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与和观察之间——读《北冥有鱼:人类学家的田野故事》

这是一本集合了多个小故事的汇编书,一些人类学研究学者记录下了自己曾经在田野调查中遇到的难忘经历。
田野调查是人类学研究方法中的一种,指的是研究者以“身临其境”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可以搜集到事件发生的第一手资料,最大程度地保证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由此而得出的研究结论也就更具说服力。
学者们在书中讲述的故事内容五花八门、却又引人入胜;叙述生动,而不失条理分明。有人因为听错方言而深感尴尬,有人因为环境恶劣而心惊胆战;有人被交流困难烦扰不已,有人感动于乡俗淳朴和真挚热情。可以说,书中妙趣横生,读者忍俊不禁。
尽管研究领域各异,但很多学者都提到了一个思维困境:
究竟研究者应当以哪种身份进行田野调查?是全身心融入环境、设身处地进行思考,做一个“参与者”;还是时刻提醒自己需要客观中立,保持“观察者”的角色?
书中一位学者提到“参与要求移情,观察要求超然”,实际上田野调查本身就同时包含了“参与”和“观察”两种行为。“参与”是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前提,是和调查对象沟通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共情、达成共识的必经过程。“观察”则能够以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视角,理清表象背后存在的逻辑,使普通的日常事件转化为清晰的学术语言。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都是田野调查的重要环节;然而,如何在二者之间达成巧妙均衡,既不因过分投入而感到迷茫困惑,也不因脱离情境而思维流于表面,实在是个难题。
类似的难题并不是学术研究的专利。生活中你是否也遇到过这样的困境?是入乡随俗,还是坚持本我?是追求内心的满足,还是寻找外界的认同?读一读这样的书,或许你会在不经意间知晓属于自己的答案。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田姐夫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