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我觉得别扭的原因了
首先这本书绝没有吹得那么好,当然也没有很差。 实际上我觉得逢坂刚乃至“推协奖”的评委的批评是有道理的,特别是那一句“过于沉迷于诡计导致自我中毒” 简直一言中的,一针见血。 书的诡计我猜出来一部分吧,后面的多重反转确实惊到我了,当时觉得惊艳无比,但即使在惊艳的时候也总觉得隐隐违和,再细细品味一遍,一拍桌子—— 好了我知道了,它违和在哪里 作者在解密的时候大量引用了前面的文稿内容,并且他引用的部分并不是案件的主要情节,而是字里行间的细枝末节,甚至是类似于废话的几句聊天,我想这就是“过于沉迷于诡计导致自我中毒”的地方所在。 不怪我觉得违和,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非常不正常的事情。 虽然他推理的时候运用的论据都是前文出现过的,是非常注重对读者的公平性没错,但是要在字里行间巧妙地,并且一个不漏的,把这些草蛇灰线表述出来,必须要有一个前提 作者,知道真相。 如果她不知道的话,这是绝不可能的。 你总不能说这是冥冥之中的首无大人的力量。 随便举个例子,如果她只是个旁观者的妙子,叙述案情的时候是绝不可能莫名其妙地把高屋敷和小言师兄弟的会面写得那么详细,连看似跟案情毫无关系的闲话内容都一一记载(不要忘了她应该是不知道真相的,所以在她眼里这些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灌水),对于真的看着传说中那篇连载的读者而言,并不知道后面“小言”的拜访,也不知道案情真相的人来讲,那是大段大段的废话。 你要是给我订的杂志这么搞,我是会投诉的,真的。 要真的出现这样可以在一字一句的细节中推敲而不让读者觉得胡扯,我想了想,只能是两个可能 第一、你开头跟我说这是在挑战读者。 (不是妙子挑战读者,而是你三津田这本书,在挑战读者) 那么好,这些东西你想怎么藏怎么藏,我大可以理解为三津田在这个前提下,对文稿有所修改补充,这种情况下,你就算出现叙诡都可以接受,细节隐藏就很正常了。 第二、书稿内容一开始就是真凶写的 你也不要跟我说什么作者不能是凶手了,你大可以表示,她对自己的诡计很自信觉得就算写出来了也没人可以发现,所以前文绝对没有欺骗隐藏 虽然违背了二十准则,但是至少这个事儿合理。 三津田拘泥于二十准则,反复强调“正文都是妙子自己写的”,反而给他的细节推断蒙上了一层怎么洗也洗不干净的错乱感 但是三津田没有。 他无视这种明显的说不通的地方,放大镜找蚂蚁一样,把书稿中的那些像是为了丰富内容故意写出来的细枝末节排出来,给你拼成一个所谓真相。 好像对这些细节视而不见的读者只能怪自己眼瞎了。 对不起,我不买这个账。 “过于沉迷于诡计导致自我中毒”这句话,他一点都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