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幻启迪人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是由刘慈欣主编的“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中的一本。“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目前收录、出版了了8部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的代表作,及星球危机、生化实验、非人类生命、时空穿越4种经典科幻主题。
《大战火星人》的故事背景是文明高度发展的火星逐渐不适宜人类居住,于是火星人将目光投向太阳系中适宜人类居住的“邻居”——地球。火星人向地球发出的太空飞行器先后降落在伦敦附近。接下来的一段,比较血腥残酷,火星人开始对地球人进行灭绝性屠杀,政府军队的抵抗在火星人高科技的“热光”和“黑烟”下全无招架之力,而整个社会随之大乱。最后,进化到“所向披靡”的火星人败给了地球的细菌。
本书是英国科幻大师乔治•威尔斯代表作,成书于1898年,开创了外星人入侵题材的先河。
应该来说,科幻小说是学龄阶段的孩子们比较喜欢的图书类型。上学后的各种知识性课程把他们从学龄前的童话世界里带领出来,科幻正好满足并且扩展他们逐渐形成的科学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在这一阶段,他们思维活跃,对科幻作品的参与感和感受力更强。等到长大成人,科幻就成为一种纯文学欣赏了,也许是文学批判。刘慈欣这套“银火箭少年科幻系列”丛书,应该比较适合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孩子阅读。
我很羡慕现在的小孩子,只要想读书,各种门类的书都不乏佳作。小时候我喜欢读科幻,可能的选择不多(但我还是从有限的零花钱里攒出一套儒勒凡尔纳,容我得意一番),更不会有人专门为少儿改写。厚厚的篇幅和炫酷的高科技,让阅读过程艰涩无比。最让人痛苦的是,国外小说的导读或者序言里,一定会强调这个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批判意义,以至于我读书的时候总是为自己不能深刻地体会到作者批判宗旨而痛苦,那时候我总为自己仅仅沉溺于表面的文字和情节而自责。之所以插播这一段是因为《大战火星人》整本书维多利亚风格浓郁,而这一阶段的书,是我小时候接触的外国文学作品中最容易被冠以现实批判的作品(可能因为版权原因,早年最容易被引进的书)。所以当我读火星人刚开始进攻,英国人由看热闹开始逃命的时候,我脑海里情不自禁地响起二三十年前可能的书评“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人情的虚伪、懦弱、自命不凡与不堪一击”。但是用二十一世纪的眼光来看,作者要表现的是灾难降临时人性的本质,整个作品充满英式的“自黑”风格,想象力丰富,语言幽默。
好在,现在的小孩子不会再有我当年的囧境,他们不用再像刺猬一样对待外来科幻小说,可以单纯地去欣赏这个故事。他们也不用去思考人类在面临灾难时候的勇敢与脆弱,只要去理解从火星到地球的旅行并非瞬息移动,只要去想象火星人夸张的长相(孩子们对可怕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痴迷),只要去理解为什么强大的火星人最后败给了最原始的细菌,足矣。
愿科幻作品帮孩子们打开科学的大门,张开想象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