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本书的价值?

陈志红在阿里巴巴商友圈也算是深度活跃用户了,写了很多的文章,也得到了商友圈的大力推荐。
日积月累,就有了现在的这本书。
我要谈的是,这本书的有多大价值?价值有做大,主要取决于消费群体是谁,他们是什么样的水平。
做阿里巴巴诚信通的很多中小企业老板,本身文化层次并不高,也没有很多时间学习和阅读。更没有耐心去看长篇大论。那么对于这样的一群读者,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书呢?
他们需要的是:
1.简短的:文章不能太长,太长了他们没有太多的时间看。
2.通俗的:文章不能写的太高深,不能太技术化。不然他们会很难理解。
3.西医式的:在治病的方案中,有两种常见的思路,一种是中医式的,一种是西医式的。中医讲究综合把脉,考虑长远,而西医讲究立竿见影,速度解决问题。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都追求的是能够解决当下的问题,以后的问题以后再说。因此能带来显著效果的小技巧小手段是最受欢迎的了。
显然,陈志红的书是这样一类书。这本书由108篇文章汇总而成,每篇文章独立成篇,讲述一个道理或者一个方法。一篇文章解决一个问题,而且多数文章都在讲一个故事,有人物,有场景,这样就很有代入感,让读者很容易理解,看了就能立马用。
基于这样的读者定位,我认为这本书还是比较有针对性的。也有一定的价值。
下面再来谈谈问题。这本书由哪些不足呢?
我认为有两点不足:
第一,标题与实际内容有不一致的地方。
这本书的标题有三个核心字眼:品牌营销,108招,旺铺营销。
但是你会发现,其实这本书重点是在讲108招,讲招式,至于这些招式是否围绕品牌,旺铺来讲,关联性并不大,或者说是涉及的内容并不多。品牌营销是个很大的话题,要讲清楚并不容易,我数了下,整本书就有5篇文章在讲品牌有关的东西,至于旺铺营销,也主要是在装修板块谈了下。所以说,用个品牌营销这么宏达的主题来写书,对内容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而我们看到的是这些文章主要是讲小技巧。
第二,文章的体系化不足。
作者为了切合108招这个主题,罗列了108篇文章。这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文章的关联性不强,体系化不足,作者看完后无法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和思维。
但是我发现,作者虽然说是108篇文章,其实呢,有的篇章明显是在谈论一类问题,例如66-70招,都是讲如何写专栏,82-84都是讲如何用生意经。还有的讲旺铺装修,但是都是分散的,不在一块儿。这样的布局就不太好。读者对于某个主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解,都是碎片式的。
综上所述,这本书对于初学者,迷茫者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对于有一定运营经验的企业来讲,价值不大,基本上还是讲些熟知的内容。当然这个跟作者的写作定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