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人物活不起来时,可以看看这本书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创造难忘的人物有多重要
关于创造难忘的人物,我想是作为编剧、小说创作者、甚至文案策划都会遇到的难题。创造难忘的人物究竟有多重要,书里举了一个很直接的例子,就是广告。
创意人塞斯沃纳这样解释广告概念的形成:
“客户跟我们说:想找名人作推广,因为我希望推广不局限于葡萄干本身。我觉得,一个名人能让它有个性,更有内涵,这可能是我们靠产品本身做不到的。而我们说,可以考虑葡萄干个性,让它自己成为名人嘛。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让一群葡萄干在‘我透过葡萄藤听到了’的歌声中起舞。然后我们又考虑葡萄干长什么样,我们觉得它应该更酷,有一点盛气凌人。而作为反差,其他的零食就不那么酷,不那么时髦——比如萎缩的薯片,融化的糖块,鞋子粘到桌子上的口香糖。葡萄干穿着不系带的高邦运动鞋,带着墨镜。而脆饼干穿的是翻口皮鞋,糖块穿的是沙漠靴——它们的一切相形之下都不太时髦。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告,不再仅仅依靠找名人作代言塑造品牌的单一模式,有时候,会自己去塑造它。这个产品不再是产品本身而已,它被赋予了一种角色,角色人物的性格就是产品的文化。我相信,比起看见一个名人拿着一包葡萄干,一群穿着酷酷的葡萄干小人显然更容易让人记住。
这就是创造难忘人物的重要性。
如何创造难忘的人物
在阅读《创造难忘的人物》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陷入了写小说的瓶颈中。发现自己在故事里塑造了一个人物,但这个人物和故事里另外的人物除了名字不同之外,找不到很明显的差别。我知道,这样的雷同性不会让读者记住的。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指出了关于创造人物的一些技能,我把它大致总结为三个步骤:
1、 研究人物
首先你得了解你想塑造的人物,他处在何种文化历史背景之下,他的身份职业。你得去对大环境做研究,才能将他不会太突兀地放进故事环境中去。包括他的过去,也有可能成为他性格或作出某种行为的原因,这些不一定是要在故事里详细表现出来的,但是你得知道,你得掌握笔下人物的逻辑性。
2、 定义人物
《创造难忘的人物》里提出了两个词:一致性与矛盾性。这也是我在写小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是人物太一致,扁平化,不丰满。书里给出了几个方法:
a、 为人物添加矛盾性
矛盾性并不无视连贯性,它们只是在补充。书中举了个例子:一位非常谨慎,害羞,谦逊的教授,他对自己的领域非常了解,对自己的学说抱有强烈信念,在任何宗教问题上都有旗帜鲜明的立场,这就是他的连贯性。然而这个教授竟然做过牛仔,还以在犹他州的盐沼上赛车而闻名,这就是他的矛盾性,这些特性使这个教授成为了一个有趣的人物。他不再是呆板的。
b、 添加价值观、态度和情感
如果你创造的人物只有连贯性,那么他们是立体的。如果添加了矛盾性,那么人物就会独特得多。如果想进一步深化人物,那么还有其他一些可以添加的品质——可以在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上拓展他们。情感深化了人物的人性。让人物变得更加有血有肉起来。
c、 细化人物
灌注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任务是多维的。但是另外还有一步才能使人物成为原创性、独一无二的,这就是添加细节。
严歌苓是我读过的对于细节描述很是精湛的作家之一。人物在她的笔下不是靠对白而活起来的,而是靠细节。一个人物的小动作,眼神,甚至微表情,都能被她捕捉到并放大成为人物的一个特质,让人物变得与众不同起来。
解决人物难题
写作者会遇到困难,人物也会遇到困难。有时候,想法就是不来,人物哪也不肯去。这会写作者很沮丧。但是,不妨把这当成创作过程的一部分看待。
卡尔索泰说:“你必须尝试去生活。你必须意识到自己不只是个创作者,意识到外面还存在着一个世界。如果你不进入这个世界,你就会错过正在发生的事情,你的写作能力也就发挥不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每每我遇到写作瓶颈,感觉自己笔下的人物怎么都活不起来,故事也毫无推进的时候,我就会走出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观察找灵感。比如地铁上遇见的偷偷哭泣的年轻人,酒吧角落里神情凝重的中年人,旅途中遇见的行为怪异的陌生人等等,这些人物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人物,我会去想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毕竟,创作还是来源于生活。擅于进入这个世界并观察它的人,才能打开写作思维的大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