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四个“褶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个人的文本摘抄 1
费利克斯将文字视为一种载有各种事物体的精神分裂流
2
(对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批判)
一种表演化:用简单的表现价值代替无意识的真正生产力。
3
在分析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全套叠合与简约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精神分析学的唯心主义:欲望生产简化为一套被称作无意识的表现的系统。简化为谈话、表达或相应理解的形式; 无意识工厂简化为一种戏剧舞台,简化为俄狄浦斯、哈姆雷特; 利比多的社会包围简化为家庭包围; 欲望被叠合在家庭的坐标上,叠合在俄狄浦斯上——又是俄狄浦斯。
4
福柯说,精神分析学总是对“无理性”的声音充耳不闻。
5
欲望属于基础建筑(我们根本不相信意识形态这类概念,意识形态的概念完全看不到问题所在,没有意识形态)
6
德勒兹和费利克斯提出一种与精神分析相对立的精神分裂分析。这里仅提出精神分析行不通的两点:一、它无法达到一个人的欲望机器,因为它纠缠与俄狄浦斯的图形或结构;二,它无法达到利比多的社会包围,因为它纠缠于家庭包围。
7
人们长期使用概念来确定一个事物是什么(本质)。相反,我们关注的是事物的状况:在何种情况下,何时,何地,如何等等。
8
劳动力这一念本身专横地将一个领域孤立起 来,将劳动与它同热情、创造乃至生产的关 系割裂开来。这一概念将劳动变为一种保守,一种与创造相反的东西,因为对劳动来说,全部问题就是在相互交换再生产消耗的物资,再生产自身的力。从这一观点出发,交换合理与否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总得被迫选择一种付酬行为,因为使我们谈论“劳动力”的原则本身始终是扑朔迷离的。正是在劳与它的假力分开的情况下,各种不同的、不平行的生产流才有能抛开一切抽象力量的中介而与金钱流建立起直接的关系。
9
给孩子们提供句法,犹如给工人们提供工具,目的在于造出符合占统治地位涵义的语句。
10
柏格森说,时间就是敞开,就是随时随地都在不断改变性质的东西。
11
(电影)技术是没有意义的,它只是服务于它所定的而又无法解释的目的。
12
评论家看到的一切画面都失去了现在、过去、未来,只有正在流逝的瞬间。
13
存在并非作为主体,而是作为艺术创作。
14
在《词与物》中,福柯指出人在古典时代并未想成为现在的这种样子,而是想成为上帝的形象,这恰恰是因为人的力量与无限的力量组合在一起。在19世纪则相反,人的力量面对被限定为生命、生产和语言这样的一些力量,致使所组合的东西成为一种人形式。
15
人的四个褶皱(又译褶子)
一是我们的身体所造成的褶皱——如果我们是希腊人,而如果我们是基督徒,则是我们的肉体所造成的褶皱,每一个褶皱都有许多可能的种类;二是当力量作用于自身而非其他力量时,力量所造成的褶皱;三是在实在 同我们的关系中,实在所造成的褶皱;四是构成一种“期待的内在”的外线本身所做的褶皱。
16
科学的真正目的是创造功能,艺术的真正目的是创造可感觉的集合体,哲学的真正目的是创造概念。
17
残酷,就是侵害某个人的个性,就是使某人就范而令其做出的彻底的,无动机的内心表白。
18
在写作的行为中,有一种企图:将生命变成某种属于自我的东西,将生命从禁锢中解放出来。
19
当人们引用一种先验时,人们便制止了运动,便引入了一种解释而不是一种实验。
20
概念之所以必须经常更新,正是因为内在的面是由区域构成的,它具有局部构成,具有相互越来越靠近的局部构成。
21
莱布尼茨最著名的命题是: 每个灵魂或主体(单子)都是完全封闭的没有门窗,在其深沉的内里包容着整个世界,这个世界的一小部分,因人而异的一小部分被照亮。因此世界是被折叠进每个灵魂之中的,只是方式不同,因为有一个褶皱的小面被照亮。
22
在哲学上,文体向三个极伸张:概念或新的思维方式,感知或新的视听方式,情感或新的体验方式。
23
媒体往往表现开始或结尾,而一个事件,即使是短暂的,即使是瞬间的,也是持续的。其次,媒体总是要使事件具有戏剧性,而事件与停顿时间是不可分的。停顿时间不仅存在于事件的前后,而且就在事件之中,比如最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的那瞬间,便与人们看见此意外事故来临的无限的空白时间混为一体,这一无限的空白时间在一种长时间的悬念中目睹着尚不存在的东西。最普通的事件也使我们成为观察者,而媒体却将我们变成简单而被动的看客,乃至窥视者。格勒蒂森说,一切事件都可以说是存在于什么事也没发生的时间之中。人们不知道存在于最意外事件之中的疯狂期待。
24
20世纪初期惩戒的社会→现在的控制的社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