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许之地——美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可以说是亨廷顿最为文采飞扬的作品了,也足见其天才!
强烈的美国例外论,但是揭示了美国作为一个政治民族的本质,可以说这点最像罗马。60年代被解释为一种觉醒运动,从而与前有的社会变革联系起来,甚至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二分追溯为清教革命。四种模式的动力多少暗含孟德斯鸠的中道理想;再者也应被理解为个人对政治的态度,cynicism其实最为可憎,这点与Rorty对于文化研究的批判如出一辙,不过两者的区别在于亨廷顿还是同情60年代并相信后来者还有moralism的维度,所以亨廷顿不会将老左和新左对立起来,像Rorty一样只认为前者有实质力量而后者是现今政治的败坏,相反,New Deal反而不如进步一代具有道德激情,而被视为政治谋划。美国社会必须防止两种激进,国内moralism导致的建制摧毁力量,自由国际主义的帝国倾向以及hypocrisy;而犬儒和自我满足也是参与性政治的败坏。
最动人的美国例外论和美国作为应许之地的称誉莫过于:人说美国是谎言,其实美国不是谎言,而是失望,之所以失望,是因为有希望!
六十一轮回,今后十年待在美国可以见证历史。
强烈的美国例外论,但是揭示了美国作为一个政治民族的本质,可以说这点最像罗马。60年代被解释为一种觉醒运动,从而与前有的社会变革联系起来,甚至将这种理想与现实的二分追溯为清教革命。四种模式的动力多少暗含孟德斯鸠的中道理想;再者也应被理解为个人对政治的态度,cynicism其实最为可憎,这点与Rorty对于文化研究的批判如出一辙,不过两者的区别在于亨廷顿还是同情60年代并相信后来者还有moralism的维度,所以亨廷顿不会将老左和新左对立起来,像Rorty一样只认为前者有实质力量而后者是现今政治的败坏,相反,New Deal反而不如进步一代具有道德激情,而被视为政治谋划。美国社会必须防止两种激进,国内moralism导致的建制摧毁力量,自由国际主义的帝国倾向以及hypocrisy;而犬儒和自我满足也是参与性政治的败坏。
最动人的美国例外论和美国作为应许之地的称誉莫过于:人说美国是谎言,其实美国不是谎言,而是失望,之所以失望,是因为有希望!
六十一轮回,今后十年待在美国可以见证历史。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木其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