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作者专访:赤军谈30年草根写作生涯(2017年9月)
(2017年9月8日首发中国图书网微信公众号)
内容提要:
想当年,“马里赤龟”老兄老弟摸爬滚打
中学时,自娱自乐写武侠,语文成绩灭全班
高考曾落榜,大学毕业论文跨界写诸葛亮
赶上台湾出版业黄金时期的尾巴
在文学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平衡
做网络写手,底子要厚,手要快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宛如梦幻》最新修订版正式上市了。这次中图网和本书作者赤军聊一聊他从小以来的成长经历、写作经验以及近年来如何转战网络文学,并给有意、有志于做网络写手的人提一提建议。
“马里赤龟”源远流长
中图网:之前有网友在中图网微博的评论里提到“马里赤龟”的说法。老读者知道指的是马伯庸、斯库里、赤军、恐龟驰骋四大“基友”,但新读者恐怕还不清楚老兄老弟们的渊源。能否大致介绍一下?
赤军:最初结识驰骋是因为NHK大河剧《武田信玄》。上世纪90年代初或90年代中,国内电视台播映这部剧,播的时间晚,我没法看,就用录像机定时来录,但有时电视台的播映时间不准,有的剧集没能录上。正好驰骋录了几集,包括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于是我就找他借录像带,一来二去就熟了。
后来《宛如梦幻》在游戏杂志上连载,我对日本平安时代不太熟,就由驰骋来写,他的文字非常具有文艺性。
中图网:在《宛如梦幻》上一版的前言中,您专门提到,为了避免破坏整部书的统一风格和阅读感觉,不得不忍痛删掉许多出自驰骋的文艺性的语句。
赤军:是这样。不过,之前你在采访我的文章里提到,我调侃“现在流传下来并一直在天皇继位仪式上郑重使用的,不过是依照仿制品而仿制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罢了”,其实这句话是驰骋写的,我保留了下来。
(中图网注:在最初的《宛如梦幻》文本里,在楠木正成战死凑川的情节中,驰骋写道: “正成离开了曾经寄予无限希望和梦想的京都。京都有芳艳的花草,有壮丽的建筑,有爱子正行,还有他喜欢的中国兵书。但他在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头脑中飘过的念头,却同所有所有高傲的英雄在这一刻想到的一样:“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是的,非常好。但是,我,不留恋!” )
中图网:和斯库里又是怎么结识的?
赤军:大概1998年或1999年的时候,我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斯库里。他就住在我家附近,我俩都喜欢三国。当时我们一起帮人策划电子游戏,最后事没搞成,但成了朋友。
斯库里当时介绍了日本的一些奇幻小说。他说:中国还没有这类小说,不如我们一起来写。我那时正好工作不顺心,就辞职和他还有另外两位朋友成立了“非天工作室”。我、斯库里和工作室的另一位朋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共同创作小说《生命》,也可以说是“同居”,工作室剩下的一位朋友不时跑过来。大概“同居”了3年吧,其间也打点零工,写点游戏攻略之类的东西。那时小说在杂志上连载,积攒了不少读者,有时大家会聚一聚。
中图网:和马伯庸是怎么结识的?
赤军: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有个名为“不落的黄金狮子旗”的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粉丝网站,我和上面许多人混得很熟,到处跑。那时马伯庸在这个网站的ID是“比克古老爷爷”。他在这个网站上写同人小说,笔法老到。我估计,这人怎么也不会比我小吧。但后来才知道他还是中学生或大一新生,记不太清了。那时马伯庸在外地,有时会来北京看我们。
中图网:记得当年我在网上混“新·战国联盟”的时候,马伯庸用“白羽征一”的ID写过不少东西。
赤军:我们四个人中,马伯庸是最早开微博的,然后他把斯库里、驰骋和我都拉上了微博。现在我们四个人还常聊一聊,交流最近看的书、玩的游戏。有时候我们在微博上互相怼一怼,开开玩笑。
从个人爱好到专职写作
中图网:谈谈您个人的历史吧,从小谈起,您对历史的爱好是怎样形成的?
赤军:最早是对古代的服装感兴趣。小时候我对着小人书,画上面穿盔甲的人物。同时,还听评书,如刘兰芳的《岳飞传》、袁阔成的《三国》,也看林汉达等人写的历史读物。很早我就开始阅读古文,到中学时,史传类的古文大部分不需要注释就能看懂。
中学时我就和同学写武侠小说,当时都是自娱自乐。高中时我和弟弟接龙写一部小说,我写一部分,他接着写一部分,我再接着写,完全是写着玩。写到后来,出现了6个名字一样的人。
那时我语文成绩在班上是很好的,但数学和英语成绩很差。一道数学题,我算三次会有三个结果。两次高考都没考上,1991年只得自费(那时上大学还有公费、自费之分)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的中文专业,一年学费4000元。
中图网:1991年的4000元是天价啊!
赤军:就自费来说,当时这个中文专业的学费算是最低的了。我不住校,大学里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多,就天天泡图书馆,包括学校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看了很多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
大学毕业时,我决定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论文,还原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论文的结论是:历史上的诸葛亮“既非大政治家,也非大军事家,其治国、用兵之才能和成绩,均甚为平庸”。老师对论文的评价是:好是好,可你学的是中文,不是历史。于是我又补充了一部分,分析诸葛亮平庸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艺术加工被一步步神化的,将论文题目定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试评诸葛亮其人并兼析其神化原因》。现在回头看,当时年轻气盛,观点容易偏激,有的话说得过头了。
中图网:大学期间除了看书,还有哪些爱好?
赤军:大二的时候,我迷上了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电脑游戏《三国志》一代。有一天,我发现一家叫做“先锋卡通”的游戏公司的招聘启事,便去那儿做兼职策划。“先锋卡通”是北京前导软件公司的前身。1994年夏天,获得IDG的风险投资后,“先锋卡通”的负责人边晓春带领研发团队,从“先锋卡通”剥离出来,成立北京前导软件公司。我去前导软件实习,有幸参与了电脑游戏《官渡》的制作。
IDG投资的这笔风险投资还包括创办一本游戏杂志,这本杂志就是《电子游戏软件》(即《GAME集中营》)。边晓春和我在杂志上开辟了“三国游戏纵横谈”栏目,两人轮流供稿,介绍市面上三国游戏的玩法。
中图网:《GAME集中营》可是鼎鼎大名啊,我对这个刊名的印象比《电子游戏软件》要深得多。上高中时看过好多期,现在还有印象的三国游戏攻略有街机的《三国志2》、任天堂红白机(FC)的《霸王的大陆》和PC上的《卧龙传》。我记得《卧龙传》的那篇攻略调侃说:本作的监狱似乎是纸糊的,抓到的敌方武将关几个月就自动跑掉了。不知哪篇攻略是您写的?
赤军:《卧龙传》应该是我写的。后来杂志的编辑离职并创办《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我也转移阵地,为这本杂志撰写了一系列三国历史和日本历史的文章,包括《英雄记略》、《三国的真相》、《毁灭与新生:日本明治维新人物谈》以及与驰骋共同执笔的《宛如梦幻》。
中图网:这就是《宛如梦幻》的第一稿吧?
赤军:是的。基本上我写几章,他写几章,所以连贯性不是很强,笔法的差异也不小。从日本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南北朝,然后就因为连载的中断,以及我们两人工作、生活的变更而停顿了,所以第一稿并不完整。后来经过修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过第二稿,但只是节选本,主要是战国时代的内容。再后来现代出版社出的第三稿是上下两卷本,如今厦门大学出版社又出了最新修订的三卷本,基本可以说是最终版了。
中图网:再回到历史,大学毕业后还在软件公司工作吗?
赤军:1995年我大学毕业,当时看到一家台资游戏公司捷鸿软件在招人,我就去应聘。面试官和我聊了十分钟,就把公司老板叫过来。老板和我聊完后,马上拍板让我第二天就来上班。说实话,这家公司在大陆和台湾上市的游戏不超过10款,而且都不大好,但公司的程序员和美工都很牛,为中国的游戏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1998年,捷鸿软件解体后,在台湾老板的支持下,我带着3名程序员和3名美工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开始制作一款三国游戏。游戏开发了3个多月,整个团队就被并入了另一家软件公司,我改做销售软件和KTV点歌系统的策划,开发三国游戏就不要想了。
中图网:当时你参与创建了“新·战国联盟”网上社区?
赤军:1999年,我做了个人网站,后来叫做“宛如梦幻·下野国日光城”,把我的文章和一些资料放上去。当时其他一些同好也做了日本战国历史专题的个人网站,于是我们一起组建了“新·战国联盟”。
中图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新·战国联盟”的一些牛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白羽征一,还有马羽茶水斋(信乡)、太田道真、吉川明静等等。直到现在吉川在微博上还顶着当年联盟的ID。以后你的生活和工作又有什么变化?
赤军:也是在1999年,我从软件公司辞职,和斯库里等好友成立了“非天工作室”,大家“同居”3年,共同创作一部名为《生命》的奇幻小说,之前谈过这事。原计划写三部,最终完成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30%。第一部《神授的权杖》共五卷,2002年出版了序卷和第一卷(共一本),但出版社没做什么营销,销量并不理想。之后“非天工作室”就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
中图网:然后您就一直专职写作?
赤军:倒也不是,我还做过两个工作。一是在《大众软件》杂志做编辑。我呆了3个月,眼看就要转正,我走了。其实单位领导很器重我,曾让我做一期的责编。但这工作实在太费精力,尤其是出刊前的日子,每天回到家根本就不想写自己的东西了,看电影也只看得下周星驰之类的喜剧片。这种状态可不行,所以我最后离职了。现在想起来挺可惜的,如果能坚持半年,把工作和生活节奏调整过来就好了。
另一个工作是为生计所迫,我和斯库里进过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宣传和网页设计。这家公司管理很乱,我干了11个月,就没完成过什么正经活儿。后来我的上司换了,接替的人很X蛋,所以我决定离职。当时斯库里还劝我说“你再多干一个月就有年假了。”我回答说:“现在辞职就能放假,还用再等一个月?”
以后我主要就在家写东西。现在再回去上班已不大可能了,生活节奏很难再适应。
试水网络文学 写穿越 写玄幻
中图网:您的好几部书曾在台湾地区出版,这在草根作家中还不多见。
赤军:上个世纪90年代,大陆好多网络写手都收到台湾书商的约稿邀约。那时台湾经济不错,但当地作品不足,于是书商就到大陆来约稿。当时有台湾书商出版了我参与合写的《生命:神授的权杖》、我的武侠小说《洗烽录》。本来还打算出我的奇幻小说《尘劫录》,连封面都找台湾漫画家郭冠良画好了,现在在网上还能搜到这个封面,但最终没能出版。后来这个书商跳槽了,把《洗烽录》又出了一版,后来就没再联系了。
当时台湾书商用美金支付稿酬,那时美金还是很坚挺的。可以说,我赶上了台湾出版业黄金时期的尾巴。
到本世纪00年代最后几年,又有台湾书商和我联系出书,那时台湾经济已经不行了,出的价完全不能看,但反正都是我在大陆已经出过的书,书稿放着也是放着,于是就给了对方。我的《风云信长传》在台湾以《织田信长》为名出版,《乱龙》以《上杉谦信》为名出版,我和驰骋等朋友合写的《七武士》也在台湾出过。
中图网:2014年以来,您在起点中文网先后连载历史穿越小说《汉魏文魁》和玄幻类小说《龙战野》,前者274万字,后者151万字。您涉足网络文学是出于什么考虑?
赤军:大背景是实体书的市场不佳,同时涉足网络文学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其实起初我是看不起网络小说的,当然那时也确实没什么精品。后来穿越历史的小说我看得多了,自己也有创作的欲望,但实体书要出大篇幅的穿越小说很难。正好有人把我介绍给起点中文网,于是就签了约,开始连载。
中图网:这么多年的写作历程中,您遭遇的挫折有哪些?
赤军:挫折倒是谈不上,主要是出版方面不太顺。之前谈过的,全本的《宛如梦幻》曾交给一家书商,一压就是几年,错过了最好的市场时机。还有历史小说《殷墟》(以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统帅“妇好”为主角),好几个编辑看了以后都说好,但在出版社报选题都没成功。
《尘劫录》也没能出版。当年写出来的时候,朋友们都说想象力很出色。当时中国的奇幻文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这部书放在今天来看就落伍了,如果重修,要花费很多精力。
《北京镜鉴记》也不大顺。这书开始是几个朋友写着接龙玩,后来和斯库里合作,希望写成像梦枕獏《阴阳师》那样的系列。当时一个文学网站说得天花乱坠,说要把最好的作品交给最好的书商出版,但最后书商运作失败,这玩意儿就只见水漂不听响。
文学性商业性何去何从
中图网:作为一名写作者,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有输出,您的输入情况是怎样的?
赤军:说到底就是要多读。我上小学时在学校以看杂书而闻名,经常上课时在课桌下面看杂书。上学、放学的路上手里也拿本书在路上看,因为学校在大院里,不担心路上被汽车撞到。这样的结果就是我语文成绩很棒。即使在高考落榜后,我去一个学校插班补习,单就语文成绩而言,班上的同学被我全灭。另外,我政治课成绩也是全班第一,不是靠背,是靠理解。
对于阅读,你要知道应该读哪些东西,首先还是大家、名家的作品,它们都经受了历史考验。至于现在有人列的鸡汤类书单,没有多大好处。
中图网:您认为,历史题材作品包括历史穿越作品应合乎怎样的标准?
赤军:要尊重大的历史事件,不要去篡改,当然作者可以去做进一步挖掘。例如,你认为另有真相,但要有说得通的逻辑。对于历史人物的把握,其主面基本不要动。当然,你也可以说主面是假的,但你要有支持你观点的逻辑。对于作品写到的当时的风俗民情、典章制度,应该从当时人的角度去看,从而形成历史氛围。当然,写风俗民情、典章制度很累人,要查很多东西。
中图网:很多穿越作品不注重历史氛围,感觉作品里的事发生在哪个朝代都有可能。说起历史氛围,徐兴业的《金瓯缺》写东京汴梁的部分真是令人神往。
赤军:《金瓯缺》太牛了,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最好的长篇历史小说。有人说写东京汴梁的部分是抄《东京梦华录》,但就算是这样,徐先生能把历史文献变成灵动的文学语言,这难道不是本事?
至于其他历史小说,我喜欢台湾作家高阳的《风尘三侠》,就是讲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的。但他的《胡雪岩》我实在看不下去。香港作家董千里的历史小说虽有阅读快感,但太野史了。
中图网:有网友评价说,《汉魏文魁》一大特点在于主角更多的时候是给三国时代的牛人们穿针引线,陈登、鲁肃、周瑜、庞统的刻画都很给力。主角也不像很多穿越文那样无所不能,而是随真实历史的进程而沉浮。是否可以说,《汉魏文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传统历史小说的基因?是否这一基因使它在众多穿越小说中独树一帜?
赤军:其实是我不大放得开,不愿给主角大开“金手指”。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后,要生存、要崛起,难免要开“金手指”,但我开得不多,不能让主角穿越过去之后就杀八方。我对于理科不是很了解,不敢写他穿越后就造枪、造炮,统一天下。
中图网:这么说,您的风格还是比较传统。有网友在看了《汉魏文魁》后评价说:赤军此人写文甚早,但倔强,不肯迎合市场,所以好像是初涉市场。这一“倔强”的点评是否恰当?
赤军:不能完全这么说。写东西固然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也要在文学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于我而言可能要花一段时间。《汉魏文魁》刚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时候,我的写法是每一卷倒叙,结果有很多读者看了开头一二十章就放弃了。这让我意识到这种写法不符合网文的阅读习惯,后来就改了。
再如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小说《铁流》,前半部分非常压抑,后半部分一下子放开。实体书可以这么写,但网文不行,读者等不到你放开就跑路了。
至于我坚持的东西,除了上面提到的尊重大的历史事件、营造历史氛围,在行文时,比较倾向中式的白描手法。有人批评我文笔不行,似乎在他们看来堆砌辞藻就是文笔好。我觉得,写历史小说要娓娓道来,慢慢地把读者引入佳境。
中图网:说起白描手法,梦枕獏的《阴阳师》真是做到了极致。
赤军:不错。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包括他的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
中图网:之前您为井上靖《风林火山》中译本作序时曾分析井上靖历史小说的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汉魏文魁》连载完成后,为什么决定创作奇幻题材的《龙战野》?
赤军:就是想试一试网络奇幻文学这个领域。一是《汉魏文魁》真是把我写伤了,考据毛病一犯起来,每个细节都会想要去查书,构思和实际创作的时间或许还没有查资料的时间长。二是《汉魏文魁》连载完成后,有其他收入,可以一两年不用考虑生计,专心做新的尝试。
《龙战野》写得没有《汉魏文魁》累,但也没预想中那样轻松,因为还是忍不住要搞点附会,中间又夹杂修真、科幻,甚至还有无限流,就当我把好几种题材都尝试了一遍吧。这书的订阅量不理想,可以说是扑街的一本书。
中图网:您之前在起点中文网透露,下一部作品是历史穿越,写东晋十六国,目前进展如何?
赤军:已经写了七八万字,写满30万字后就上传。东晋十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就是“乱”。我起初自认为对这段历史还比较了解,真要动笔写起来,还是太乱,需要查很多资料。现在就希望主角赶紧出来把天下搅乱,那样就容易驾驭了。现在不用每天更新,压力比之前小很多。
做网络写手:底子要厚 手要快
中图网:很多有意、有志于做网络写手的人关心的问题是:通过类似起点中文网这样的平台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多大?退一步说,写网络小说能维持生计吗?能否给他们提一些建议?
赤军:一般的年轻作者要走这条路,很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文学网站上好多作者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汉魏文魁》是起点中文网买断的。我在后台看订阅量,如果不买断,单靠订阅而且起点中文网不抽成,订阅收入全部给我,大概刚够温饱。
我的建议是,年轻作者在走这条路之前要有两三部作品打底,要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写网文要手快,我这方面是短板,最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天能写1.5万字,然后就得歇上3天,正常情况下一天写四五千字就顶天了。这种更新速度肯定不能令读者满意,靠写网文脱颖而出的许多人都是码字快手。
写网文的优点是,只要和网站签了约,作品不扑街,就有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不像写实体书,书写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出,出了之后不知道啥时候能结稿费。
中图网:之前您在接受网易的采访时提到,为了维持生活,您接的“命题作文”不少,例如给书商编宋词鉴赏的书。《龙战野》的后记也提到“我要先接点儿能挣钱养家的稿子”。
赤军:是的,我平时会接一些攒书的活儿,不能署名,最近在攒中国历史故事的书。最近还给新浪微漫画做顾问,每月要去一两次。他们前不久搬到了河北大厂,跑一趟够累人的。
以前接些活儿挣到钱后,就梦想着两三年不愁吃喝,可以不干别的,专心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现有了孩子,要考虑给孩子攒钱,连这种梦想也破灭了。
日本史写作后浪推前浪
中图网:最后回到与《宛如梦幻》相关的日本历史题材。虽然日本战国时代也有像九头龙川合战那样1万击破30万的战例,但总的来说,战争、战役规模都不大。因此,有人认为,与中国相比,日本古代的战争不过是村民械斗的级别。对此您怎么看?
赤军: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密度高,不能把中国的情况当成常例。与中国相比,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规模也不值一提,甚至还不如日本。战争、战役是否精彩,规模不是唯一的因素。一次出兵几十万人未必是好事,按照古代的运输、补给能力,其结果往往是扑街,因为后勤压力太大,如果顿兵坚城之下,结果就会很惨。
中图网:日本NHK电视台《转动历史的时刻》经常请作家担任节目嘉宾。在探究历史时,历史学家和作家的视角有什么不同?
赤军:现在肯站出来给大众讲历史的历史学家不多,而且他们研究的东西大众很可能不爱听。例如,如果讲晚唐的藩镇割据,大众当然喜欢听故事,但如果历史学家讲晚唐军制,那肯定没人愿意听。作家则不同。作家对某一历史事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梳理,对历史人物的揣摩,可能更甚于历史学家,毕竟着眼点不同。
中图网:写作时查资料一定很辛苦吧?
赤军:我日文是自学的,主要是为了阅读,没练习听说。查资料确实是很辛苦的事。之前有一次要查证上杉谦信带了3000人上洛(进京)的说法从何而来,我不记得出处了,于是上日文维基百科找线索。日文维基百科显示,这一说法出自《言继卿记》(日本战国时代朝廷公卿山科言继的日记体著作),于是我又去查《言继卿记》,终于在一个日本网站上找到《言继卿记》的扫描版,但一页一页地翻下来,还是没找到。就这事折腾了我一晚上,最后只能放弃。
现在一些网友对日本古代史的研究非常精深。例如,有网友贴出日本古籍书页的照片,讨论日本现代对古籍字句的翻译和理解是否正确。这一代牛人起来了,我们这些老人可以闪人了。
中图网:以后不会再写日本历史方面的东西了吗?
赤军:通史类读物应该是不会写了。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写一些专题性的东西,如应仁之乱、上杉谦信、武田信玄,还有幕政。
内容提要:
想当年,“马里赤龟”老兄老弟摸爬滚打
中学时,自娱自乐写武侠,语文成绩灭全班
高考曾落榜,大学毕业论文跨界写诸葛亮
赶上台湾出版业黄金时期的尾巴
在文学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平衡
做网络写手,底子要厚,手要快
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宛如梦幻》最新修订版正式上市了。这次中图网和本书作者赤军聊一聊他从小以来的成长经历、写作经验以及近年来如何转战网络文学,并给有意、有志于做网络写手的人提一提建议。
“马里赤龟”源远流长
中图网:之前有网友在中图网微博的评论里提到“马里赤龟”的说法。老读者知道指的是马伯庸、斯库里、赤军、恐龟驰骋四大“基友”,但新读者恐怕还不清楚老兄老弟们的渊源。能否大致介绍一下?
赤军:最初结识驰骋是因为NHK大河剧《武田信玄》。上世纪90年代初或90年代中,国内电视台播映这部剧,播的时间晚,我没法看,就用录像机定时来录,但有时电视台的播映时间不准,有的剧集没能录上。正好驰骋录了几集,包括第四次川中岛之战,于是我就找他借录像带,一来二去就熟了。
后来《宛如梦幻》在游戏杂志上连载,我对日本平安时代不太熟,就由驰骋来写,他的文字非常具有文艺性。
中图网:在《宛如梦幻》上一版的前言中,您专门提到,为了避免破坏整部书的统一风格和阅读感觉,不得不忍痛删掉许多出自驰骋的文艺性的语句。
赤军:是这样。不过,之前你在采访我的文章里提到,我调侃“现在流传下来并一直在天皇继位仪式上郑重使用的,不过是依照仿制品而仿制的仿制品的仿制品罢了”,其实这句话是驰骋写的,我保留了下来。
(中图网注:在最初的《宛如梦幻》文本里,在楠木正成战死凑川的情节中,驰骋写道: “正成离开了曾经寄予无限希望和梦想的京都。京都有芳艳的花草,有壮丽的建筑,有爱子正行,还有他喜欢的中国兵书。但他在远离这些美好的事物时,头脑中飘过的念头,却同所有所有高傲的英雄在这一刻想到的一样:“这些都是非常好、非常好的,是的,非常好。但是,我,不留恋!” )
中图网:和斯库里又是怎么结识的?
赤军:大概1998年或1999年的时候,我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斯库里。他就住在我家附近,我俩都喜欢三国。当时我们一起帮人策划电子游戏,最后事没搞成,但成了朋友。
斯库里当时介绍了日本的一些奇幻小说。他说:中国还没有这类小说,不如我们一起来写。我那时正好工作不顺心,就辞职和他还有另外两位朋友成立了“非天工作室”。我、斯库里和工作室的另一位朋友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共同创作小说《生命》,也可以说是“同居”,工作室剩下的一位朋友不时跑过来。大概“同居”了3年吧,其间也打点零工,写点游戏攻略之类的东西。那时小说在杂志上连载,积攒了不少读者,有时大家会聚一聚。
中图网:和马伯庸是怎么结识的?
赤军:一九九几年的时候,有个名为“不落的黄金狮子旗”的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的粉丝网站,我和上面许多人混得很熟,到处跑。那时马伯庸在这个网站的ID是“比克古老爷爷”。他在这个网站上写同人小说,笔法老到。我估计,这人怎么也不会比我小吧。但后来才知道他还是中学生或大一新生,记不太清了。那时马伯庸在外地,有时会来北京看我们。
中图网:记得当年我在网上混“新·战国联盟”的时候,马伯庸用“白羽征一”的ID写过不少东西。
赤军:我们四个人中,马伯庸是最早开微博的,然后他把斯库里、驰骋和我都拉上了微博。现在我们四个人还常聊一聊,交流最近看的书、玩的游戏。有时候我们在微博上互相怼一怼,开开玩笑。
从个人爱好到专职写作
中图网:谈谈您个人的历史吧,从小谈起,您对历史的爱好是怎样形成的?
赤军:最早是对古代的服装感兴趣。小时候我对着小人书,画上面穿盔甲的人物。同时,还听评书,如刘兰芳的《岳飞传》、袁阔成的《三国》,也看林汉达等人写的历史读物。很早我就开始阅读古文,到中学时,史传类的古文大部分不需要注释就能看懂。
中学时我就和同学写武侠小说,当时都是自娱自乐。高中时我和弟弟接龙写一部小说,我写一部分,他接着写一部分,我再接着写,完全是写着玩。写到后来,出现了6个名字一样的人。
那时我语文成绩在班上是很好的,但数学和英语成绩很差。一道数学题,我算三次会有三个结果。两次高考都没考上,1991年只得自费(那时上大学还有公费、自费之分)上了北京联合大学文理学院的中文专业,一年学费4000元。
中图网:1991年的4000元是天价啊!
赤军:就自费来说,当时这个中文专业的学费算是最低的了。我不住校,大学里可以自主支配的时间很多,就天天泡图书馆,包括学校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看了很多历史和文学方面的书。
大学毕业时,我决定写一篇关于诸葛亮的论文,还原他在历史上的真实形象。论文的结论是:历史上的诸葛亮“既非大政治家,也非大军事家,其治国、用兵之才能和成绩,均甚为平庸”。老师对论文的评价是:好是好,可你学的是中文,不是历史。于是我又补充了一部分,分析诸葛亮平庸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艺术加工被一步步神化的,将论文题目定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试评诸葛亮其人并兼析其神化原因》。现在回头看,当时年轻气盛,观点容易偏激,有的话说得过头了。
中图网:大学期间除了看书,还有哪些爱好?
赤军:大二的时候,我迷上了日本光荣公司出品的电脑游戏《三国志》一代。有一天,我发现一家叫做“先锋卡通”的游戏公司的招聘启事,便去那儿做兼职策划。“先锋卡通”是北京前导软件公司的前身。1994年夏天,获得IDG的风险投资后,“先锋卡通”的负责人边晓春带领研发团队,从“先锋卡通”剥离出来,成立北京前导软件公司。我去前导软件实习,有幸参与了电脑游戏《官渡》的制作。
IDG投资的这笔风险投资还包括创办一本游戏杂志,这本杂志就是《电子游戏软件》(即《GAME集中营》)。边晓春和我在杂志上开辟了“三国游戏纵横谈”栏目,两人轮流供稿,介绍市面上三国游戏的玩法。
中图网:《GAME集中营》可是鼎鼎大名啊,我对这个刊名的印象比《电子游戏软件》要深得多。上高中时看过好多期,现在还有印象的三国游戏攻略有街机的《三国志2》、任天堂红白机(FC)的《霸王的大陆》和PC上的《卧龙传》。我记得《卧龙传》的那篇攻略调侃说:本作的监狱似乎是纸糊的,抓到的敌方武将关几个月就自动跑掉了。不知哪篇攻略是您写的?
赤军:《卧龙传》应该是我写的。后来杂志的编辑离职并创办《电子游戏与电脑游戏》。我也转移阵地,为这本杂志撰写了一系列三国历史和日本历史的文章,包括《英雄记略》、《三国的真相》、《毁灭与新生:日本明治维新人物谈》以及与驰骋共同执笔的《宛如梦幻》。
中图网:这就是《宛如梦幻》的第一稿吧?
赤军:是的。基本上我写几章,他写几章,所以连贯性不是很强,笔法的差异也不小。从日本的神话时代一直写到南北朝,然后就因为连载的中断,以及我们两人工作、生活的变更而停顿了,所以第一稿并不完整。后来经过修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过第二稿,但只是节选本,主要是战国时代的内容。再后来现代出版社出的第三稿是上下两卷本,如今厦门大学出版社又出了最新修订的三卷本,基本可以说是最终版了。
中图网:再回到历史,大学毕业后还在软件公司工作吗?
赤军:1995年我大学毕业,当时看到一家台资游戏公司捷鸿软件在招人,我就去应聘。面试官和我聊了十分钟,就把公司老板叫过来。老板和我聊完后,马上拍板让我第二天就来上班。说实话,这家公司在大陆和台湾上市的游戏不超过10款,而且都不大好,但公司的程序员和美工都很牛,为中国的游戏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1998年,捷鸿软件解体后,在台湾老板的支持下,我带着3名程序员和3名美工组建了一支研发团队,开始制作一款三国游戏。游戏开发了3个多月,整个团队就被并入了另一家软件公司,我改做销售软件和KTV点歌系统的策划,开发三国游戏就不要想了。
中图网:当时你参与创建了“新·战国联盟”网上社区?
赤军:1999年,我做了个人网站,后来叫做“宛如梦幻·下野国日光城”,把我的文章和一些资料放上去。当时其他一些同好也做了日本战国历史专题的个人网站,于是我们一起组建了“新·战国联盟”。
中图网: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新·战国联盟”的一些牛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白羽征一,还有马羽茶水斋(信乡)、太田道真、吉川明静等等。直到现在吉川在微博上还顶着当年联盟的ID。以后你的生活和工作又有什么变化?
赤军:也是在1999年,我从软件公司辞职,和斯库里等好友成立了“非天工作室”,大家“同居”3年,共同创作一部名为《生命》的奇幻小说,之前谈过这事。原计划写三部,最终完成了第一部和第二部的30%。第一部《神授的权杖》共五卷,2002年出版了序卷和第一卷(共一本),但出版社没做什么营销,销量并不理想。之后“非天工作室”就解散了,大家各奔东西。
中图网:然后您就一直专职写作?
赤军:倒也不是,我还做过两个工作。一是在《大众软件》杂志做编辑。我呆了3个月,眼看就要转正,我走了。其实单位领导很器重我,曾让我做一期的责编。但这工作实在太费精力,尤其是出刊前的日子,每天回到家根本就不想写自己的东西了,看电影也只看得下周星驰之类的喜剧片。这种状态可不行,所以我最后离职了。现在想起来挺可惜的,如果能坚持半年,把工作和生活节奏调整过来就好了。
另一个工作是为生计所迫,我和斯库里进过一家房地产公司,负责宣传和网页设计。这家公司管理很乱,我干了11个月,就没完成过什么正经活儿。后来我的上司换了,接替的人很X蛋,所以我决定离职。当时斯库里还劝我说“你再多干一个月就有年假了。”我回答说:“现在辞职就能放假,还用再等一个月?”
以后我主要就在家写东西。现在再回去上班已不大可能了,生活节奏很难再适应。
试水网络文学 写穿越 写玄幻
中图网:您的好几部书曾在台湾地区出版,这在草根作家中还不多见。
赤军:上个世纪90年代,大陆好多网络写手都收到台湾书商的约稿邀约。那时台湾经济不错,但当地作品不足,于是书商就到大陆来约稿。当时有台湾书商出版了我参与合写的《生命:神授的权杖》、我的武侠小说《洗烽录》。本来还打算出我的奇幻小说《尘劫录》,连封面都找台湾漫画家郭冠良画好了,现在在网上还能搜到这个封面,但最终没能出版。后来这个书商跳槽了,把《洗烽录》又出了一版,后来就没再联系了。
当时台湾书商用美金支付稿酬,那时美金还是很坚挺的。可以说,我赶上了台湾出版业黄金时期的尾巴。
到本世纪00年代最后几年,又有台湾书商和我联系出书,那时台湾经济已经不行了,出的价完全不能看,但反正都是我在大陆已经出过的书,书稿放着也是放着,于是就给了对方。我的《风云信长传》在台湾以《织田信长》为名出版,《乱龙》以《上杉谦信》为名出版,我和驰骋等朋友合写的《七武士》也在台湾出过。
中图网:2014年以来,您在起点中文网先后连载历史穿越小说《汉魏文魁》和玄幻类小说《龙战野》,前者274万字,后者151万字。您涉足网络文学是出于什么考虑?
赤军:大背景是实体书的市场不佳,同时涉足网络文学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其实起初我是看不起网络小说的,当然那时也确实没什么精品。后来穿越历史的小说我看得多了,自己也有创作的欲望,但实体书要出大篇幅的穿越小说很难。正好有人把我介绍给起点中文网,于是就签了约,开始连载。
中图网:这么多年的写作历程中,您遭遇的挫折有哪些?
赤军:挫折倒是谈不上,主要是出版方面不太顺。之前谈过的,全本的《宛如梦幻》曾交给一家书商,一压就是几年,错过了最好的市场时机。还有历史小说《殷墟》(以中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女统帅“妇好”为主角),好几个编辑看了以后都说好,但在出版社报选题都没成功。
《尘劫录》也没能出版。当年写出来的时候,朋友们都说想象力很出色。当时中国的奇幻文学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这部书放在今天来看就落伍了,如果重修,要花费很多精力。
《北京镜鉴记》也不大顺。这书开始是几个朋友写着接龙玩,后来和斯库里合作,希望写成像梦枕獏《阴阳师》那样的系列。当时一个文学网站说得天花乱坠,说要把最好的作品交给最好的书商出版,但最后书商运作失败,这玩意儿就只见水漂不听响。
文学性商业性何去何从
中图网:作为一名写作者,有足够的输入才能有输出,您的输入情况是怎样的?
赤军:说到底就是要多读。我上小学时在学校以看杂书而闻名,经常上课时在课桌下面看杂书。上学、放学的路上手里也拿本书在路上看,因为学校在大院里,不担心路上被汽车撞到。这样的结果就是我语文成绩很棒。即使在高考落榜后,我去一个学校插班补习,单就语文成绩而言,班上的同学被我全灭。另外,我政治课成绩也是全班第一,不是靠背,是靠理解。
对于阅读,你要知道应该读哪些东西,首先还是大家、名家的作品,它们都经受了历史考验。至于现在有人列的鸡汤类书单,没有多大好处。
中图网:您认为,历史题材作品包括历史穿越作品应合乎怎样的标准?
赤军:要尊重大的历史事件,不要去篡改,当然作者可以去做进一步挖掘。例如,你认为另有真相,但要有说得通的逻辑。对于历史人物的把握,其主面基本不要动。当然,你也可以说主面是假的,但你要有支持你观点的逻辑。对于作品写到的当时的风俗民情、典章制度,应该从当时人的角度去看,从而形成历史氛围。当然,写风俗民情、典章制度很累人,要查很多东西。
中图网:很多穿越作品不注重历史氛围,感觉作品里的事发生在哪个朝代都有可能。说起历史氛围,徐兴业的《金瓯缺》写东京汴梁的部分真是令人神往。
赤军:《金瓯缺》太牛了,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最好的长篇历史小说。有人说写东京汴梁的部分是抄《东京梦华录》,但就算是这样,徐先生能把历史文献变成灵动的文学语言,这难道不是本事?
至于其他历史小说,我喜欢台湾作家高阳的《风尘三侠》,就是讲李靖、红拂女、虬髯客的。但他的《胡雪岩》我实在看不下去。香港作家董千里的历史小说虽有阅读快感,但太野史了。
中图网:有网友评价说,《汉魏文魁》一大特点在于主角更多的时候是给三国时代的牛人们穿针引线,陈登、鲁肃、周瑜、庞统的刻画都很给力。主角也不像很多穿越文那样无所不能,而是随真实历史的进程而沉浮。是否可以说,《汉魏文魁》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传统历史小说的基因?是否这一基因使它在众多穿越小说中独树一帜?
赤军:其实是我不大放得开,不愿给主角大开“金手指”。一个普通人穿越到古代后,要生存、要崛起,难免要开“金手指”,但我开得不多,不能让主角穿越过去之后就杀八方。我对于理科不是很了解,不敢写他穿越后就造枪、造炮,统一天下。
中图网:这么说,您的风格还是比较传统。有网友在看了《汉魏文魁》后评价说:赤军此人写文甚早,但倔强,不肯迎合市场,所以好像是初涉市场。这一“倔强”的点评是否恰当?
赤军:不能完全这么说。写东西固然要有自己坚持的东西,也要在文学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于我而言可能要花一段时间。《汉魏文魁》刚开始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时候,我的写法是每一卷倒叙,结果有很多读者看了开头一二十章就放弃了。这让我意识到这种写法不符合网文的阅读习惯,后来就改了。
再如苏联作家绥拉菲莫维奇的小说《铁流》,前半部分非常压抑,后半部分一下子放开。实体书可以这么写,但网文不行,读者等不到你放开就跑路了。
至于我坚持的东西,除了上面提到的尊重大的历史事件、营造历史氛围,在行文时,比较倾向中式的白描手法。有人批评我文笔不行,似乎在他们看来堆砌辞藻就是文笔好。我觉得,写历史小说要娓娓道来,慢慢地把读者引入佳境。
中图网:说起白描手法,梦枕獏的《阴阳师》真是做到了极致。
赤军:不错。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包括他的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
中图网:之前您为井上靖《风林火山》中译本作序时曾分析井上靖历史小说的特点,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看一看。《汉魏文魁》连载完成后,为什么决定创作奇幻题材的《龙战野》?
赤军:就是想试一试网络奇幻文学这个领域。一是《汉魏文魁》真是把我写伤了,考据毛病一犯起来,每个细节都会想要去查书,构思和实际创作的时间或许还没有查资料的时间长。二是《汉魏文魁》连载完成后,有其他收入,可以一两年不用考虑生计,专心做新的尝试。
《龙战野》写得没有《汉魏文魁》累,但也没预想中那样轻松,因为还是忍不住要搞点附会,中间又夹杂修真、科幻,甚至还有无限流,就当我把好几种题材都尝试了一遍吧。这书的订阅量不理想,可以说是扑街的一本书。
中图网:您之前在起点中文网透露,下一部作品是历史穿越,写东晋十六国,目前进展如何?
赤军:已经写了七八万字,写满30万字后就上传。东晋十六国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就是“乱”。我起初自认为对这段历史还比较了解,真要动笔写起来,还是太乱,需要查很多资料。现在就希望主角赶紧出来把天下搅乱,那样就容易驾驭了。现在不用每天更新,压力比之前小很多。
做网络写手:底子要厚 手要快
中图网:很多有意、有志于做网络写手的人关心的问题是:通过类似起点中文网这样的平台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多大?退一步说,写网络小说能维持生计吗?能否给他们提一些建议?
赤军:一般的年轻作者要走这条路,很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文学网站上好多作者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汉魏文魁》是起点中文网买断的。我在后台看订阅量,如果不买断,单靠订阅而且起点中文网不抽成,订阅收入全部给我,大概刚够温饱。
我的建议是,年轻作者在走这条路之前要有两三部作品打底,要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写网文要手快,我这方面是短板,最文思泉涌的时候一天能写1.5万字,然后就得歇上3天,正常情况下一天写四五千字就顶天了。这种更新速度肯定不能令读者满意,靠写网文脱颖而出的许多人都是码字快手。
写网文的优点是,只要和网站签了约,作品不扑街,就有一笔相对稳定的收入。不像写实体书,书写了不知道啥时候能出,出了之后不知道啥时候能结稿费。
中图网:之前您在接受网易的采访时提到,为了维持生活,您接的“命题作文”不少,例如给书商编宋词鉴赏的书。《龙战野》的后记也提到“我要先接点儿能挣钱养家的稿子”。
赤军:是的,我平时会接一些攒书的活儿,不能署名,最近在攒中国历史故事的书。最近还给新浪微漫画做顾问,每月要去一两次。他们前不久搬到了河北大厂,跑一趟够累人的。
以前接些活儿挣到钱后,就梦想着两三年不愁吃喝,可以不干别的,专心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现有了孩子,要考虑给孩子攒钱,连这种梦想也破灭了。
日本史写作后浪推前浪
中图网:最后回到与《宛如梦幻》相关的日本历史题材。虽然日本战国时代也有像九头龙川合战那样1万击破30万的战例,但总的来说,战争、战役规模都不大。因此,有人认为,与中国相比,日本古代的战争不过是村民械斗的级别。对此您怎么看?
赤军:中国地大物博,人口密度高,不能把中国的情况当成常例。与中国相比,欧洲中世纪的战争规模也不值一提,甚至还不如日本。战争、战役是否精彩,规模不是唯一的因素。一次出兵几十万人未必是好事,按照古代的运输、补给能力,其结果往往是扑街,因为后勤压力太大,如果顿兵坚城之下,结果就会很惨。
中图网:日本NHK电视台《转动历史的时刻》经常请作家担任节目嘉宾。在探究历史时,历史学家和作家的视角有什么不同?
赤军:现在肯站出来给大众讲历史的历史学家不多,而且他们研究的东西大众很可能不爱听。例如,如果讲晚唐的藩镇割据,大众当然喜欢听故事,但如果历史学家讲晚唐军制,那肯定没人愿意听。作家则不同。作家对某一历史事件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梳理,对历史人物的揣摩,可能更甚于历史学家,毕竟着眼点不同。
中图网:写作时查资料一定很辛苦吧?
赤军:我日文是自学的,主要是为了阅读,没练习听说。查资料确实是很辛苦的事。之前有一次要查证上杉谦信带了3000人上洛(进京)的说法从何而来,我不记得出处了,于是上日文维基百科找线索。日文维基百科显示,这一说法出自《言继卿记》(日本战国时代朝廷公卿山科言继的日记体著作),于是我又去查《言继卿记》,终于在一个日本网站上找到《言继卿记》的扫描版,但一页一页地翻下来,还是没找到。就这事折腾了我一晚上,最后只能放弃。
现在一些网友对日本古代史的研究非常精深。例如,有网友贴出日本古籍书页的照片,讨论日本现代对古籍字句的翻译和理解是否正确。这一代牛人起来了,我们这些老人可以闪人了。
中图网:以后不会再写日本历史方面的东西了吗?
赤军:通史类读物应该是不会写了。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可能会写一些专题性的东西,如应仁之乱、上杉谦信、武田信玄,还有幕政。
© 本文版权归作者 万里一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