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智慧散文,也是情深批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细读《咀华集·爱情的三部曲》
我可能也要做一个人性的批评者,和健吾先生一样,尽管在现在的术语中,我也不占。说是细读,是为偷懒的辩白,此前便已读过全书,但总如他所说“总进不进去”。原因简单,心情浮躁,见识短浅,固执一词,语言不通。可能你要笑话了,前好理解,“语言不通”?必是打着叹号、鄙视,确然,把我拦不进去的正是之,在读了古白话的作品后,回来我才慢慢理解文句意思,行文风格,也才体会到健吾先生批评中的人性真情,他同爱着自己的文字,不甘心只做嫁衣裳。可以说都是他自己的散文作品了,他自己的性情、他的思考,不理解时繁琐,相通时际会,是哪里都有。他的文字自然,而顺畅,杂古简深,时常充满智慧的见解,但有可能你会自有看法,可不得不说,很多道理于今也是适用,他对人生阶段状态的理解同样可行。但这一方面过多,下了大力气,对于批评的作品无乃绿叶?当然,不可否认他对人物的解读很有深度,帮我们理清了三位主角千丝万缕联系,让我们认真思考三书带来的人生意义,而不是只有热情流淌过后莫名的温度,也更去了解了一个作者,了解他的作文,他的创造,了解了一个时代的青年心声,甚至于点评中还教会我们一些技巧,但这些都需要我们阅读的自去注意,自己吸取。他的话是明白的。
行文从规劝批评者摈弃成见,给出自己批评态度——有人性之阅读批评,阐述这一根据和意义以及做法,其中夹杂自我的反思,顺其而自然走进巴金的世界,又讲述巴金的热情,对作品的钟爱,作品特色,再分析文字、三书主人公性格中的热情及热情的力量收束全篇。
这是智慧的散文,又是情深的批评。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