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九年的等待——《替身》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西泽保彦的推理小说都非常符合我的心头好,一本《替身》就可以窥见全系列的光芒。 首先从推理小说最重要的推理的过程而言,西泽保彦从来都对读者保持一种高度的信息共享,警方和匠千晓等主人公之间如是,破案者和读者亦是,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拥有高度的参与感,有一种同样化身为破案者的代入感。相比较而言,很多其它的推理作品线索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最重要的线索往往最后由破案者独自一人找到,这或许依旧能达到令读者拍案叫绝的情况,却始终把读者放在了旁观者的位置,无法参与进来。 其次,西泽保彦小说进度的一大推动力就在于实际的调查与思索,抛弃了繁复而深奥的科学手段,从最简单也是最复杂的案件还原和心理分析入手,可以说是一本很纯粹的“推理”小说,而就在这样直白又缓慢的破案过程中依旧能不断颠覆从前的假说,不断增添疑点,让案情依旧保持悬而未决的迷离感,可以说是西泽保彦令人佩服与着迷之处了。 (以下涉及剧透) 最后,《替身》一本虽然是系列中的一环,但是当它单独展现在我面前时,除了因为没有看过前作而带来无法深入了解主人公的遗憾,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困扰。这本书刚读的时候我并没有在意书名的意味,一直到后来被害人的书名也是《替身》时才对书名有了一点点关注,等到整本书落下最后一个标点时再看封面,竟然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第一个被害人是真正目标的替身,凶手互为替身,图书管理员的未婚夫是替身,一切都像是明里的那本书,肆意地操纵着一场荒谬的罪案,而书最后并没有交代案情最终的调查结果。真相可能如一帮人在酒会里推理的那样惊险又巧合,也有可能有些人会偏离判断做出什么其它的事情,就像朔美并没有按设想那样亲自杀害明里,书里书外两本《替身》,遥相呼应。 所有人中我大概对操子最为好奇,从一开始那个在盛田埋怨中一闪而过,毫无重要性的人,最后居然会成为最残忍最冷血的人,而这个人在书中甚至没有得到过一次正面描写。而我在祐辅宽慰盛田时甚至有一种或许这对夫妻很快就能和好了吧的错觉,完全没有想过一个可以坦然自若地和一个根本不想与之沟通的人同居半年的人,内心多多少少都会有些不正常。 这就要提到书中另一个特色,那就是除了推理,作者用长篇大论地对话形式抒发了自己对于爱情、性格和人生的诸多感悟,而几乎每一个涉案人都多多少少应证着作者的观点,虽然这有点妨碍到每个人的个性塑造,但是不得不说西泽老师的说理能力非常强悍。 如果不是盛田总是将彼此间的矛盾都怪在妻子身上,从未如祐辅那样的角度去思考一下而是一个劲地抱怨有了独立人格的妻子,或许夫妻间可以早日破冰,而这次的案件,或许能少几个受害人,操子或许也不会那么压抑,当然以操子顽固的个性来说,指不定也是我一厢情愿的“妄想”。 曾洋和明里的性格都十分鲜明而张扬,带着浓浓的压抑与歇斯底里,我甚至不会相信曾洋那一夜的反常就是为了吸引好朋友追随自己的一种报复心理。从这一角度而言他们或许和匠千晓有点像,他们都站在崩溃的边缘,不同的是有的人被拉了一把,有的人被推了一下。像祐辅不甘心的“正要恢复却遭遇不幸”的曾洋或许从未存在过,而故意惹来杀机的明里或许并没有聪明到明白活下去的意义,看似超脱,却最是纠缠,反而是匠千晓这样痛苦地争斗着,或许还能赢来转机。 唯一遗憾的是“双千”出场短暂却是惊鸿一面,日后大概会顺着新星的脚步一点点补全这个系列,在此顺便感激一下出版社的编辑,很多日语特有的隐喻或者发音梗都很好地注释了,这样大概也能放心地不踏入西泽老师哪天设下的文学陷阱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