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思想比现在开放多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
这个冬天,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书。昨天读完林语堂的《朱门》,一部从现在看来,人物性格单一,故事浅白的小说。读完再回头去想,不觉惊讶,林语堂的思想之前卫,对女性追求自我的那种态度,异常强烈。其实这本小说放现在来看,也不落俗,依旧有许多女人没有追求自我幸福的权利。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明白这种轰轰烈烈,不顾一切去爱的精神有多伟大。林语堂在《朱门》里写了一位名叫柔安的女性,她为了追求自我的幸福,毅然放弃豪门大院里的一切,毫无畏惧地和喜欢的人在一起。这个人是记者,是她在一次上街游行过程中认识的人。他因为写了一篇针砭时弊的文章,从而开启逃难之旅,跑到新疆,以记者的身份参与战争。
起初我在读的时候,一直以为这是宏达的场面,会是以男性视角为主的小说,看到后面才发现,关于女性的视角无不凸显,从李飞的母亲、嫂子,到唱戏的遏云,春梅,无不将女性的豪杰、义气形象毫无保留地凸显出来。
在语言方面,我读的时候,忽然发现林语堂的语言如此现代。完全没有民国时那种有些磕巴的味道,这在读鲁迅的文章里有体现,很多时候,鲁迅的文字一句话会连续带好几个“的”,明明有的可以省略。后来我在想,会不会是有人翻译过。因为我在读《吾国吾民》的时候,就买到一本翻译。后来在二手书市场淘了一本《中国人》,才算是真正读明白。
我想,《朱门》这本书应该是英语写成,然后有人翻译过来,只是为什么没有人把译者写出来,还是林语堂自己就是译者,这弄得我有些不明白。
好处是,这些都不影响阅读这本书的快感。而林语堂的思想前卫,以及他在小说中所倡导观点,似乎并没有退步多少。
想来民国时有多少大家的思想和见解是现在人完全同步,甚至比现在这个社会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我在读梁实秋的《雅舍》时便明白了。现在社会里一切看起来滑稽可笑的西洋镜儿,不过是这些大家们茶余饭后,写出来的下酒菜而已。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