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小说”与“观念自杀”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第一个的感慨是,原来即使像三岛由纪夫这样天才的小说家,也需要做拜文学码头,请人写序这样的事啊,我由此重新理解了“成功”这件事,原来文坛是这样啊,有才华固然是先决条件,但需要进入某个圈子,被某个圈子承认也是必须的啊,酒香不怕巷子深,那也先得有巷子成为香气的通道才行,虽然自己无知得可怕,但也算在读这本书时得到一些常识了。
以下主要以摘抄为主,因为我还需要带着这些新视角和方法去重新阅读三岛文学。
1 三岛的小说是种“观念小说”
“或许,三岛氏从来不曾考虑过试着去正确地凝望整个现实。亦即,他只通过“蟹”去和现实建立联系。和现实的接合点便是构成其以感情性表演为代表的,所谓自恋式陶醉的领域......因此,三岛氏的小说是观念小说。而如果从这个观念之窗去凝视现实,论理性的正确和认识的真伪等一般世界的价值观都不得不被牺牲掉”
“观念小说”小说这个概念,好像的确对于三岛的小说有种照明弹般的概括力,模糊与难言的感觉一下子被清晰的表达出来了,我曾今对三岛的小说有过类似这样的总结,“三岛笔下的人物似乎都在过一种高度哲学化的生活,对自己这一存在有着高度哲学化的把握”,有些不知所云的感觉,而用本书作者提出的的“观念小说”来解释就很清楚了,不是三岛笔下的人物哲学化,而是作者的创作方式很哲学化。
2 关于自杀
“三岛氏本来就是一个持有特殊感觉,特殊嗜好,特殊信念,特殊哲学的人。存在的确证只有在被破坏的瞬间,死的瞬间才能获得的哲学,至少不是面向大众的哲学,且是无法验证的哲学。尽管有着一纸之隔,只能称作神秘主义。即便是将这种哲学果敢地付诸实践的三岛由纪夫本人,在其死的瞬间是否真的抓住了存在的确证,无人敢断言。可怕的真相将被永久封存。”
"三岛氏也注意到了四十五岁的皮肤下总是潜藏着肉体这个不治之病,所以接受了自杀这样的粗暴疗法,而这应该是清除病根的唯一手段,因为不经历衰老的死亡是永恒的,健康的。这正是三岛氏自身揭露出来的最为单纯明快的自杀意义。"
看过很多对于三岛由纪夫自杀的语焉不详或夹带私货推测和解释,窃以为没有比这两段说的更中肯和具体的了。
最后的对谈部分没怎么仔细看,因为话题对于不是极其熟悉日本文学的读者来说太没有参与感了。但有一个感想就是,日本人聊文学的态度很轻松,很注重自己的感受,而中国人聊文学喜欢往大和体系的方向去聊,尤其以聊小说为例,日本人可以聊具体的情节人物,和自己对这些的感受与意见,而中国人要么论文般的提炼出体系化的东西,要么就简短直接的扔出评价,然后再根据评价进行辩论,真正关于小说内容的聊天和讨论少之又少。以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为例,大家关注的都是翻译的质量,这部小说在村上小说中的排位,但真正聊情节人物,谈自己感受的很少。这也是一件一直困扰我的事,对于曾今封闭和落后的中国而言,小说一度是人们了解外部世界的渠道,但现在这种环境限制已不存在了,有了互联网,我们已经可以用各种渠道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事情了,中国人是不是已经不需要纯文学小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