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乐园

这本书还真是给了我一些惊喜~本来我以为此书的好评如潮只是因为蹭了社会热点,所以一开始看的时候并没有抱有太大的期望。说来真的惭愧,我读它的初因主要是抱着看客的心态,想看看为什么一个见过大世面的90后女竟会软弱地长期任由一个男人伤害,甚至还为他要死要活。然而等读下去后才恍然发现,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无知小萝莉被猥琐老男人性侵的故事。而是一个文艺女神因为对文学的痴迷而爱上诱奸她的语文辅导老师的故事。这本书虽然披着性侵、家暴等热点外衣,内核却是批判文学艺术、甚至揭露人生本质的存在小说。
我与此书真的很有缘,它与最近我看的两本书都有紧密的的联系。其中,一本是此书作者提到的Primo Levi的《被淹没与被拯救的》。它与此书都揭露了人对他人痛苦的不可理解。前者论述了现代人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极端痛苦的不理解。后者则揭示了社会对被诱骗少女的痛苦的不理解。在八卦主妇的眼中,大概永远只有年轻小三勾引有妇之夫的庸俗八点档。“原来,人对他者的痛苦是毫无想象力的”。每个人能看到、能想象出的其实仅仅只有与自己相关的小痛苦。最有趣的是,书中的这种人与人之间无法互相理解的荒谬现象也同样被延伸到了书外的现实世界。我简单浏览了一些书评,发现许多人误以为思琪只是因为性格软弱或迫于社会旧观念才不去反抗,而忽略了她对老师的爱之执念。许多人只能看到思琪被诱奸的痛苦,而感受不到文艺梦的幻灭所给予她的伤害。此外,我看了作者的访问,她说此书的一个主要观点就是想探讨形式与存在的断裂,为此她特意用了很多诡谲的比喻描述。她认为这种形式与内容的不完全相应,是一种书写的屈辱。然而,在留言中对此书最大的批判却正是因为她这种有意识的修辞矫饰。
我最近看的另一本书是《金阁寺》,讲述的也是一种幻想的破灭。主人公沟口因为对于美的执念,强迫自己将平庸的金阁寺幻想为美的永恒。而思琪则是由于对爱、对文学之美的执念,强迫自己将老师的性侵幻想为真爱。然而幻想终归只是幻想,总会有梦碎的那天。沟口在梦醒后烧毁了金阁寺。而思琪,亦或是作者则是在梦醒后毁灭了自己。是啊,不再有美或爱的世界到底该如何忍受呢?在书的靠后部分,思琪有一段对伊纹的坦白,大概也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吧。“我好希望大家承认有些痛苦是毁灭的,我讨厌大团圆的抒情传统,讨厌王子跟公主在一起,正面思考是多么媚俗!可是姐姐,你知道我更恨什么吗?我宁愿我是一个媚俗的人,我宁愿无知,也不想看过世界的背面。”其实在我看来,真正最媚俗的不是大家,而是曾经的思琪。如果是按照米兰昆德拉的定义,媚俗是对于生命的绝对称颂,是有点自我麻痹的意思的。然而大家对于生活的知足其实更多只是因为无知与浅薄而已,他们对精神、对爱实际上也仅仅只有最肤浅的需求。恐怕年少的思琪才是真正媚俗的,她的聪慧和善良以及她对文学的痴迷使得她对于人生的期待、对于真善美的幻想远远高于现实。她拒绝承认生命的不堪,这也使得13岁的她即使面对老师的性侵、面对最丑陋的人性,也还是强迫自己去相信那是爱。这并不是因为她的幼稚愚昧,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麻痹,因为文学的虚伪、人生的虚无以及人性的丑恶比性侵本身更加糟糕,会让她活不下去啊。在同老师的相处中,她只能选择去相信、去沉迷于那些苍白的文学修辞与想象。所以作者借伊纹之口说,“从辞典、书本认识一个词,竟往往会认识成反面。她恍然觉得不是学文学的人,而是文学辜负了她们”。
我和思琪在某一些方面还挺像的,比如都善良、聪慧、有着极高的精神追求。我曾经也对这个社会充满了误解与过高的期待,毕竟善良之心是难以想象丑恶的,聪慧的头脑也是难以理解愚昧的。不过她的天赋是偏文学的(想象力为主),而我则是偏哲学的。她自幼喜欢看书,易受他人影响,文学形容的迷雾助长了她对于现实的误解。而我自幼厌恶看书,只相信自己的独立思考,善于自我反思、自我矫正。我想,人终究还是要活得现实一些,人生的路只能自己去走、自己去开辟。真善美不是一定就要存在的,世界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生活是残酷的,人生是无意义的,不要盲目地去相信什么爱,什么永远。生活绝不是乐园,但也还不至于是炼狱。
说点题外话,真的别再散播“富养女”这种愚蠢的教育观念了,现实中没有人能一辈子做公主。父母可以宠女儿一生,但她一生中还有很多重要的其他人啊,比如朋友、老师、同事、丈夫。他们没有义务无条件地去迁就她、去照顾她一生。不要让你们的女儿去祸害别人,请让她学会感恩和自强。可以给她讲童话故事,但不要让她误以为自己是一定会幸福的公主,请鼓励她去做一名女侠。请告诉她,世界上一定会有坏人,人生一定会有坎坷,但是勇敢、坚强会让她战胜一切。