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思路去解决经济问题,是这本书最重要的启发

单论内容,《改造传统农业》似乎有点落伍,至少在中国、印度、俄罗斯,书中提到的农村农业问题已经不再是问题。但这本书最核心的精神,是每一个研究经济的人都必须重视的——用经济学思路解决经济问题。
长期以来,经济研究有两个重大的扭曲,一个是余量化,一个是模型化。余量化的思想把一系列问题归结到技术进步这样无法量化的因子上,然后再用非经济的理论——譬如说政治——去解释,或者干脆忽略;模型化的思想把一切问题纳入模型中思考,并形成一种危险的趋势,即在模型和现实并不完全贴合的情况下,直接从模型中获得结论,而不在现实中检验。舒尔茨在书中与这两种思潮做了艰苦的斗争,尤其对于城乡二元论,他花了很大力气来“破除迷信”,彻底否认刘易斯拐点的存在。
余量化和模型化是两个不用经济思路解决经济问题的典型。所谓的经济学思路,无非就是供求关系,并从供求关系上推演出一系列的关系。这本书分析的“现金流价格”,其实就是资本品的价格,作者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地范例,关于如何利用供求关系解决传统上不用供求解释的问题。
我是因为研究农村经济问题才注意到这本书的,但我想即使不研究农村问题的经济研究者也不妨读一读这本书,也许会对你们的研究有启发。
美中不足的是,翻译过度追求直译,以致于有些地方几乎读不懂。考虑到这是四十年代的书,我想翻译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的的确确影响了阅读,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前日与昨昌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有关键情节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