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方能成自然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开始看Scott Young的书是那本《超效率手册》,奔着话语简练、够轻薄开始翻来看,改变习惯是其中提到的点。而他的另一本《Learn More,Study Less》也提到了习惯的改变。所以对于我来说,这本干货也不能错过。
书中提到的以下几点引起我的共鸣,因为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面,对于习惯的改变,我所摸索的与以下几点相似:
- 触发点 & 仪式 & 替换理论 -
当时我只是因为初学的吉他坏了,需要换一把吉他,反省了自己练琴的时间,犹豫不决,不知道应不应该继续练琴。如果再买一把琴,但是练习的时间一如往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话,买再好的琴,放着也是浪费。最后决定了,再买一把好一些音色好一些的琴来练习,一方面声音好了听着也舒服,另一方面从价值感上更能督促自己练琴。
不过真正让我发生思想上改变的,是一天在吃晚饭的时候,猛然发现,为什么我们吃饭可以这么自觉?是单纯只是因为饿了?但是如果我吃完晚饭后固定练习1个小时的琴呢?让动作连贯起来是不是更能让练琴的事情变得自然而然呢?就像是刷牙和洗脸这样的一连串动作一样?是不是同时也可以改一改在吃饱后瘫坐沙发上和室友一起看连续剧的毛病?
于是乎,就开始执行了:当天就吃完晚饭,搬好凳子和谱架,在卧室的空地上进行练习。同时,在手机上设置了练琴提醒。然而,出乎我的意料,居然没有太大难度和心理纠结地就坚持了一个月。
(这也让我重重地怀疑从小听到的 “坚持” 二字。当然,这是题外话了,因为“坚持”总是给人一种沉重、要紧牙关、“不得不”...而我的现实感受是享受的、愉悦地、沉浸在练习之中地,有时候甚至会想快点吃好可以练琴。)
以上事例的同感是:吃完晚饭=触发点 / 搬好凳子和谱架=仪式 / 饭后看电视=被替换
待熟练之后,又用了同样的方法来养成练Keep的习惯,而后又加上了睡前阅读半小时……
=======至此,以上是跟自己做法相似的地方。以下则是自己没想到的,希望尝试的几点:======
- 书面承诺 -
其实跟在读的另一本书《52 Small Changes For The Mind》中所提到的 Be A Goal Setter有点类似,只是时间先控制在了30天这个周期,后续可放在同一个目标本中写下来。
- 以日为单位,不以周为单位 -
日常工作安排和课时安排基本都是按星期在运行,所以当其中出现1-2天的间隔,似乎能让人有偷偷懒吧,停下来喘口气吧的感觉。没有想到如以日为单位的话,能增强连续性,所以把整个时间单位间隔缩小也可以尝试。
- 公开承诺 -
也许有时候我们只是为了面子,有时候只是担忧和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敢或者不愿意去进行公开承诺。这也发生在我的身上过,这大概也是人的一种弱点,总是为了给自己留着路子而不敢公开承诺。所以,与其写在自己的小本本里面,我还是决定把书评写在这里,也是一个承诺和监督。
=======最后,是我觉得很重要的几点=======
- 革新你的想法-
小的时候老是被我妈训,说我习惯不好啦,要改要改。但是内心总是拒绝的,不当一回事。而小时候所处的环境,周围的发臭思维也很严重,大家都觉得习惯是改不了的,不能改的,自己也就接受了 “改不改无所谓” 的这种想法。现在想想当年,的确是很可怕,如果没有一些事情的发生和遭遇让我决心改变,只是在脑中纠结,也就不会踏出第一步了。“应该...” “不应该...”这样的想法只是脑海中打架,还不如下定决心都尝试一下,切身实践切身体会一下,这样就不仅仅只是在脑中想想了。
- 请自问:这个改变对我来说是否真正重要?-
当尝试了改变,掌握了方法,也就有了选择,可以更加灵活。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才是最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