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

门罗估计想用《机缘》这个小说来告诉大家:根本没有“命中注定”这回事。从阅读中,我们不断获得启示:命运从来都是笔尖上的一个点,它落在哪里,画出怎样的轨迹,靠的全是机缘。机缘推着一个人不停向前,也决定这个人的方向究竟应该向左还是向右。 举个例子。就像你坐在咖啡店,或者阅览室,你听到一个声音在说话,你安静聆听,从对方说的话判断他是有趣的,猜测他性格一定温和,觉得身边如果有了这样一位朋友,那么生活一定会丰富得多,而你的生活原本是单调的,朋友屈指可数,接下来,你可能会这样做:1,抬起头,眼睛搜寻到那个说话的人,与对方的目光相遇,相遇了你也一点儿不怯场,任凭脸上流露出对他的好感,你向他微笑,点头,开始,对方有些惊讶,茫然,不知所措,但很快他领悟到了什么,恢复了常态,他也冲你微笑,点头,你们就这样认识了。 2,你依然低着头,尽管被他的话吸引,你停下手中的笔,竖起耳朵,听到了对方说的每一句话,你迫切想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想着如果与对方认识,发展成朋友,将何其荣幸,可你的理智却战胜了冲动,你提醒自己,不能轻率,必须慎重,保持女孩子的矜持,如此,你在心中几乎被对方的话逗笑了无数次,你在心里早已向他伸出右手,跟他打起招呼,但是你的脸上,始终像没有一丝风吹过的湖面,不见一点波澜。 你用几分钟或者几秒钟的时间决定自己的选择,几分钟或者几秒钟的时间,决定了你将面对两个截然相反的结果。如果鼓起勇气,选择了1 ,你可能会得到一个朋友,他也许就是你一生的爱人。如果选择2 ,就像做了一场梦,就像前面的一切都是幻觉,等周围恢复安静,你终于敢抬起头的时候,眼前空无一人。 每一分钟的行动,就像是做一个按键选择,而每一个选择又通向不同的路。 门罗的《机缘》,不就是这样吗?朱丽叶在一次旅途中因为不想说话,冷落了一位主动跟她攀谈并想用谈话打发无聊时光的孤独的乘客,这位乘客因为朱丽叶的冷淡不得不重新品尝旅程中的孤独并被孤独击败,在列车暂停又启动的一刻,扑向车轮,丢了性命。试想,如果当时朱丽叶与他相谈甚欢呢?在他的尸体被抬上担架的一刻,也许正是他在餐车喝一杯白兰地的悠闲时光,在那一刻,他跟朱丽叶一块坐在瞭望车厢看风景也完全可能呀。 如果旅途中没有出现这个意外,朱丽叶也不会因为内疚而不得不找个人倾诉,释放心里的不安,而“这个人”,如果不会一点医务知识不可能出现在担架旁,事后朱丽叶也不会主动向“他”打听死者的情况,两人就不可能认识——在意外发生之前,这个人坐在朱丽叶近旁看书,两个人之间并没有半点“可能会交谈”的迹象。 但事实正好与“如果”相反。事情就呈现出好像真被什么推着向前的“戏剧性”来了。他们之间有了一场简单的交谈,一起在餐车用了晚餐,相互了解了一点,了解的信息微乎其微却没有妨碍几个月后对方向朱丽叶写一封不痛不痒的信而朱丽叶又顺利收到了信。这封信促使朱丽叶鼓起勇气去对方的城市探望对方,而到达的那天,对方妻子的葬礼刚刚结束。她便留了下来,弥补那个才空下来的妻子的位子。 细究起来,就会觉得机缘是一条经络,把生活串起来,让生活变得像看上去这样完整,完整到让人忘记其中可能有一条无形的经络。门罗没有提出要珍惜机缘什么的,机缘究竟给人带来好运还是噩梦,谁能断言?门罗肯定不能。但是它存在。它时刻改变你。就像你注意到从树缝穿过的一缕阳光,它融化了那块冰,而冰块角落的一张树叶又让那只角融化得稍慢了一点。还能怎么样呢,就是这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