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尼克同行
选择读这本书完全是因为当时刚读完菲茨杰拉德的《清晨起床号》。去年我也这么干了一次,首轮我选的是《大亨小传》和《流动的盛宴》,这种把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放在一起阅读的做法颇有些田忌赛马的恶趣味。(同理,我打算以后看马尔克斯时更不厚道地把略萨捎上) 第一回合的比分情况如下:《大亨小传》完胜《流动的盛宴》。当然,后者我也挺喜欢,读完让我对巴黎愈发有了兴趣。但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文笔的絮絮叨叨让《流动的盛宴》失分不少,更主要是因为书中提到的巴黎艺术家的生活虽然个性鲜明、活灵活现,但终归和如今的我相隔太远,很难让我有亲临其境、融入其间的感觉。相比之下,《大亨小传》里盖茨比纸醉金迷的生活虽然更虚幻,但菲茨杰拉德轻盈精巧的笔触总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我拽进热闹熙攘的舞会之中。 伍迪·艾伦拍摄的《午夜巴黎》里,有两个场景能很形象地描绘出这两本书给我的感受:《流动的盛宴》就是男主角吉尔游荡在巴黎夜晚街头时绞尽脑汁捕捉的黄金时代幻象,而《大亨小传》就是男主角已经身处于黄金时代中,如梦似幻的气氛让他流连忘返。也就是说,一个是失眠后跑到大街上胡乱遐想,另一个则是走累了躺在大街上安然入睡后做了一个美梦。 所以我是带着对海明威的成见开始这第二回合的,当平淡无奇的《清晨起床号》读完后,我想到的竟然是《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应该会更差吧。 俗话说把期望值降低便会有意外收获,这本依旧莽撞粗鲁的《尼克·亚当斯故事集》结结实实的扳平了比分。 乍看起来,《尼克·亚当斯故事集》是毫无胜算可能的。首先,同样是短篇故事集,《尼》的主人公从头至尾都只是尼克一个人,人物形象未免单调,故事范围也受限;另外,本书中竟然有三个仅一页篇幅的段落,根本就谈不上是短篇;再次,本书中到处夹杂着海明威随手在笔记本中只作练笔速写的边角料,以及本来打算当做长篇小说(暂定名为《与青春同行》)开端却因各种原因最终放弃的烂尾楼。 总之,这是一个只需几段话就能将故事主题说明白的作品,对此,海明威做了件更绝的事:他写出来的文字比故事主题还要少。 书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要数“尼克说”这个词了,至于尼克是气愤地说还是开心地说,海明威却懒得写,语句简单的让人读起来无所适从。 另外还有对动作的描写,前一段话刚写完“尼克往前走”,下一段话又是一个“尼克往前走”,翻来覆去的都是同一个动作,给读者留下絮叨啰嗦的印象。但如果仔细想想,其实这才是一个人正常的举动啊!如果一会往前走,一会又往右或左走,就成了兜圈子,甚至是扭秧歌了。 所以海明威最成功的地方在于,他笔下的人物显得特别真实。笔触固然是简略的,但胜在细节捕捉的非常传神,很难说这些不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但能把这些细节描写的如此惟妙惟肖,只有亲身经历又是远远不够的。至少我是非常佩服海明威在对细节的再现时,如此纤毫毕现的描绘的功力。这本书虽然不厚,但我读得相当慢,因为在这些可见的细节外,我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那些无法看到却能够感觉到的场景,而只有细细的读,才不会漏掉了什么。也许世界的真谛就隐藏于这些细枝末节的字句里,即使海明威写的这些故事并没有这层意思,但只要精准地描写出细节,深底里的本质自会冒露出来。这让他不需再费笔墨去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活动,因为人的举止动作便能精准地刻画出流动的内心起伏。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里说过自己的写作习惯:先将脑子里的词语全部写在纸上,然后把冗长的、虚假的语句删掉,最后只剩下最真实的句子。他的这种写作方法可称为减法式,依此写出的句子,即使再简单,也能让读者品味出作者在组织语言时,心思其实是相当缜密的,并非在稀拉随意的胡写。 读者甚至会产生一种作者并不是为了描写心绪而去刻意编纂人物举止的印象,而是反过来,是由于观察到人物的细节举止而触摸到了人物内心的波澜,总之,是先有了人物,再有了动作和对话,然后发生了故事,最后才有了这本书。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大双心河》,此篇用了很大精力描写重回家乡的尼克扑鱼的情景,其实完全可以把鱼当做尼克本人在水中的倒影,鱼在水中尽力地稳住身子,就像是尼克在人生的溪流中尽力地稳住身子一样。同样是捕鱼,年少时捕的是实实在在的鱼,而成年后却是在捕那条名叫“年少时的自己”的鱼。 成年后的尼克再次来到故地时,大双心河刚被一场大火烧的面目全非,但尼克还是顺利的来到了年少时露宿的溪流边,因为并不是所有东西都烧毁了,比如头顶的太阳,还有自己记忆中的方位感。 这些都是能感受的到的,虽然海明威对此一字未提。 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各个短篇之间的关系。稍一分析不难发现,这一个个自成一体的短篇里,只有尼克一人是从一而终的,其他的配角几乎没有同时出现在两个不同的短篇里,偶尔在两个短篇中出现同一个人名,前后两个形象也很难拼接在一起,所以感觉更像是重名的,而不是同一个人。 事实上,海明威在写尼克·亚当斯这个角色时,也不是按照尼克的人生先后顺序按部就班写的。假若按照作者原来的写作顺序排列,尼克·亚当斯成长的顺序就变得相当混乱。这让我不免提出一个假设:也许尼克也不是同一个人,而是十几个同名不同人的尼克,由此推广下去,就是千千万万的尼克,直至涵盖住我们所有的人。 又或者,尼克依然还是同一个人,但人生并不是一部长篇故事,而是一篇连着一篇的短篇故事集,至于前后的逻辑关系,大可不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