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大丈夫》书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经济学里有个术语叫「沉没成本」,指的是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改变的成本,聪明的经济学者会建议人们在做决策时不必考虑已经发生的「沉没成本」,这也是决策时的一个极大干扰项。听起来好像有点低估了人类的理性,明明都已经发生了,怎么会纠结?事实上,人们总是在纠结。人们对「沉没成本」的耿耿于怀比你想象的更强烈。
2. 不时有年轻人,胸怀一股改变世界的冲动,焦虑不知做点什么好。不要陷入伟大的幻觉里瞎悲壮了。在不偷不抢的情况下,一个人赚更多钱就意味着对社会有更多贡献。如果你不理解,可以先背诵起来,未来可能会突然领悟这个道理。说了这么多,你还是厌恶金钱怎么办?感觉配不上自己的清心寡欲。其实也好办。通常不爱钱的人都认为自己有更高尚的理想或者追求。
3. 博尔特不需要在泳池里怀疑自己的运动能力,他需要做的只是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
4. 印度导演塔森曾说过:「你花钱买到的不只是我做导演的这段时间,而是买到我喝过的每一口酒、品过的每一杯咖啡、谈过的每一次恋爱、去过的每一个地方……你买的是我全部生命的精华,并将其化成为30秒的广告,怎么会不贵」。
我非常喜欢这段话,它揭示了一个不易察觉的人生真相,人与人表面上看起来都差不多,时间不多不少,公平地在每个人身上流淌而过,这个过程因为人生经历、眼界和对这个世界思考的不同,差距早就拉开了不知道有多远。
5. 过去强调学习这件事依然是太宽泛了。也就是说「学习」两个字基本上跟没说是一样的。如今的人们感觉并不缺乏学习,都很有知识,互联网让知识的获得也变得空前方便。人们真正缺乏的是练习,各种实操练习。因此我比较同意安德斯·艾利克森所说的,把我们当做「练习人」是一种全新的理解,也是审视我们自身的一种更好的方式。
6. 今年就要说去了,是不是感觉这一年没什么收获?太正常了,再想想是不是每年年末都如此?明年跟其他年份一样无辜,不出意外,后年的这个时候也一样。努力,坚持,这两个比灰尘更平常的陈词滥调恰恰就是一切。有人说毅力也是天生的,基因里带的,好像终于在生理上给自己找到无可反驳的借口。实际上坚持需要的并不是毅力,而依然是观念。你需要赋予自己重复的意义,寻找过程的乐趣,并强化坚持下去的美好动机,为了能力更强,为了生活更好,或别的随便什么吧。反反复复,难以坚持,你并不特殊,多数人都这样,说来惭愧,我自己作为一个学习外语无数次后放弃的失败者已经在尝试重新背单词,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我能学到什么程度。但我想再试试,要做的可能也真的只是再试试,再试试······
7. 说一千道一万,曾经被人鄙夷的成功学一直就没消失,只是换了包装,现在不好意思叫成功学了,可能应该有个名字叫「学习学」。
8. 「如何正确阅读一本书」。真是见鬼了,教人怎么阅读一本书的书越来越多了。拜托,看书就是一本接着一本看,暂时没明白的跳过去,实在看不下去的扔了。若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就是避开垃圾书籍。要我说,学什么学,这一代人,所有有野心的优秀年轻人都毁在了学习如何变强大的技巧上。由于这种轻松阅读即可掌握技能的感觉太过良好,人们纷纷上瘾,浪费了大量时间去学习如何学习,到头来什么也不会,你倒是干起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