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是思维模式,而非万能钥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往往人们对于经济学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经济学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公式,二是鼓吹了解经济学就可以掌控一切,实则不然。经济学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让我们在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更加辩证、系统;其次,经济学往往以小见大,通过局部分析关联整体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再生。
熊秉元在这两点上把握得很好,书中很多看问题的角度充分体现了经济思维模式,同时又不让读者觉得曲高和寡。
印象比较深刻的三个事例是:出租车拒载与市场机制,师生恋与价格,牛肉面的供给与需求。
出租车拒载与市场机制。作者送别友人,搭乘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司机总是重复“已经坐上来了”这句话,让作者奇怪不已,之后司机问作者是否会讲闽南语,作者因是台湾人自然会讲,只是讲不习惯,这才了解到原来这名司机一向不搭载讲国语的乘客,只是因为刚刚作者已经坐进来,所以才勉强开车前行……这引发了作者对于“偏见”的思考,社会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偏见的——不和比自己年小的人打交道,不和有色人种做朋友等,那究竟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消除这些偏见呢?也许,市场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如果在市场中有黑人和白人商贩,你因为个人偏见,而不去黑人那里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实际上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如果你是商人,因为对黑人有偏见,而不向其出售商品,结果白白将利润拱手送人,也是自找苦吃。而且,当竞争十分激烈时,人们更容易做出理性(收益最大化)的选择,所以,在这个程度上市场也许就是“色盲”,不仅无视“偏见”,还会让那些心有“偏见”之人被市场所淘汰,因为他们缺乏竞争力。但是,当市场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的时候,或者有些事务也不全然是在市场中进行的时候,“偏见”就依然存在——毕竟出租车拒载实打实的出现了。所以,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这也让我想到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之前一直不可以使用除现金以外的其他支付方式的行为,但是近年来却可以使用手机支付,大大方便了消费者,我想除了“手续费”的问题外,也许正是因为大量快餐企业(汉堡王、赛百味、吉野家……)的冲击(竞争愈发激烈),所以才逐渐消除了“偏见”。
师生恋与价格。美国早年间发生了一起33岁女教师和自己的学生(一名12岁的小男孩)发生性行为的案件,一时轰动。法院判决女教师7年半的刑期,服刑半年后,女教师假释出狱,条件是不可以再和这名小男孩来往。但是很快这名女教师和小男孩又发生了性关系,于是被重新收监服完所有的刑期。然而,意外的是,当女教师出狱后竟然和这名小男孩结婚了,婚礼的花童就是他们两个的孩子……坎坷的爱情之路,坚定了她们对彼此的爱意。至此,案件讲述完毕,但是却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如果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案件,法官应该怎样判决呢?——是从轻?(因为有前车之鉴)还是维持类似的判决?(维护法律的公平性)亦或者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重判”!作者分别从法律的“禁” “罚”的角度以及经济的价格角度给出了解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罚”往往是在行为发生后,给予的处理方式,比如违法停车等;“禁”则意味着,法律是不允许出现的一类高危害行为,比如:杀人放火,往往这类行为会重判。所以,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未成年人缺乏成熟的三观,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能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伤害,所以属于“禁”的行列,理应重判。而从经济价格的角度来看,成年人正常的性行为是合法合情的,所以价格为0;成年人的婚外性行为,在很多国家都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所以价格为正;而成年人诱导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性质恶劣,价格自然非常高。所以,从价格的角度也应重判。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作者的分析有些过分的理性,但是作者进一步给出了解释,即“师生恋”终成眷属这件事首先是少之又少,所以不能因为以偏概全,就看到不到它潜在的危害;其次,一旦之后采取了轻判,就给社会的一些恋童人群释放了宽松的信号,无疑增加了犯罪;最后,无论“师生恋”结果如何,重点不在于她俩“结婚”的那一刻,而在于“33岁女教师和12岁男生在车内发生性关系”的那一刻,不是吗?
牛肉面的供给与需求。台湾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叫做“菜根香”,以制作牛肉面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小的棚子摊位发展成为知名的连锁企业。作者小的时候就会拎着饭盒去购买这一家的牛肉面,可谓肉好汤美。长大后,作者怀着同样的心情准备再次享受这碗牛肉面的美味,可是吃了几口之后,竟发觉已经全然不是当年那般好吃的味道……首先作者想到的是,问题出在店铺,也许是换了老板,早年的秘方已经失传,亦或者原材料进行了更换,所以味道大不如前……可是很快就看到了当年的老板出现在餐厅中,这说明“活秘方”依然存在,另外随着两岸三地流通的广泛性,原材料的获得其实更加容易,也不太存在材料差距太大的问题;之后,作者又想到其实随着成长,自己提供给自己外出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多,小时候吃饭店的那种兴奋感觉早已消逝,所以外面的伙食慢慢的也就不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另外,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在外面吃饭,供给的品类也就越来越多样化——中西快餐、日韩料理、地方小吃……所以,一碗牛肉面不过是百花齐放中小小的一个,又能给人多少慰藉呢?除此之外,作者还隐隐的感觉到让自己心惊的另一种解释:长大之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接踵而至,占据自己内心最多的往往是思想中翻来覆去的各种想法观念。“吃东西”对于自己而言只是吃东西,而不再容易引起自己感官上的一些刺激,所以不是“牛肉面”不再好吃了,而是自己变得不太在乎“牛肉面”的味道了吧……最后,作者买单离店之际,又忽的想到了“见山是山”的三个境界,也许有一天“牛肉面”还会变的好吃,谁说的准呢?
通过几个小小的事例,我发现熊秉元的确是观察力、思考力非凡,而且在用经济思维分析的同时还融合了一些人生的感悟,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让人看到经济学的“诗和远方”。
熊秉元在这两点上把握得很好,书中很多看问题的角度充分体现了经济思维模式,同时又不让读者觉得曲高和寡。
印象比较深刻的三个事例是:出租车拒载与市场机制,师生恋与价格,牛肉面的供给与需求。
出租车拒载与市场机制。作者送别友人,搭乘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司机总是重复“已经坐上来了”这句话,让作者奇怪不已,之后司机问作者是否会讲闽南语,作者因是台湾人自然会讲,只是讲不习惯,这才了解到原来这名司机一向不搭载讲国语的乘客,只是因为刚刚作者已经坐进来,所以才勉强开车前行……这引发了作者对于“偏见”的思考,社会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偏见的——不和比自己年小的人打交道,不和有色人种做朋友等,那究竟有没有什么方式可以消除这些偏见呢?也许,市场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的。如果在市场中有黑人和白人商贩,你因为个人偏见,而不去黑人那里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实际上是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如果你是商人,因为对黑人有偏见,而不向其出售商品,结果白白将利润拱手送人,也是自找苦吃。而且,当竞争十分激烈时,人们更容易做出理性(收益最大化)的选择,所以,在这个程度上市场也许就是“色盲”,不仅无视“偏见”,还会让那些心有“偏见”之人被市场所淘汰,因为他们缺乏竞争力。但是,当市场竞争不是那么激烈的时候,或者有些事务也不全然是在市场中进行的时候,“偏见”就依然存在——毕竟出租车拒载实打实的出现了。所以,市场机制并不是万能的。这也让我想到了肯德基和麦当劳之前一直不可以使用除现金以外的其他支付方式的行为,但是近年来却可以使用手机支付,大大方便了消费者,我想除了“手续费”的问题外,也许正是因为大量快餐企业(汉堡王、赛百味、吉野家……)的冲击(竞争愈发激烈),所以才逐渐消除了“偏见”。
师生恋与价格。美国早年间发生了一起33岁女教师和自己的学生(一名12岁的小男孩)发生性行为的案件,一时轰动。法院判决女教师7年半的刑期,服刑半年后,女教师假释出狱,条件是不可以再和这名小男孩来往。但是很快这名女教师和小男孩又发生了性关系,于是被重新收监服完所有的刑期。然而,意外的是,当女教师出狱后竟然和这名小男孩结婚了,婚礼的花童就是他们两个的孩子……坎坷的爱情之路,坚定了她们对彼此的爱意。至此,案件讲述完毕,但是却引发了作者的思考:如果下次再碰到类似的案件,法官应该怎样判决呢?——是从轻?(因为有前车之鉴)还是维持类似的判决?(维护法律的公平性)亦或者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重判”!作者分别从法律的“禁” “罚”的角度以及经济的价格角度给出了解释。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罚”往往是在行为发生后,给予的处理方式,比如违法停车等;“禁”则意味着,法律是不允许出现的一类高危害行为,比如:杀人放火,往往这类行为会重判。所以,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这件事,未成年人缺乏成熟的三观,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可能造成终生无法弥补的伤害,所以属于“禁”的行列,理应重判。而从经济价格的角度来看,成年人正常的性行为是合法合情的,所以价格为0;成年人的婚外性行为,在很多国家都是道德层面的问题,所以价格为正;而成年人诱导未成年人发生性行为,性质恶劣,价格自然非常高。所以,从价格的角度也应重判。看到这里,也许会觉得作者的分析有些过分的理性,但是作者进一步给出了解释,即“师生恋”终成眷属这件事首先是少之又少,所以不能因为以偏概全,就看到不到它潜在的危害;其次,一旦之后采取了轻判,就给社会的一些恋童人群释放了宽松的信号,无疑增加了犯罪;最后,无论“师生恋”结果如何,重点不在于她俩“结婚”的那一刻,而在于“33岁女教师和12岁男生在车内发生性关系”的那一刻,不是吗?
牛肉面的供给与需求。台湾有一家很有名的餐厅叫做“菜根香”,以制作牛肉面白手起家,从一个小小的棚子摊位发展成为知名的连锁企业。作者小的时候就会拎着饭盒去购买这一家的牛肉面,可谓肉好汤美。长大后,作者怀着同样的心情准备再次享受这碗牛肉面的美味,可是吃了几口之后,竟发觉已经全然不是当年那般好吃的味道……首先作者想到的是,问题出在店铺,也许是换了老板,早年的秘方已经失传,亦或者原材料进行了更换,所以味道大不如前……可是很快就看到了当年的老板出现在餐厅中,这说明“活秘方”依然存在,另外随着两岸三地流通的广泛性,原材料的获得其实更加容易,也不太存在材料差距太大的问题;之后,作者又想到其实随着成长,自己提供给自己外出吃饭的机会越来越多,小时候吃饭店的那种兴奋感觉早已消逝,所以外面的伙食慢慢的也就不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另外,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在外面吃饭,供给的品类也就越来越多样化——中西快餐、日韩料理、地方小吃……所以,一碗牛肉面不过是百花齐放中小小的一个,又能给人多少慰藉呢?除此之外,作者还隐隐的感觉到让自己心惊的另一种解释:长大之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接踵而至,占据自己内心最多的往往是思想中翻来覆去的各种想法观念。“吃东西”对于自己而言只是吃东西,而不再容易引起自己感官上的一些刺激,所以不是“牛肉面”不再好吃了,而是自己变得不太在乎“牛肉面”的味道了吧……最后,作者买单离店之际,又忽的想到了“见山是山”的三个境界,也许有一天“牛肉面”还会变的好吃,谁说的准呢?
通过几个小小的事例,我发现熊秉元的确是观察力、思考力非凡,而且在用经济思维分析的同时还融合了一些人生的感悟,在某种程度上,的确可以让人看到经济学的“诗和远方”。
© 本文版权归作者 Rick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