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小说的“元叙事”手法
先锋小说的代表之作,“元叙事”的手法运用通篇。在这种“大叙事”的手法指导下,故事叙述暧昧,朦胧且模糊。首先是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情节组织故事脉络的模式,其中的叙事因素突出情节因素。总体上的三个故事(喜马拉雅雪人,央金天葬,顿月顿珠)拼图般合成,每个部分很难寻觅到严密的逻辑联系,即事件产生发展的起因,过程。比如我们不知道第一章里的敲门是谁敲的,不知道顿珠为什么一夜之间可以成为说唱艺人。而这种不追求现实的整体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反而更符合我现实正常的生活思考方式,毕竟一切尽追求因果或联系,生活是无法进行的。这种手法在现代主义文学电影中被广泛应用,台湾第三代电影中的蔡明亮导演的很多作品,如《爱情万岁》,《郊游》等等。 其次,“元叙事”正是拆除了虚拟和真实之间的关系,马原的这部“先锋小说”的先行之作打破了从新文化运动时期就开始主导的写实主义创作方式,它强调了一种新型的创作格调—虚构。喜马拉雅雪人并未记载,但是其对西藏外部环境的描写,又让人感到真实的虚妄性;陆高,姚亮两个出现在马原其他作品中的人物是否真实;瑞典女作家卡格洛夫的“打猎的故事本来就不是强要人相信的”.......那么我们到底是否应该对这部小说保持信仰呢,这时作者适时出现,首先,我们确实可以看到文章的很大部分是有人进行指挥操作,安排布局故事情节,推动人物的发展;而倒数第二章,指出顿月为什么抛弃尼姆,其实是顿月这个人早已经去世,一直是班长在和母亲哥哥通信。 当然,马原在几级人称叙事之间的自由转化,使得作品的叙事功能进一步强化。总之,先锋小说的出现崛起,也意味着新的叙事审美模式发展起来。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