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词的密林里”

“在语词的密林里”(第一个书评)
乍看此书,觉得是类似于简单的随笔散文合集,打开初读,只觉内容深刻,学术气息颇浓,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学科术语时,可以说是基本不能理解,硬着头皮读下去。但是到了文学评论的部分,我开始尝到了一些阅读的乐趣,作者这种严谨细致的文风是我很少读到的,而慢慢读下来,也是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的。
作者关于日本学界的中国学以及日本与亚洲、中国与亚洲文化之间的研究见解都基于自己深刻的学习和导师的指导,作为一个门外汉,我无法消化理解,故不做评价。文学评论的部分,是整本书我比较喜爱的部分。在讲到《洗澡》这本小说时,作者引用了《名利场》中的一句话:“我要故事在结束时叫每个人都不满意、不快活——我们对于自己故事以及一切故事都应当这样感觉。他要我们正视真实的情况而感到不满,这样来启人深思、促人改善”。大众文学中所崇尚的去恶扬善、“happy ending”是讲故事的某些形式,而将真实彻底的展现,即便是在虚构的世界中,依然要展现真实的话,可能就需要这种不满的情绪存在吧。谈到阅读,作者提到:任何一个时代的读者都会掌握一定的阅读成规。这些成规是由那个时代的意志形态乃至文学范式所直接塑造的。我也产生了一些疑问,那么我所在的时代,到底给我形成了一个什么样的阅读成规呢?我又能否设法改变这种成规呢?从我被汉语的语词包围开始,我被这样一种文化教养,影响,塑造,有些东西大概已经存在与我的意识、潜意识里了吧。
在作者“东方女性的文化立场”一文中,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假使我们又自由的习惯,又高于我们真正所想的东西的勇气,假使我们不害怕无人援手地自己走路,我们的关系是对这个现实世界而不仅仅对男人和女人的世界的,那么,一个女莎士比亚就会转生”。其实整个阅读过程,通过文字我的感觉作者应该是一位男性,可到书的末尾,作者无意提到自己的身份,我才恍然大悟,也许是自己才疏学浅的缘故,作者这种严谨平和的文风完全迷惑了我,同时也体现了我先入为主的思想吧。
作者关于旅行者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对于迷途不知返的独特想法也十分有趣。最后以书中我喜爱的一段话做个结尾吧:人在孩提时代不读诗而要听故事,因为他的感情尚未发育起来;而当他步入青年时代之后,如果他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他就会要求诗而放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