐
在《二月》故事开始的那一刻,萧涧秋的堂姐就是一个已经过世的人物,只是在对萧涧秋的介绍,以及一些零星的对话中,提到这位堂姐。这样一位背景角色,对萧涧秋的影响却是巨大的:萧涧秋自小是孤儿,由堂姐一手抚养长大,当他终于从浙江师范毕业,想要对堂姐投一点恩,堂姐却已瞑目长睡。
文中说,自此,萧涧秋在人间“更形孤独,他的思想,态度,也更倾向于悲哀,凄凉了”。是的,正因为这种悲凉的态度,当陶岚青春澎拜的爱情向萧涧秋涌来时,他甚至不敢面对,只是在一开始把陶岚称为“岚弟”。
堂姐过早离世的遗憾,也使得萧涧秋会在生活中寻找她的痕迹。
我想,在故事开始,萧涧秋坐渡船去往芙蓉镇时,当他看到李文嫂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回乡,听说她丧夫的事情时,他的心里一定想起了小时候堂姐抚养他的艰难。后来他能够无偿的帮助李文嫂一家,也有源于这一丝回忆。
因为李文嫂上吊自杀的事情,萧涧秋得了一场寒病,这时,“堂姐”的身影又出现了:陶岚因着爱情对萧涧秋的尽心呵护,却又让萧涧秋想起堂姐,他说此刻的陶岚就像自己的堂姐。陶岚听了很诧异,而开启上帝视角的读者读到这里就明白了,在萧涧秋的一生中,她的堂姐是个不可磨灭的人物。
心理学上的观点,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很多变态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童年,而很多充满爱心的人,他们都拥有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而堂姐对萧涧秋的影响,正是在他小时候。
李文嫂
李文嫂是全书一个悲剧的人物,她的经历非常让人同情:丈夫做士兵时勇于作战,于是身先士卒,壮烈牺牲,只留下一对儿女和空无一物的破房子。李文嫂去了趟上海,却连丈夫的丧葬费都没领到。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她遇到了萧涧秋。
萧涧秋与李文嫂只能算萍水相逢,他、陶慕侃曾经和李文嫂丈夫做过一年同学,也无过多交集。萧涧秋在到达芙蓉镇中学的第二天,就直接去探望了李文嫂,并承诺拿出每月一半的工资抚养李文嫂一家,并要带她女儿采莲去中学读书。这种热心的帮助却惹得小镇流言四起,李文嫂的生活本来可以充满希冀了,却因为流言而走向破碎。
当李文嫂的小儿子死后,她生无可恋,此时的萧涧秋认为,唯一能拯救她的方法,就是娶她为妻。那一刻,李文嫂心中又腾起了火焰,一方面,萧涧秋对她热心的帮助,触动她些许心帘;另一方面,她想到要做用人报答萧涧秋一世。只不过这丝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她看到陶岚,她明白这样的做法会剥夺萧涧秋与陶岚的爱情,她还是在一个夜里了结自己的生命。
然而,李文嫂的死,却使萧涧秋最终决定离开芙蓉镇。萧涧秋这样的人,绝不会因为少掉一个包袱就拥抱幸福,相反,他深谙李文嫂自杀的原因,他生出“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心态,心中这样想的萧涧秋,又怎么能坦然面对自己的爱情。
李文嫂是一种旧时代典型的传统妇女代表,她们被禁锢在糟粕的观念里,所过的一生并不是自己的人生。她们默默无闻,但在历史中并不是没有这群人的影子,很多民国文人的原配妻子,就是这样的人。
陶岚
陶岚如一团将要迸发的火焰,而萧涧秋的青春在走向坟墓,非常奇妙的是,两个人却在初识之后,就相互吸引:陶岚倾倒于萧涧秋那份睿识、从容、正直、风度,萧涧秋却被陶岚的倾情、活泼、朝气所俘获。
萧涧秋说自己好似冬天寒夜里的炉火旁得一两星火花,悠忽便要消减了,所以他都不敢直面心中的爱意;陶岚才不管萧在爱情上这种扭捏,几次向他直表爱意。这么几次弄下来,萧涧秋还是乖乖就范了。
两人间的恋情就像典型的大叔萝莉恋,这是文学影视中经常出现的话题,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玛蒂达与里昂,比如《洛丽塔》中洛丽塔和亨伯特。这种更像互补的关系多会走向失败:终会走向成熟的萝莉不会一味醉心成熟,热情熄灭的大叔也更适于安静。在《萤火虫小巷》里,主人公塔莉喜欢上自己的大学老师,两人开始一段忘年恋,到塔莉毕业前,大学老师郑重请求塔莉和他到一处小城市平静生活,但即将在塔莉眼前展开的是广阔的世界,需求的不同让这段恋情走向结束。年龄造成的隔阂,使得大多数大叔萝莉恋不会成功。
陶岚代表的是旧时代里追求新文化的女性,萧涧秋对她的吸引不只是成熟。在全书最后,萧涧秋离开芙蓉镇之后,陶岚央求哥哥带自己去上海找萧。柔石留下一个悬念,陶与萧的爱情最后会怎样,只能用一句老话来回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mallsta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