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生活的苦难?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苦难的定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买不起北上广的房子,公司要求连续工作一个月无休,失去了打算过一辈子的恋人等等。这些开始成了我们生活中痛苦的一部分,把这些定义成生活的“苦难”,虽然多半有自嘲的嫌疑,但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些人一段时间内为之苦恼的事情。
其实,真正的苦难是几十年前、甚至一百多年前我们父母辈、爷爷奶奶辈过的那种生活,那个年代大多数人过得都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日子,每天最大的烦恼就是去哪里找点吃的填饱肚子,至于现在大多数人朋友圈摆拍的那种精致的食物,简直想都不敢想。
雷米是一个真正的苦孩子,从开始记事起就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不到十岁就被养父租给了流浪艺人,跟着艺人师傅、几条狗和一只猴子满世界流浪、卖艺讨生活。住的地方大多是乡村的麦秸堆,吃的也多是简单的面包,如果遇到不欢迎卖艺人的地方,还会遭到逮捕。雷米就进过好几次监狱,他的师傅还坐了好几个月牢,虽然从某个层面上来说,他们什么都没有干,只是想通过卖艺挣一口饭钱而已。
但相比糟糕的人为因素,更可怖的是自然的恶劣。雷米的师傅因为寒冷和饥饿的双重夹击,不幸离开人世,两只小狗也被狼给吃了,唯一在卖艺中扮演将军的猴子也被活活冻死,剩下雷米一个人带着另外一只活下来的小狗继续流浪、卖艺。虽然最后在一位花农家有过一段短暂的平静生活,但雷米依旧逃不开流浪的命运。
曾经,小时候的我们都幻想过,离开家背上背包去远方流浪。我萌芽这个想法是在小学六年级,但直到现在也没有真正实现这个梦想。生活和梦想“背道而驰”,随着时间的久远,很多梦想甚至会消失得无影无终。相比于在北上广买房子,公司要求连续工作一个月无休,失去了打算过一辈子的恋人这些事情,或许,这才是我们生活最大的苦难。
这本小说风靡法国时,中国还处在清朝政府的统治时期,直到作者1907去世,中国还没有从封建时代走出来。两两对比,不得不让人喟叹差距之大。用现在对文学作品的评判标准来看,这本一百多年前的小说,它的可取之处很少,尤其是最后雷米寻亲的段落,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尔虞我诈、财产争夺的戏码是现在最末流的写作者都不会用的。但这并不妨碍这本小说所传达出来的励志意义,以及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先驱性和里程碑地位。毕竟这是埃克多·马洛一生创作的七十多部小说中,最为流行的一部。
小说的情节其实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表述出来:一位孤儿的流浪生活。但它细致的文笔和不断转换城市的剧情推送,还有它那所传达出来的悲剧生活的美感,是值得一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